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抗挫力家庭培养的社会支持

2017-11-01 11:15顾淑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幼儿

顾淑芳

摘要:家庭构成、文化程度、家庭氛围、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导致幼儿的抗挫力存在差异性,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和生长发育。在调查研究和个案跟踪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抗挫力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影响抗挫力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尝试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入手,形成教育合力,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专业辅导和幼儿跟踪介入,调解亲子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幼儿自信、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养方式;幼儿;抗挫力;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A-0047-05

一、幼儿抗挫力缺乏与家庭教养方式类型的关联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抗挫力在挫折与困境面前有着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作用。抗挫力如同个人的心理自我免疫系统,可以保护自己避免挫折伤害,提高生命动力,激发个人以勇气与智慧去探索世界。美国科学家对近千名成功人士研究调查,得出结论:成功人士除了具备良好智商(IQ)和情商(EQ)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是AQ(逆商)和MQ(道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抗挫力是心理能力的一种,属于情绪自我管理范畴,是个体碰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承受力和处理能力,是一种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并能使个体的正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不受挫折困扰和影响。幼儿抗挫力是指幼儿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正确认识困难,承受挫折,并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御措施的能力。根据挫折的不同情况,抗挫力的因素可以分为其他因素和事件因素,其他因素是指人们对幼儿的否定、批评等(包括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事件因素是指因困难或活动失败而产生的沮丧失落感。幼儿在面对挫折时,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创造性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困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发现自我独特的价值,增强“心理免疫力和心理体质”,构筑健康的人格发展基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不同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行为受到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Becket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控制-民主、焦虑-平稳、接受-抗拒。在Becket的基础上,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麦考比和马丁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添加了“宠溺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认为宠溺型教养方式的家庭氛围轻松愉悦、自由温馨,家长对儿童溺爱纵容,对儿童的要求和监督很少,缺乏坚定立场,家庭规则不固定,根据儿童要求让步;而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家庭氛围冷漠随意,父母仅仅满足孩子温饱需求,对儿童没有情感和精力投入,未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本文從以下三种家庭教养方式入手。(1)放纵型(宠溺型)教养方式。放纵型家庭以儿童为中心,父母尽量满足儿童各种要求,面对儿童触犯底线的问题没有原则和立场,对儿童行为缺乏监督和把控。在这类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傲慢野蛮、冲动激进、自控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做事粗心马虎,遇到挫折和困难喜欢逃避推卸责任,沟通技巧有些障碍。(2)专断型教养方式。专断型家庭以父母的要求为中心,父母对儿童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提出的要求过多过高,儿童没有选择权和发言权,只能沦为父母的“顺从者”。父母对儿童的需求缺乏关注,经常强迫和惩罚儿童。这类型家庭的儿童通常自卑焦虑,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差,遇到挫折时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喜欢推卸责任和撒谎。(3)忽视型教养方式。忽视型家庭的父母通常忙于自己的事,对儿童基本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也不会耐心倾听需求,表现冷漠、厌烦,情感上缺乏最基本的关爱。忽视型家庭的孩子和专断型家庭的孩子有相似之处,缺乏自尊,畏缩,责任感差,害怕表达自己想法,对他人和社会有不信任感,不会向他人表达关心和友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1]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抗挫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拥有“玻璃心”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因为跟父母意见不合,或者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离家出走。部分孩子习惯了被捧着,不能客观地接受批评或失败。一些专家指出,老一辈家长奉行的“棍棒教育”固然不可取,但当下流行的“奉承教育”也并非教育良方,“家长过度的呵护和包容,让一些孩子自视甚高,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困难,对挫折和批评缺乏承受力。”[2]

能否正确面对和战胜挫折影响到幼儿能否健康顺利成长。如今幼儿面临的挫折就是怎样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幼儿期进行抗挫力的培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挫折和挑战,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潜能。

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我们选择W幼儿园中、大班组作为调研对象,随机抽取7个班内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08份,回收率为83.2%,其中有效问卷172份。在对172位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后得出结论:W园幼儿的抗挫力不容乐观,“抗挫力好”的幼儿只占三成,和以下因素相关。

(一)家庭背景

文化程度和职业是父母影响幼儿抗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来说,学历较高的父母有一定社会地位,工作待遇较好,有时间陪伴孩子,教育观念和方法相对合理。家庭背景因素也和是否与老人同住,是否独生子女有一定关联。

(二)情绪和情感表达

幼儿的抗挫力易受家庭氛围和父母情绪状态的影响。幼儿在耐心、细致、和善的家庭氛围中愿意表达和交流,面对困难时,孩子表现坚持和勇敢;孩子在烦躁、粗暴、焦虑的家庭氛围中不愿倾诉和沟通,面对挫折易退缩和放弃。

(三)父母的成长期望和空间干涉

现代父母对幼儿有着过高的要求和期望,按照个人意愿规划幼儿的所有活动和游戏项目,未给予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空间,父母相互攀比、急于求成、浮躁虚荣的心态容易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抗挫力,纵容和溺爱导致幼儿失去探索和创新精神,心理脆弱。endprint

(四)父母对幼儿的尊重意识

父母的教育儿童观大致可以分成几类:(1)尊重型(2)宠溺(放纵)型(3)决定(专断)型(4)忽视型。一部分父母没有尊重的意识,忽略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只是把幼儿作为区别于成人的角色,以“居高临下”姿态和幼儿交流。幼儿没有选择和发言的权力。

(五)幼儿对待批评的态度

幼儿面临批评时有三种表现:努力争辩、生气愤怒、听而不闻。只有六成的幼儿“愿意尝试挑战”。

(六)父母对幼儿的保护投入程度

抗挫力較好的幼儿,源于父母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而过度保护的家庭幼儿抗挫力偏弱。

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不同教养方式家庭的幼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

A.放纵型教养方式案例

文文和佳佳两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自理能力很差,到了幼儿园吃饭如厕、脱穿衣鞋等事情都要自己练习做,他们开始变得恐慌、焦虑,开学的头个月常常赖在幼儿园门口不肯进来。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们了解到:孩子和老人一起居住,非常受宠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没人会阻拦。但到了幼儿园,言行受到了一定约束,因在家里没有体验过谦让、分享、互助等行为,他们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遇到挫折和问题喜欢哭闹、逃避、推卸责任,时间一久,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们交往。这属于放纵型的教养方式。

B.专断型教养方式案例

小桐的父母大学毕业,企业白领,给孩子报的兴趣班有:围棋、钢琴、舞蹈、美术、主持人和英语,孩子每个周末的时间都排得很满,包括平常的晚上也要去学习。孩子在兴趣班也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家长的理念是:人生非赢即输,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认为多学点东西、多拿一些获奖证书,对将来上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都有帮助。可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无精打采,打瞌睡,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小馨的父母高中毕业,夫妻俩一个在保险公司上班,一个快递公司上班。他们很注重孩子的学习,规定每天写拼音,认汉字,做数学练习。他们告诉孩子多学本领以后就少一份压力。一开始女儿也很听话,回家后按照父母要求一项一项完成任务。他们也给女儿报了小提琴班,说家里条件不够好也要让女儿接受好的教育,不落后于人。可是孩子拉琴总是拉错,音感差,认谱慢,拉五分钟就不想再拉了。孩子每次拉琴都没有积极性,最后都以被责骂一顿哭一场告终。这属于专断型的教养方式。

C.忽视型教养方式案例

小博在班里不愿参加有难度的活动,通常趁老师忙碌时“逃离”了事。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甚至撒谎,老师批评两句,就开始流眼泪或躲在一角不愿参与任何活动。点点来自贫困家庭,父母在工地上干体力活,母亲不识字,从来都不来园接孩子,也不会使用电脑、QQ等,回到家经常是晚上了,很少过问孩子在园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很少说话,经常缩在一角,不太愿意参加活动。这两个家庭的父母属于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孩子抗挫力低下问题视若无睹,对老师的交流和家访也是敷衍了事。他们没有直面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对解决,对于孩子也没有提出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这属于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可见,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抗挫力有密切相关性。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构成、家庭氛围、教养观念和行为等对幼儿的抗挫力有着重要影响。民主、平等、理性的家庭,对孩子采取接纳、关爱、倾听的态度,孩子能实事求是,不逃避责任,不怕困难,虚心受教,更容易变得乐观、积极、主动、自信、平和,抗挫力强;而放纵型、专断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缺乏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导致幼儿形成自满或自卑的不同性格,表现为任性、退缩、抗挫力差等。

三、抗挫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活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来维持社会身份且获得物质援助、情绪支持、心理依赖、信息资源以及新的社会交往。拥有强大社会支持网络的人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来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家庭生态理论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了环境对于个体行为、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微观系统主要是指个体亲身接触和参加其中并产生体验的与之有着直接而紧密联系的环境。微观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如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都会对个体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个家庭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截然不同。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为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家庭这个系统外,学校、社会、同辈群体等因素也都是对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微观系统。[3]

中介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19世纪80年代关于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表明,家长与教师共同积极参与培养和双向沟通交流的儿童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这说明在对儿童的发展和影响方面,学校和家庭的相互作用过程可能会远远大于家庭和社会的单独影响。

(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作为应用社会科学中一门新兴的社会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是在一定的道德体系和职业价值指导下,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一种工作方法。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运用综合诊断方法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2)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对方;(3)采用多元化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四、幼儿抗挫力培养策略

在调查报告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针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抗挫力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对家庭的教育指导,丰富学校服务指导内容,教育工作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协助服务对象协调问题和促进发展,为儿童营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氛围,建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现代教育支持网络系统。这种双重身份的介入对完善家庭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4]endprint

(一)家庭教育工作多元化

家庭教育工作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利用小组活动和个案工作,充分发挥成长小组和社会化团体的积极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家庭生活教育、家庭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

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只有以家庭为基础为家庭成员建立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才能真正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状况。对于严重缺乏社会网络资源,无法获取社会网络支持的家庭,社会工作者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取向,采取干预方式,帮助家庭成员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他们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能力。

1.结合家庭治疗和支持,增强家庭功能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是最基本也是最早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家庭为中心视角,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考察,把家庭成员面临的困难视为某些生活技能和教养知识的不足。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协调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家庭在社区中建立和扩展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如贫困家庭(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孩子易遭人歧视,不被社会认可,更容易自卑懦弱,抗挫力低下。学校要积极与相关社会机构、民政部门联系,帮助贫困家庭申请教育补助,缓解经济困难和解决子女照顾问题,利用学校资源,为家长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培训,加强与社会合作,协助社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拓宽生存空间,并联系社区内的托儿所、学生课后收托中心等,解决其后顾之忧。[5]

家庭社会工作者不能局限于让家庭成员能够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还需要帮助家庭成员进一步改善家庭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家庭成员成长发展的需要,维持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2.开展家庭行为学习教育,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是家庭成員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孩子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行为学习任务,作为家庭成员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和行为等问题进行干预服务。对于一般原因引起的幼儿抗挫力问题,如家庭的学习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可以采用个案工作方法,通过收集多方资料,判断问题成因,与幼儿及家长积极沟通、协调,帮助幼儿悦纳自己、应对困难、肯定自我、发掘潜能,提升抗挫力。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父母指导孩子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家庭没有基本的规则和尺度,可引导此类家庭父母召开家庭会议,设立规则和奖惩制度,引导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不以“小皇帝”自居,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亏、让点步,磨练孩子的耐挫能力。专断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家长不懂得适时奖励和惩罚,就要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奖励和惩罚的度,比如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穿脱衣服等自理活动时,就应该表扬。孩子没有完成预定的任务时,就要进行督促和批评等。忽视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家长与孩子交流感到困难和困惑,那就要帮助他们学习交流技巧,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交谈,慢慢地过渡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了解孩子内心需求,探寻孩子逃避或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把孩子的具体问题细化成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即我们所说的观察记录,设计并尝试新的行为学习带来的效果,根据行为的效果调整或纠正新的行为。这样就能帮助父母学习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增进感情。

3.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扩展受助支持

社会工作者要为家庭成员提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家庭成员掌握教养方式的必要知识,并对他们进行沟通交往和解决问题等技能的训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改善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一些家长对于幼儿抗挫力低下的问题不以为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在园内学了什么、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比如来自忽视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小博,在没有完成预定任务或逃避困难,甚至破坏他人作品以宣泄内心的沮丧和不满时,父母只是生硬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帮助家长纠正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极改变焦虑、急躁的性格,耐心寻找孩子逃避、攻击等行为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使用积极评价。对于专断型教养方式的家庭,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观念,改变培养子女成才的方式方法,耐心倾听心声,缓解压力,增进亲子交流,用爱心耐心浇灌孩子的心田。

学校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组成互动团体、协作小组等,扩展受助家庭成员的支持,可以采取小组工作方法,把相似背景的幼儿家庭组成一个互助或成长小组,彼此分享经验和感受,让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我的本领”、“我们是朋友”和“我一定行”等小组活动,他们在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共同努力中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肯定训练,感受到家庭和集体生活的帮助。社会工作者通过“表达愿望”“秀出自己”等小组活动和个案跟进,帮助他们走出懦弱走向坚强。

(二)利用网络平台,共享家庭教育

社会支持理论观点认为,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就能更好地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在生活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给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缺乏使用社会网络能力的个体必要的帮助,扩大其自身的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网络的功能和用处。

1.宣传家庭教育理念。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向抗挫力低下家庭宣传教育理念和思想,培养家庭成员的教养意识,提升教育水平。

2.邀请专家释疑解惑。社会工作者可收集存在共性的幼儿抗挫力不足的案例,邀请教育专家开设网络专题讲座,在QQ群和微信群中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引领方法。

3.建立互助网络支持。社会工作者把教养方式相似的家庭聚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联系,建构起支持网络,促进网络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加强同伴之间的互相支援,为家庭提供倾诉减压的渠道。

不同的教养行为和教育观念影响着幼儿成为不同的人,家庭社会工作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也要关注其他有需要的家庭,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家庭成员的成长发展需要以及情感需求,营造融洽和谐亲子关系,引导幼儿自立、自信、自强,提升全体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竹.母亲教养方式与5岁儿童的社会退缩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16.

[2]郭会桥.“玻璃心”孩子如何提高抗挫力[N].楚天都市报,2016-10-24(2).

[3]车广吉,丁艳辉,徐明.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4]张燕.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6(1).

[5]秦狄利.社会支持视角下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的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35.

责任编辑:石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