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研究

2017-11-07 21:33黄锋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

黄锋

摘 要:“卓越工程師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新形势下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人才。高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改变过去单一的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大学生考核中,转变传统的封闭式考核方式。文章通过改变合作机制,探索高校与企业如何共同培养有实践经验、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计划;实践经验;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02-0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2010年6月国家教育部基于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而正式启动推出的,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新形势下企业又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是为解决以上问题,并旨在培养拥有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企业需要、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计划。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由高校单独制定,这种单一培养模式下输出的人才往往与社会现实需要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而深化校企合作,就是要改变以往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弊端,采用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企业、人才“三赢”的局面。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91%的试点高校实施了“3+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学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基础教学,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实习培养。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不足,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机制尚不成熟,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当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足。在已经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很多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寻求生存,寻求发展,而不是为了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去培养人才。同时,一部分企业认为招聘重于培养,先招聘到人才才是关键,并不重视人才的技能和实用性,所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给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带来了困难。

(2)投入经费低。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对大学生实习期间投入的经费不足,企业虽然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收到的经费过低,得到的实惠不足,打击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大部分大学青年教师都是毕业之后通过高校的招聘直接进入学校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与实际工程脱节,缺乏实践经验,很难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难以全面地指导大学生。

二、校企共同制订培养计划

(1) 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直接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实验课程中验证性、仿真性实验过多,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或实践环节,缺乏对创新、工程设计、工程制作等理念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应立足行业的需要,适当增加与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精简理论课程,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将实践穿插在教学之中,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双师制建设。传统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一直是由本校的教师担当,而本校教师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不利于大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拓展知识面。因此,大学生迫切需要有工程经验的专家进行指导。而高校可以招聘在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经过学校培训合格后作为大学生的第二导师。这样,就可通过校企合作将实际工程引入教学环节,建设特色教学体系。

(3)企业实习建设。企业实习一般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实习要与大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大学生要在完成企业实习的同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完成毕业设计。企业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安排好实习场地和实习计划,确保每一名大学生能动手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可增加评级制度,就业时向企业优先推荐实习等级较高的大学生,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高校考核大学生的形式是校内封闭式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深化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到传统考核的过程中,不单靠试卷定成绩,从而使传统的校内封闭式考核向形式丰富的开放式实践考核转变。同时,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各种形式的竞赛,将创新项目和竞赛成绩计入大学生的总成绩,并列入大学生的毕业考核条件。总成绩高者优先考虑推免资格,进而提高大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竞赛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有实践经验、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大教育改革。高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化合作,立足于行业所需,共同制订大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的培养计划。同时,高校要统筹考虑,合理规划时间,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工程经验,提升自我综合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安生,杜文辽,王良文.论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5).

[2]郁婷婷.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J].出国与就业,2010(03).

[3]傅秀芬,闻星火,黄乐.加强实践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