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2017-11-01 11:07刘加宽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调查研究中小学

刘加宽

摘要:师德建设是打造现代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學质量的重要保证。对苏北某县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调研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家校沟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在制度建设、考核管理、培训引领等方面行动不足、执行不够。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基于已有经验成效,正视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宣传教育,优化评选机制;紧扣培训重心,提升综合素养;正风气,传递师德正能量。

关键词:师德师风;中小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A-0038-06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本次调研对江苏苏北某县26所中小学的2000名学生、1500名家长、1200名教育干部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回收问卷4270份,回收率90.85%。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学校是否有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和创新的理论学习方式;2.学校是否有完整的师德教育、考核、宣传、评价、激励、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3.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违反师德的不规范行为;4.学校是否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典型,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5.学校是否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是否有相应的追责机制。

访谈设置4个话题:1.学生访谈话题为“你认为你的老师存在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家长访谈话题为“您对孩子的教师师德师风方面有何看法”;3.教师访谈话题为“你对师德考核的实施过程是否满意?有哪些具体建议”;4.教育干部访谈话题为“你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有哪些看法”。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科学性有效保证了本次调研的实效。

一、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情况分析

(一)学生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

学生问卷数据反映师德师风违规现象并未完全消失,表现在八个方面。“教师不按课表上课,随意调课,随意增减课时”违规现象超过了10%,说明很多教师还是一味地追求主科的教学成绩,直接导致更多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7.9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上课时使用通信工具”现象占比为7.10%,反映了部分教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4.74%的教师上课不认真,作业批改不认真,其中物理(11.67%)、语文(10.76%)、化学(10.00%)等学科此类现象较为严重。3.93%的教师有不注意言行、举止等不良行为。1.56%的教师存在上课期间抽烟等不良现象,均为男教师。2.10%的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县城学校此类现象比较严重。2.05%的教师变相向学生推销商品、暗示学生请客送礼,推销的商品主要是校服、保险、报刊等。

对违规占比较高的三个项目的统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现:

1.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部分教师不按课表上课,随意调课,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

语文学科“教师不按课表上课,随意调课,随意增减课时”的占30.38%,这些教师多兼任班主任,大多会利用晨会等时间让学生读书。其次是数学教师和英语教师,分别占到17.72%和16.46%。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的这一比例都接近或超过11.25%的平均比例,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信息)等学科低于平均比例。

2.教师上课时使用通信工具现象较普遍

“教师上课时使用通信工具(如手机等)”现象比较严重,调查中发现不同的学科教师都存在上课时接打手机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教育干部任教的学科尤为突出。教师在上辅导课时用手机上网、看小说等现象也较普遍。

3.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平均比例7.91%,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远超平均比例,分别为19.62%、15.19%、12.03%。学生反映,主要是在作业出现错误、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违反班级纪律时会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家长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极少数教师还存有与师德师风要求相违背的言行。家长问卷反映的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推销商品,要求家长提供个人服务办私事”。走访调查发现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家校沟通不畅,造成了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行为产生了很多误解。

1.极少数教师不尊重家长,态度粗暴,语言粗俗

虽然此项调查结果的平均比例比较低,但也反映出有些教师对学生、家长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不能耐心地解答家长的相关疑问。特别在家长比较关心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要的考试学科的任课教师中,这一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的产生一般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批评的方式不正确或者家长不理解,因而产生了言语冲突。

2.部分教师作业布置超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此项的平均比例虽然比较低,但反映了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导致家长认为“教师作业布置超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毕业班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来说比较重,有些毕业生晚上写作业要写到十一二点。在小学,给学生布置作业往往也是布置给家长的,家庭作业必须由家长完成批改、签字,教师常常仅仅写上优、良、中、差和日期。

3.仍有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推销商品,要求家长提供个人服务

调查中发现这项的平均比例相对于其他项为高。走访中发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推销商品”现象较少;而“要求家长提供个人服务办私事”的现象较多。要求家长办个人的私事,家长持反对态度,但是因为怕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一般都会去做。家长访谈表明,家长对于师德师风关注的焦点是请客送礼。很多县城的学生家长都会请教师吃饭,但请客送礼在农村中学很少存在。endprint

4.少数教师违规私自向学生收取费用

调查中发现,各个学科都有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私自向学生收取相关费用”现象,主要向学生收取保险、校服、报刊、印刷复习资料费等。

(三)教师、教育干部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受访教师、教育干部所在学校都能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20%左右的受访者所在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超过5%的受访者所在的学校竟然从未在“创新师德教育”“突出师德激励”“注重师德保障”等方面采取具体的实施措施。

1.大部分学校能创新开展师德教育

80.22%的受访者所在学校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境教学等丰富的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优秀一线教师等请进课堂,用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师德教育效果。5.8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没有开展过“创新德育教育”活动。

2.学校师德宣传活动丰富

70.47%的受访者所在学校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组织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针对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29.5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师德宣传活动较少。

3.学校能严格师德考核

76.28%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师自评、家长和学生参评、考核工作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考核教师。23.72%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未能严格师德考核。师德考核从“德、勤、能、绩”进行,采取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全面准确考核师德,而且能有效地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多数教师对师德考核满意。

4.大部分学校制定了师德激励措施

70.18%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等的必要条件,但6.00%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未开展“师德激励”工作。

5.多数学校能强化师德监督

75.69%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24.3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未能常态化开展“师德监督”。

6.部分学校未能规范师德惩处

71.16%的受访者所在学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性行为,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28.84%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对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惩处力度不够。

7.学校师德保障仍有待加强

74.90%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建立师德责任制度,制订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对师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学校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全过程。19.59%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对师德保障工作不到位,5.5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未开展相关工作。绝大多数被访人员对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比较满意,但认为也存在不足。部分学校没有制定符合校情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仍照搬国家、省、市、县的制度。针对学校突发的违反師德师风问题,仍以“人治”为主,采用打补丁式制度,使用范围小,没有突出制度的整体性、延续性和预防性。没有切合学校实际的具体、细化、全面的制度等。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家长、教师、教育干部,从不同立场对师德师风进行关注。学生更多关注教师课堂行为,教师关注师德师风的考核办法,家长关注师德师风影响,教育干部则从管理的角度对师德师风进行解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共性,师德师风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求解决之道,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影响师德师风建设的原因探析

(一)价值观念失衡导致教育信念的失守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教师面临着种种压力与挑战。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教师价值观念失衡,导致教育信念失守。社会关注的“有偿家教”“乱收费”“体罚学生”等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校内的有偿家教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校外的有偿家教更加隐蔽化,家长“主动”“自愿”要求教师进行有偿辅导,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校服、保险、教辅、报刊等推销,仍会进入校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职业道德缺失导致敬业精神的淡漠

调研结果显示,少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淡薄,仍有“上课接打手机”“手机上网、看小说”“抽烟、酒后进教室”等现象。90%以上的教师有着强烈的为人师表意识和率先垂范的教育教学行为,但仍有不到10%的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漠不关心,对于后者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攻坚战。

(三)功利思想影响导致学科教学的失衡

调研发现,部分教师“不按课表上课、随意调课、随意增减课时”“上课不认真,作业批改不认真或不批改”,追根究底,都是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文化学科的教学结果与教师的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及绩效工资等挂钩,而音体美等学科不存在这些问题。30.38%的语文教师会利用晨会等时间让学生读书,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等教师随意调课、增减课时的比例都超过10%。相对的,音、体、美等学科这种现象也存在,但大多数都是调课时给文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主要文化学科的教学,是形成此种现象的主因。endprint

(四)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举止行为的失当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平均比例为7.91%,其中语、数、外三科远超平均比例。学生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教师“讽刺、挖苦、辱骂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的情况较少,但少数教师言语过激。“语言暴力伤害的是学生的心灵,其危害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内隐性和延迟性”,“语言暴力往往发生在教师批评学生、行使教育权力的时候,教师对其存在处于模糊或不自觉状态”。体罚或变相体罚及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手段贫乏、法制观念淡薄。

(五)监督惩处不力导致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不到位

70%以上的学校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师德考核、突出师德激励、强化师德监督、规范师德惩处、注重师德保障等工作落实到位。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仍有24.3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未能及时常态化进行师德监督;28.84%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惩处力度不够;5%左右的学校在师德教育、师德激励、师德保障方面没有任何的实际措施,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完善制度、树立典型、宣讲师德模范等形式推进师德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今后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

(一)完善考核评价,接受社会监督

1.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全面推行师德评议考核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和实施程序,构建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的“五位一体”特色考核评价模式,实现师德评价主体全方位覆盖、评价过程全时段覆盖,逐步为全县教师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定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继续坚持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师德建设工作化虚为实,让师德考核结果成为全县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评优评先、培训推荐的第一标准。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一种重要措施,当前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一是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标准,二是公平公正的师德评价方式,三是师德评价结果使用。其中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标准尤为重要,只有有了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对教师的师德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才有信度。

2.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建立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媒体“五位一体”监督模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定期进驻学校,查档案、问师生、访家长,寻亮点、找不足、提建议。全面督察学校师德建设工作。不定期邀请媒体到学校采访、调查,推介优秀教师事迹,曝光违反师德师风现象。组织教育系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师德建设座谈会,提出关注师德教育、树立教师形象的要求。组织社会走访,随机进行采访和调查,倾听社会群众真实声音。组织联合执法,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和社会培训机构,查处有偿家教,树立良好师德风范。

3.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师德建设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法制教育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规范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要用法律法规教育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同时要在管理过程中推陈出新,针对师德师风新问题有预见性地出台新的办法与政策。

(二)加强宣传教育,优化评选机制

1.强化宣传

开展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巡回宣讲等活动,主动与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大等联合举办“师德教育研修班”,提高师德教育层次和实效。充分挖掘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加强对外推荐宣传,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导向。

2.重奖优秀

坚持进一步强化师德优秀教师评选和表彰机制。通过报纸报道事迹、网络投票、报纸投票、评审组评选等形式,每年评选、表彰和奖励“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园丁”“优秀班主任”等。奖励要向师德优秀的乡村教师倾斜,让一批优秀乡村教师脱颖而出。利用教师节等时机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制作展板巡回展出,营造积极进取、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3.创新载体

坚持基层调研和学习先进相结合,组织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外地师德教育经验。深入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把师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扎实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月、演讲比赛等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最满意的教师评选”“万名教师访万家”“万名教师手拉手爱心促成长”“学身边典型,做师德模范”等系列专题活动,让师德教育化为具体行动,成为新常态。

(三)紧扣培训重心,提升综合素养

1.梯队推进,师德建设与“名师工程”相结合

借助搭建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创建“教师发展基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安排师德优秀教师赴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地培训。结合“名师工程”,紧紧围绕打造具有高尚师德的名校长名师团队,遴选师德优秀教师筹建“名师工作室”,科学确立骨干教师研究课题,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2.紧扣重心,全方位的师能培训渗透师德教育

对全县师德先进的教师实施高起点、高层次、大范围的岗位培训和师德教育,开拓农村师资培训路径。继续以“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为主题,开展“全县教师专业素养大赛”,创建“学校就是考场,学区就是赛区,全县集中展示”的比赛模式,督促全县教师练内功、提素养、树师风。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动态“优秀教师档案”,督促优秀教师快速成长,严格按年度考核、师德考核结果确定培养对象,致力打造优秀教师品牌。

3.形式多样,师德建设与高效化的全员培训相结合

整合培训资源,扎实组织县内师资培训。实施“以考代训”“以考促学”制度,暑期全员专业测试,测试结果作为聘用、评优的重要参考。采取“点题培训”和“点名培训”等方式组织德育教育干部培训,每年组织德育教育干部专题培训班2~3期,培训后的教育干部回到各自的学校开展二次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继续教育考核和学时认定,有计划地选拔师德优秀中青年教育干部掛职交流锻炼,着力提高其示范力和领导力。

(四)正风气,传递师德正能量

1.在搭建平台中领悟师德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践行师德的主体,有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是最有资格解读师德含义的人。学校多形式为教师搭建平台,召开师德座谈会、举办教师沙龙、撰写教育博客等,让教师在这里畅所欲言,交流心得,解惑释疑,真正理解师德的内涵要义,将其内化于心。

2.在学习先进中弘扬师德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师德教育最鲜活的教材就在身边,像每年评选出的“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等。通过介绍和宣传师德典型,真正让教师们学有榜样、行有示范。通过示范带动引领,让每一个教师都以做一个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为荣。

3.在自查自纠中修正师德

开展“修师德,正师风,铸师魂”自查自纠活动,查找自身不足,不断凝聚师德正能量。教师的自查自纠活动,并不是要寻找要批判的典型,也不是让教师自我检讨,而是让教师真心实意地反思师德中的不足,让规范意识在教师内心沉淀下来,引领教师把师德规范外化于行。师德教育更重要的要靠教师内在的自我调适,提升自身修养。学校要通过心理保健服务,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为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杨孝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调查研究中小学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