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卯秀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思维也在快速转变中,课堂教学属于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按照分组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并且帮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获得学习成就。本文首先阐述分组合作学习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其次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分组合作的原则和具体策略,全面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组合作;课堂应用;策略
一、分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增进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初中生学习数学,可以通过有效的学生沟通,让彼此不够熟悉的学生通过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增进学生友谊的同时也提高学习效率。以分组学习为前提,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发言,提出积极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突出中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际的数学学习问题,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发散学生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全新的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二)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因材施教
修订后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作为全新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习中学生应该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凝聚力的同时,以分组分工的方式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有效的配合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与道德。并且,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特点在于可以因材施教。教师按照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小组所提出的问题,从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长度出发进行授课,这样能够合理提高学生成绩,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二、分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分组教学模式的前提在于能够合理分组。确立分组的条件与标准是分组合作學习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态度,不能够将关系很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防止因为交流私人感情而影响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对于小组每个成员的分工都不能够进行干预。分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提高学生互动学习兴趣与合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安排学习任务,然后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互相讨论而承担每个人的责任,并不能够让优秀学生承担大部分任务。教师按照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定要做到师生互动。分组合作并不是让教师完全不用教课,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针对学生个人或者小组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并及时解答。
三、分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
就某种程度来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分配组别,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一旦学习小组的任务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无法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学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教学。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通过深度分析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知识点的相关特点,通过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承担自己不同的任务,搜集数据、制作模型、计算分析等等,通过合作最终完成教师的学习任务并从中获得学习乐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二)重视客观多元的教学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评价,在确定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事前确定评价标准,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以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师针对每个小组最终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明确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受到的挫折以及收获的成绩,在课堂上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初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关注非常渴望。所以,教师应该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对每一个学生给出必要的鼓励,肯定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暗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四、结语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交流,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迈向新的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应坚持合理分组、合理分工、师生互动的原则,教师应设计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重视对每位学生实行客观多元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益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9):90.
[2]崔志强.初中数学分组合作教学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2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