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现代艺术,不仅蕴含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还能为观众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在幼儿教学中融入沙画艺术,不仅是我国学前基础教育的一大创新突破,对于幼儿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详细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沙画教学的质量成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能够为广大幼儿沙画教师提供可靠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沙画艺术;教学策略
沙画起源于匈牙利,是一门前卫高雅的艺术。最初,人们用沙子在白色的背景板上作画,通过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将作品投放在屏幕上,同时配合音乐和一定的光影效果,给观众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使其充分领略到沙画独特而神秘的艺术魅力。幼儿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沙画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显著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目前,我国对幼儿沙画教学的推廣与普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对沙画都表示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将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沙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形成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沙画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具体的教学策略展开详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尊重幼儿的纯真天性
幼儿天性好动、爱玩且喜欢与自然亲近,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幼儿从小生长在城市中,很少有机会接触泥土、沙子、河水等,无形中与大自然越来越疏远,不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幼儿沙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幼儿示范选沙、淘沙、洗沙等一系列步骤过程,并为其提供干净的沙子,借助多媒体教学视频使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沙滩环境中,一边享受优美的音乐,一边利用沙子作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沙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沙画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幼儿纯朴、天真的个性,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作品的优劣。教师在评价幼儿的沙画作品时,应适当放宽对技巧、立意、构图等专业要素的要求,要重点体会幼儿通过沙画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感受他们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幼儿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引导,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其天性以及对沙画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幼儿感受沙画之美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艺术类学科的教学要求:幼儿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使幼儿充分感受沙画艺术的魅力,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对比分析法,使幼儿正确辨别普通绘画和沙画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逐渐感受沙画艺术的前卫、高雅、神秘之美。此外,教师在引导幼儿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优美的沙画作品,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提高其审美能力水平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
幼儿生性好动,课堂纪律对其约束作用不是很大,因此,在沙画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课上随意走动、嬉戏玩耍等现象,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还会给课堂卫生的打扫带来麻烦。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在开展沙画教学时,应注重课堂节奏,既要加强常规性课程训练,也要留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操作时间,如设立专门的沙画活动区,以便进行统一的管理。除此之外,幼儿美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主题,让幼儿独立完成或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沙画教师要积极收集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将一些废旧胶纸集中起来,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从而激发他们对沙画的学习兴趣。另外,沙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小班幼儿,应强调对色彩的把握,通过装沙活动训练幼儿对沙子的筛选、辨别能力;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应适当提高教学难度,让幼儿将沙子按颜色的不同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并结合教师布置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沙子。总的来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构建一个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的平台,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的作画方式,促进其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沙画教学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幼儿充分了解沙画艺术的美妙,有效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赵家欣(1996—),女,内蒙古人,大专,专业:学前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