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研究

2017-10-28 06:10胡美玲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感

胡美玲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估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日益凸显,估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估算教学也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估算能力;估算意识;计算教学;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41

随着估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日益凸显,估算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对我们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估算教學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在小学阶段要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并给出了6条估算教学的具体目标开始,到2008年吴正宪老师在海口讲授经典的《估算》一课,再到“备课室”里各位专家对当下估算教学现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估算教学开展的并不顺利,很多目标没有落到实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教学质量,我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

一、教材方面

(一)教材上体现不够

以我们使用的青岛版教材为例,估算的内容明显加进了教材中,但仅限于“有这个内容”,是为了大纲要求和圆满计算程序而强加进去的,教材中缺少对估算意义的讲解。例如青岛版二年级下册44页蜜蜂采蜜“一队有518只蜜蜂,二队有227只蜜蜂,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蜜蜂?”教材在此题解决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先“估一估”,如果没有这个提示,试问有多少学生会想到要先用估算?又为什么用估算呢?本道题目估算的意义体现的不明确。这样强加的估算过程,怎么能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再例如二年级下册14页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会更方便一些。”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课本中相关的例题也只是让学生了解学习估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体会什么时候用近似数更方便,因此估算价值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体现不够。

(二)估算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估算,顾名思义,是一种估计,只要学生估得有道理,结果就该是正确的,因此对估算结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没有固定标准的。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追求一个标准答案。例如,69×23,就可以有以下的估算方法:

1.69看作70,23看作20,积1400;

2.69看作70,23看作25,积1750;

3.69看作70,23不变,积1610;

4.69不变,23看作20,积1380。

这仅仅是一道计算题,估算就有这么多的可能,如果把它放到具体情境中则有更多的可能。因此,当多元化的评价和标准答案发生矛盾时,我们估算的评价就需要一个更加健全的体系来支撑。而我们的教材和教参中缺乏对我们教师这方面的指导,也缺少对学生估算能力的系统评价。

二、教师方面

(一)教师的引导不足

一直以来的计算教学我们都是重视精确计算,强化对计算方法的讲授,侧重于教学生如何算的快,算得准。新课标的颁布让很多一线教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只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按照课本中的程序让学生机械的讨论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只注重计算程序的圆满,不重视引导学生去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而且教师本身这方面的信息也很有限。为此针对烟台某区的15所小学中的一线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149名数学教师中,只有28名教师在备课时将估算的意义加入进去,其余都是机械的加入估算方法的讲解,缺乏对估算意义和价值的引导和体验,更别说举生活实例,提供恰当的估算情境了,甚至有17名教师自己都举不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的估算教学何以有效果,又怎么可能长期的走下去?估算教学就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教之无味,弃之不能。

(二)教师的讲解程式化严重,欠缺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在我听过的课中,很多教师一讲到估算,就会着重强调“大约”二字,学生被训练得一看到“大约”“估一估”这些字眼就知道该用估算了,紧接着再去用四舍五入原则进行估算。根本不去思考该不该用估算。而我们知道有时候,即便题目中有这些词语,也是不需要估算的,例如有这样一道经典题目:“学校操场一圈大约250米,小红跑了8圈,大约跑了多少米?”从题目中可以看出,250米已经是个大约数,不必再估成其他数字来计算,这道题在计算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是精算。而针对此题使用的计算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1%的学生在做此题时使用的是估算,学生将250估成300,或者将8估成10来计算,结果造成错误。于是,我们的教师在试题分析时将这道题列入了“易错题”的行列,对学生进行了机械式的“重点”讲解。可自始至终,学生也没弄明白,为什么题目中有“大约”二字,还要使用精确计算。他们只要“记住”这道“特殊”题目,保证不再出错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些没有“估一估”“大约”这些字眼的题目,学生则根本不会考虑用估算。例如在某校四年级课前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四年级共有学生98人,组织去南山公园游玩,每人需要交门票车票钱39元,老师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在调查的96名学生中无一例外全部选择了用精算39×98=3822(元)。而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会这么带钱,使用估算会让这道题既符合实际,又容易解决。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学生想到估算。由此可见,学生的估算意识多么薄弱,教师对估算的程式化训练多么严重。

(三)没有合理的正确评价估算结果,缺乏对估算方法的交流

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经常会给学生这样的评价“××同学真棒,你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在练习题里还会出现“比一比谁估的最准”等题目。这样的字眼会引导学生过分的关注估算的准确性,而忽视对估算多样性和必要性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在估算教学中估算方法的交流比估算的准确性更加重要,只要能夠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我们进行估算的目的只是让问题的解决更加容易。教师要用合理的语言引导学生多交流,而我们恰恰缺少这样的意识,更缺少对估算方法的交流。

三、学生方面

在日常的估算学习中,大多数的学生常常是为了结果而估算。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明显的估算甚至达到了识记的程度,但却缺乏主动估算的意识,更别说估算习惯的养成了。例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做估算题目时是将精确值先计算出来,再利用此来进行估算,这种做法显然与估算的本意南辕北辙,这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对于怎样估算和如何进行估算不理解所导致的。追根溯源,第一是部分学生认为用准确值来估算是一种高明的解题方法,没有理解估算的真正意义;第二是部分题目用笔算比估算可以更简单地得到正确值,学生认为使用估算价值不大;三是授课顺序是先学习准确值计算再学习估算,学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会认为估算的学习方法与准确值的学习方法类似,然则估算的计算要求要高很多,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数感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可见,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都没有为开展有效的估算教学做好准备。当前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让我们的小学估算教学走上长远的发展之路将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希望更多的同仁可以加入这场挑战中来,为我们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异步教学研究,2002(5):34.

[2] 王振梅.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吴正宪,张秋爽.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 张敏铃.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1.

[5] 马艳芳.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D].首都师范大学,2014.

[6] 王玲娟.小学数学中的估算内容与估算教学的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