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敏
摘 要:语文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的教育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义务教育的深化改革必然会驱动个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持续进步。为了更好适应初中语文学科思想的革新,初中语文教育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上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语文学科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含有的问题,对此,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提点,就如何培养学生感知、创新、交际等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问题研究 培养方式
对于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我国与世界一样始终走在持续探索的道路上。能力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有效性的标尺,始终站在与社会发展有效接轨的位置上,为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方面,对此,我们不能全盘论述,个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人才培养不可妄图量产,做好因材施教,才能获得创新发展[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应试教育的窠臼让学生在素质发展的今天,仍面临着考试定终身的命运,这势必会让知识与能力的天平有所倾斜,使得更多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束手束脚,弱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向教学的弊端
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过程,为了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需要互动式的学习氛围,形成思维的交融与碰撞,活化课堂教学的形式,深化语文教学内涵。随着初中语文知识在深度与广度的拓展,以及学习时间的压缩,造成许多教师在取舍上有所偏颇,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学习知识的附属品,造成一种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大肆发展,使核心素养退居幕后,成为“非主流”。
2.学科教研的弱化
语文学科发展,离不开教研水平的提升,现今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方式的刻板、教学内容的照本宣科,这些都在很到程度上暴露了语文学科的退化发展,以及在教科研水平上的陈旧不足。良好的学科力量来自于教师队伍的不断丰盈和整体能力的提升[2]。但一些学校仍沿用应试教育的老路,重成绩,轻能力,让素质教学的根本目标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良好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无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造成教学链断裂,破坏素质教育的完整性。
二、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首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后由各国根据国情进行深化理解,在我国主要体现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九大要素,其中与语文密切相关的当属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与口语交际。
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运用的过程中促进语文思维的养成,注重审美情趣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要做好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这几者间的结合,综合考量学生的兴趣启发和个性发展,鼓励多种教学手段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将对学生的个体认知带入到教学之中,主动改良教学方式,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学生的德育、品质、学识与审美相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落实“生本理念”的有效措施。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可靠的支持[3]。加大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培养比重,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有利保障。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课题。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强化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简单而言,逻辑思维不仅仅存在理科教學之中,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语文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梳理、阅读技巧的掌握、写作内容的编排等上,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清晰的思维线索,最为常用的就是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顺着作者的思维路线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提高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模拟写作,强化认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的连贯性[4]。
2.促进课上课下的双重实践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程实践上。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准,同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作用,为此,教师在设计实践内容的时候,要注重发挥课上与课下的双重作用。在课上借助知识重难点设计流畅和实用性强的实践内容,常见的如演讲、辩论会、经典诵读等。课下的实践形式则较为灵活;社会调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文学团队依据个人喜好吸纳成员,进行文学创作;互助小组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意识。
3.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能力与感受也将指导自身的生活,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不可“遗世独立”,要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的感悟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包括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品行,这都是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身看法,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5]。开办“生活分享会”让学生就自身学习语文的收获和对生活的认识与同学、教师分享,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在大家的帮助下,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入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创造美的感受,加深对审美的认识。
结语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发展的有效驱动,必须做好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品德与情感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并依据个体需求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习与生活相得益彰,满足个人需求与时代发展的双重标准,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造有益语文发展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嵇康.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上),2017(1):151,179.
[2]冯海云.以“情”贯之,巧教语文[J].中学课程资源,2016(10):38-39.
[3]文立.古诗文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32.
[4]谭友利,申群友.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J].科学咨询,2016(17):109-110,111.
[5]吴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