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11-03 11:15:24王丹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负性宫颈癌康复

王丹

(信阳市肿瘤医院 护理部 河南省 信阳 464000)

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王丹

(信阳市肿瘤医院 护理部 河南省 信阳 46400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对其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宫颈癌;术后;生存质量

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躯体不适、负性情绪、性生活障碍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通过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年龄为37~63岁,平均(47.2±11.4)岁,肿瘤临床分期:Ⅰb期24例、Ⅱa期31例、Ⅱb期17例,其中宫颈锥形切除术12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46例、广泛子宫切除术1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准确评估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耐心讲解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减轻其恐惧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使其了解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与康复的负面影响,针对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心理疏导,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健康教育 通过疾病知识宣教、资料发放、组织病友交流及个体化交流等方式,使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疾病,了解手术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性健康教育,讲解术前、术后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针对患者对性生活的顾虑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纠正患者及其配偶的不正确观念,以利于改善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家庭和睦的程度。

1.2.3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术后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提高免疫力,指导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适度控制训练强度;责任护士示教阴道冲洗方法,出院1个月内患者每天阴道冲洗保持清洁,以防感染与粘连发生,定期随访,指导患者用药、复诊并及时了解其康复情况。

1.2.4社会支持 责任护士与患者配偶充分沟通,使其对患者的疾病及心理有充分的关心及重视,及时给予关爱及心理支持,分担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生活压力,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树立生活信心,及早恢复社会功能。出院后责任护士定期随访,及时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3评价标准应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LQ-C30),包含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等30个项目,子量表得分转化为百分制(0~100分),总得分越高者表示生存质量越好[2]。由专职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6个月QLQ-C 3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为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对恶性肿瘤及手术有明显的恐惧心理,对术后内分泌失调、生理特征及性能力消失、夫妻感情影响等因素普遍忧虑,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负性情绪,加上术后盆腔顽固性疼痛、器官缺失、并发症等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是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改善心理状况的有效护理措施[3]。入院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宫颈癌相关知识、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认知水平,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提高患者康复信心,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夫妻感情,家庭关爱及有效的社会支持对患者有明显的安慰与支持作用,可有效减轻其自卑与孤独感,提高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有助于早日回归社会,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宫颈癌术后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完善自我应对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减轻躯体不适,同时积极适应社会角色,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是护理效果的重要指征,是患者在社会日常行为中的主观感受和能动性[4],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可准确反映所采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观察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康复,对其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

[1] 申屠君亚,应红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4):90-94.

[2] 尚丽,晏爱云.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及婚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09):1629-1630.

[3] 叶世敏.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154-155.

[4] 秦晓君.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29-30.

R 473.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28

2017-02-06)

猜你喜欢
负性宫颈癌康复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Survivin、NF-кB和STAT3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