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原来”及其同义词词性与释义辨析

2017-10-21 08:19颜明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颜明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原来”的词性标注应为时间名词、语气副词;“本来”为形容词、副词;“本、原”为形容词、副词。大纲、教材、外向型词典应具有与词性标注对应的词义注释与举例。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原来 同义词 词性 释义

一、引言

作为一组单双音节同义词,“原”、“本”与“原来”、“本来”的句法分布、语用功能不尽相同,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对外汉语常用的大纲、教材和工具书对“原来”一组词的注解不甚统一,特别体现在用法和词性归属的对应上,尤其是對于处于状语位置的该组词的词性判断各有不同,这必然会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困扰。笔者在梳理对外汉语常用教材、大纲与相关工具书对该问题之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学界研究成果对该组词的词性归属与词语释义提出编写与教学建议。

二、“原来”的词性归属

“原来”的词性归属争议较大。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大纲和工具书对“原来”的词性标注大概有三类:《HSK词汇等级大纲》收录为甲级词、形容词,未收入副词用法。《汉语近义词典》(王还,2005):1.以前,起初;2.原有的;3.发现一度不清楚的真实情况等。形容词,未标注副词。与此相反,《汉语800虚词用法词典》(杨寄洲,贾永芬,2013)则认为两个用法“发现了真实的情况或有所醒悟”及“起初,以前的某一时期”都属于副词性用法;另外指明做“比”的宾语时属于名词。与上述两种各执一端的看法不同,大部分工具书都认为“原来”有形容词、副词两种不同词性。如在《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中,“原来”:1.形容词,指未经改变的,如“他还是原来的样子”。2.副词,意为发现真实的情况,如“昨天他没来,原来是病了”。《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赵新,刘若云,2013)、《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卢福波,2000)、《学汉语词典》(鲁健骥,吕文华,2006)都认为“原来”有两种用法:一为形容词,意为“以前的、先前的”;二为副词,意为“发现以前不知道的情况”。上述互相矛盾的解释不仅给学生学习,而且给教师教学带来困扰。

对于“原来”的词性归属,汉语学界大概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原来”是形容词和副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原来”的形容词用法指“没有改变的”,副词包括两种用法:1.“以前某一时期;当初”,含有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意思;2.发现以前不知道的情况,含有恍然醒悟的意思。齐春红(2008)、《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四版)(刘叔新,2011)持相同看法。二是认为“原来”是名词和副词,由邢福义(1985)首先提出。“原来”作为时间名词,表“以前、起初”等时间义,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也可以作状语,而副词“原来”则是语气副词,表示有所发现、有所领悟。之后的研究,如《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候学超,1998)等大多持相同看法。三是认为“原来”兼属三个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名词,指“开始的时候、从前”;2.形容词,意为“起初的,没有经过改变的”;副词,表示“发现真实情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1.名词“开始的时候;过去”;2.区别词“以前固有的,本来的”;3.副词“表示发现了从前不知道的真实情况或有所醒悟”。此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原来”有两种用法:一是副词,二是实词,但未指明实词的类属。《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01)列出“原来”作为副词的三种用法:1.表示“早先”、“在先”的意思,隐含现在情况改变了;2.表示现在了解的情况,隐含以前并不知道如此;3.说明情况一直如此,并没有变化,隐含对方并不了解,所以特别指明,包括状语位置、表时间义的“原来”。张谊生(2014)认为“原来”分属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由此可见,对于表发现、醒悟义的“原来”的词性归属并无异议,一般认为是语气副词,问题是对于时间义的“原来”,是副词、名词还是形容词,各家看法不一。

对此,我们赞同邢福义(1985)的看法:“作定语不是形容词的充足条件,作状语也不是副词的充足条件”,表时间义的“原来”,无论在哪一个句法位置,都与“现在”一样,是一个时间名词。杨荣祥(2005)提出,“原来”不能充当谓语,这不符合形容词的一般特征。时间义“原来”既可以和普通名词一样充当主语和宾语,又具有时间名词的句法功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状语。而发现、领悟义的“原来”则是语气副词,充当状语。这一分类与“原来”的历时发展过程一致。在近代汉语中,“原来”既可以用作时间名词,又可以作语气副词,后者由前者虚化而来(杨荣祥,2007)。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看,状语位置上的时间名词“原来1”与时间副词“本来”容易混淆,与时间副词“原、本”是一组近义词;而语气副词“原来2”则为“发现、晃悟”义。

三、“本来”、“本”、“原”的词性归属

先看“本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将“本来”归入副词和形容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候学超,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05)皆将其作为副词收录,张谊生(2000)则将其归入区别词和副词。反观《HSK词汇等级大纲》,“本来”为乙级词,标注为形容词。《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的标注有两类:一年级的二级词汇标注为形容词;二年级词汇的词性为副词,并给出了两个解释:“原先,先前”、“表示理所当然”,可分别视为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语法)二年级语法项目表中时间副词一项列出了“本来”一词。几本外向型词典不尽相同:《英汉双解汉语近义词典》(王还,2005)仅标注为形容词,《商务馆学汉语词典》(鲁健骥,吕文华,2006)、《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赵新,刘若云,2013)均收录形容词和副词两种用法。

再看单音节的“原、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均收入词条“本”并标注为形容词和副词,未收入“原”;《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收副词“本”,未收“原”;《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0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2007)均将“原”和“本”作为副词收入。几本外向型词典同样不尽相同:《学汉语词典》(鲁健骥,吕文华,2006)收入副词“本”,未收入“原”;《汉语800虚词用法词典》(杨寄洲,贾永芬,2013)收入“本”,未收入“原”;《英汉双解汉语近义词典》(王还,2005)、《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赵新,刘若云,2013)二者均未收录。《HSK词汇等级大纲》丁级词收入“原”,为形容词;乙级词“本”,为副词。《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中未收录“原”,收入“本”为一年级的二级词汇,做副词。《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语法)二年级语法项目表中收入“本”,注为时间副词。endprint

由此可见,“本来、本、原”有形容词、副词两种词性似无争论,但大纲和工具书依然标注不一。虽然处于状语位置时为副词没有争论,但作为副词的“本来、本、原”的次类归属究竟是时间副词、语气副词,还是兼而有之呢?

屈承熹(2005)认为“本来”是时间副词和评量副词的兼类副词,前者的基本意义与开始有关,后者表示说话者的态度。齐春红(2008)认为,语气副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可分为典型和边缘两类。一般来说,双音节语气副词由于句法位置灵活,是典型的语气副词,“本来”就是典型的语气副词;单音节副词由于音步的限制,大多不能自由地分布在句首和句中,因此是非典型语气副词。陆俭明、马真(1999)、邹海清(2011)、张谊生(2014)统计的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中均未收录“本来”一词。

李泉(2004)、杨德峰(2008)、张谊生(2014)均将“本”归入时间副词,陆俭明、马真(1999),邹海清(2011)未收录。

陆俭明、马真(1999),邹海清(2011),张谊生(2014)统计的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中均未收录“原”,李泉(2004)将其收入时间副词。

综合学界的分类,“本来”可分为非典型的时间副词,记作“本来■”,表先时,兼有主观评注功能;典型的语气副词,记作“本来2”,分别与“原来1”、“原来2”构成比较组。“本”与“原”同样都分为形容和副词,记作“本1”、“本2”,和“原1”、“原2”分别重于表达时间语义和语气功能。

四、结语

教材、大纲、工具书中词性错标或漏标,释义与举例混乱容易给教学带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应及时吸收、借鉴汉语本体研究成果,调整相应的教材及大纲编写。通过梳理相应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原来”的词性标注应为时间名词、语气副词;“本来”为形容词、副词;“本、原”为形容词、副词。大纲、教材、外向型词典应具有与词性标注相对应的词义注释与举例。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初、中等)(第七版)[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1.

[4]侯学超,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李行建,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6]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四版)[K].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7]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8]鲁健骥,吕文华.学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0]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99.

[11]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12]屈承熹.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3]王还.汉语近义词词典[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4]邢福义.从“原来”的词性看词的归类问题[J].汉语学习,1985(6).

[15]杨德峰.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副词定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6]杨寄洲,贾永芬.汉语800虚词用法词典[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17]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8]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9]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2).

[20]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1]赵新,刘若云.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2]中國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3]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4]邹海清.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功能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社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外国学生汉语同素单双音节同义副词习得研究”(16CYY026)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聚合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