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娟
【摘要】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被动的写,老师苦闷的改,改完后挑几篇进行范例讲评。这样的教学思路让作文成为了中学生谈作文色变,老师谈作文头疼。本文就希望寻求能够为作文教学注入有操作性的一些方法,探求改变作文教学的突破。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 关注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02-01
0
作文强调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而现实的问题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却是:许多学生对作文恐惧,对作文厌烦,对作文矛盾。并非他们不想写好作文,只是心中有想法,笔下却无神。文章不是无情物,可是我们的学生却把它当成了无情物,心中无情,心中无物,又怎能写出好文章?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燃烧他们心中的激情,让他们从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写出优秀的文章。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不能满足于对学生作业批改和评讲,还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做到激情指导,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作文讲究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在心灵的碰撞中激发感情。
1. 鼓励为主,自由作文
要想学生有激情的去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对写作有欲望,在写作中体会细微的感觉,孕育感情。让学师的教学感兴趣,而学生之所以感兴趣,还在于老师的鼓勵,老师的热情,老师的自由指导。在作文教学中,不能死板的恪守课前指导,布置题目,安排时间写作文,收作文,改作文。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选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中写作,努力激发写作生心中有话,并且想把这种欲望表达出来,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关雎》后鼓励学生自由进行联想想象描摹画面。
湖波荡漾水雾缭绕,琴声依依,雎鸠关关,荇草飘零,凝作相思。人生七苦,最苦莫过求不得。我又在河边奏琴,从相遇那日至今我已不知弹了多少次凤求凰,琴音凄凄,指尖沥血却也换不得你一次回眸凝望。雎鸠成双,关关欢鸣徒显得我的琴音悲惋,徒显得我可怜可叹。我认我痴,我却不怨。那日初见,你巧立湖畔,弯腰折荇,乌墨的发半掩娇颜身段婀娜,一会,你复立起身子,轻抬素手抚去细汗,我恍惚便见你的容颜,黛眉弯弯华凝青韵,乌眸凝凝巧含秋水明慧的空灵。一见,便是倾心。我在关雎你凝望你的身影,琴声飞扬勾勒你的墨色的容颜,不知何日才能打动你的芳心,让你为我回眸一笑?关雎凝,凝音凝情凝相思,销销人亦销魂,或许我也一生都求不到你与我并肩,在这湖水之畔关雎声里,但能远远看你倾我心沥我情为你奏琴是最大的满足。雎鸠关关,琴声飘飘化作时光过隙白了鬓角,断了相思。
这样就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进行作文训练,同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若能长期的坚持,不仅丰富了课堂探究的空间,深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在养成学生表达观点、传递情感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情思
写作前,让学生多投入、多参与、多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月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思路很开阔,我想让学生也试着写写。这个题目不难写,尤其是写记叙文类的,散文类的,以情动人,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可是,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他们心中的激情?我找到了一段中央台拍摄的采访记录片“我想要本课外书”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一些地方孩子的求学难,连一本课外书都买不起,而通过团中央的牵头组织,社会的帮助,学生拿到了一本书后的那种喜悦,那种喜极而泣的画面定格在了学生的心中。我找了一篇文章,讲述一个父亲记录了儿子成长点点滴滴,灌注了无限的关爱和耐心,可是儿子长大后,对年迈的父亲却不耐烦起来,当父亲把日记给儿子看了之后,儿子泪流满面。随后又念了一篇家长的来信,诱引学生去感受,去思考。后来,学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象包括了父母、朋友、师长以及社会上许多无私奉献的人,文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较之以前的文章都有了突破。
3. 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老师教学生写作文,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他首先要对生活有激情有感受,从而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这种体会、收获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一起体验,一起思考,并把它写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使作文内容真切、可信,富有情感。学生上高三了,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初三备考,可以写《愿景》;复习戏剧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紧绷的弦,不妨做做脑筋放松运动,无限遐思,《假如戈多来了……》,让学生在自由的联想空间翱翔;结合晚修期间播放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写《雕琢心中的天使》……总之,国家时政要闻,社会热点,刮风下雨,春去秋来,中国的伤春悲秋情怀,学校的运动会,学生的矛盾冲突等等,都即兴写到了作文的随笔当中,可多可少,保持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我手写我心。但应试作文很难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跟随着出题人的旨趣来写。怎么办?其实,感情是可以酝酿的,作文时抓住细微的感觉,孕育感情,发掘出自己写作的欲望。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中学生也有中学生的见解。尽管是习作,也可以净化自己灵魂,自己感动自己,说服自己,更可以影响别人。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并投身其中,进入角色。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满怀激情,自由为文,心无羁绊,有感而发,任情驰骋,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