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导学案教学设计探索

2017-10-25 22:37张之玫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就高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从“学习目标”“课前导学”“课中导学”“课后导学”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法,为有效地开展生物导学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导学案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课前导学 课中导学 课后导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B-0093-03

设计好生物导学案是有效地推行生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生物导学案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生物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学习目标”“课前导学”“课中导学”“课后导学”等方面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反思。我们知道,作为导学的载体,学案注重导学。教师在设计和编写导学案时,应当把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作为依据,认真分析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合理处理教材。例如,为了达到启发、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就要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为此笔者就导学案的设计问题进行论述。

一、关于学习目标的设计

首先,为了使学生学有依据、学有目标,生物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等,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有效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诱导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产生期盼的心理活动。

为此,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设置教学目标,一般数量以 2-4 个为宜,不宜太多。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中,“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最好不要使用,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一般来说,学习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詞: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也可以概括为“行为+内容”的形式。但这个“行为”既包括具体的行为动词,又包括行为条件,还包括行为的程度。

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目标之一的表述是:阅读教材 P.103-104,观察图 5-15,利用“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光合作用,并尝试列表比较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其中“列表比较”就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即行为条件,“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就是学习的内容,“阅读、观察、尝试”是行为动词,“认识和理解”表示学到什么程度,即行为程度。这样的学习目标具体、明确、简洁,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比较实用、高效的学习目标。

二、关于课前导学的设计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对它的设计和编写要凸显其导学功能。在“课前导学”环节,如何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和课型进行设计。常见课前自主学习的形式主要有:填空式、提纲式、概念图、图文综合式、纲要式、图解式、材料式、表格式等类型。

(一)填空式

填空式是学案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是指将学案的重点和关键内容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整理和概括,学生需要将一些重要概念、原理或主要结论填写进去。其优点在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例如,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采用填空式表示如下:

(1)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等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

(2)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液泡内的液体就是细胞液。当 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 );当 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此现象称为 )。

(二)提纲式

根据教材内容列出纲目,并用大括号等符号将教材内容梳理成互有联系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优点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且具有系统性,它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掌握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指导学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采用提纲式表示如下:

(三)概念图

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出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对所学知识高度进行概括和重新整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它是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概念学习策略。其优点是:把学生感知“孤立”“零散”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之中,以便使学生获得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图谱。这种做法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又能巩固复习已学的概念。

例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采用的概念图,其表示如下:

(四)图文综合式

为了使学生把教材中的图所涉及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并理清思路,教师应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挖掘。这有利于让图与文字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对照。以图析文,这不仅能提高预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探求新知、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和深化。

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采用图文综合式,表示如下:

(五)纲要式

纲要式是指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本身知识的客观规律,将本章节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提出掌握的具体要求并加以适当的方法指导或者给予关键性的提示。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回归教材,减少预习的盲目性,对自觉性较高的、中等学习成绩以上的学生尤其适用,效果也会更佳。教师在编制纲要式学案时要注意引导得法,要给予明确的指引,要求一目了然,用括号将教材要点和相关内容对应起来;也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从而使学习指向性和针对性更为有效。纲要式的优点是:简明扼要,层次分明,逻辑性强。endprint

例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知识纲要设计如下:

(1)为什么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阅读教材P.28的相关信息)

(2)能否根据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判断果蝇的显隐性性状?为什么?(回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显隐性的判断)

(3)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结果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基因分离定律所不能解释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新的遗传现象进行分析)

(4)为什么子二代果蝇中只有雄果蝇出现了白眼?你能对这种伴性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吗?(在性别决定的知识前提下,自主构思假设)

(5)如果你是摩尔根,请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什么实验方案能检验摩尔根假设的真伪)

(6)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 W表示,请你用雌雄配子交叉线图解法画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参照教材P.29图2-10)

(六)图解式

以图说理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学案常利用图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其DNA、染色体数目变化等内容可以用图表来表述。教师在设计和编制学案时可以对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变形或根据需要设计新图,以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和对比性,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和据图推导生物规律的能力。图解式的优点是:形象、直观,理解起来更简单、全面。

三、关于课中导学的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课中导学环节时,要注重引领,将学习过程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应用。

例如,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活动形式如下:

【活动一】填写概念图

【活动二】取样方法及计数

(1)以下是两种不同形状的调查地段,请将取样方法填入空格中。

(2)在选择样方时应遵循什么原则?样方数量越多越好吗?为什么样方面积不能太小?

(3)请同学们估算图案中草莓的种群密度。

(4)如果你调查对象正好生长在样方的边界上,这时你该如何计数?

【活动三】构建标志重捕法的数学模型

步骤:抓捕→标记→释放→重捕→估算。

(1)用數学模型建构 N 与 M,n 与 m 之间的关系: 。

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 为该区域某种群个体总数;M 为初次标记数,n 为重捕个体数,m 为重捕中标记数。

(2)练一练: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3)想一想:若在第二次捕获之前,有部分鲫鱼的标记脱落,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和真实的种群数量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

四、关于课后导学的设计

课后导学要注重通过课后练习,达到思练提升的效果。因此,达标检测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新传授的新思想、新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自主预习和课中教学后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通过针对性练习来检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应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易错点来考虑,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不同题型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由学生根据参考答案进行自评与自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整理,形成必要的技能或技巧,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训练。

生物导学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学生,让学生在依托生物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收获。因此,在生物导学案的设计编写中,应全面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核心、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点精练为策略、以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创新思维为方向的宗旨和要求。这样设计编写的生物导学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欢,愿意使用导学案,从而发挥生物导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导学”功能;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实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才能促进学生根据导学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段考、期考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逄凌晖.教师如何写导学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2]宋世亮.科学设计学案,聚合学习正能量——例谈生物学案的科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4(8)

[3]邓宪民.中学生物教学板书设计450例(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陈卫东,孙 钢.课堂活力催生的源头[J].中学生物教学,2014(12)

【作者简介】张之玫(1961— ),女,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