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薇
摘 要: 本文提出开发“形状意识”教学的理念,将其作为一种观察手段,用眯眼法、剪影法简化形状描绘对象的轮廓,用主次法、对比法圈围形状描绘对象的光影,用联想法归纳形状描绘对象的体块、空间、透视等。“形状意识”将大脑状态迅速地转化到不同的视觉模式,这种转换有利于学生表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结构、颜色等,挖掘绘画潜能,增强自信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速写 形状意识 教学实践
一、对“形状意识”的认识
(一)“形状意识”对艺术发展的推动。
“形状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及客观物象所具有的外形意识,是绘画中最基本的造型意识之一。回看艺术史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造型意识多,绘画流派层出不穷。但在这些巨大变化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共同造型意识,即“形状意识”。它和其他传统造型意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西方绘画的繁荣和发展。
从早期的雕塑和绘画中都能发现人们对外形的认识,也就是早期的“形状意识”。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中所画的《受伤的野牛》(图1),野牛被简化成几根线条,而这几根线条全部被用来再现野牛的外形,这是原始人类对形状的理解。非洲木雕当中,人的头部被简化成一个椭圆体,五官只是浅浅地刻了下外形,身体被原木代替。
辉煌一时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对复杂人体的结构和衣褶的处理,也都是通過“形状”这个基本元素完成的。文艺复兴后艺术家把光影效果引入画中,出现了卡拉瓦乔、伦勃朗、鲁本斯等名家。在伦勃朗画中,形状被多次划分,大形状划分为小形状,小形状里再分出更小的形状,反复运用,使画面有很强的震撼力。
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等时期,对形状解读最多的是毕加索。他画中的人物、场景、静物都以一种全新的形状意识出现,其成名作《亚维农少女》(图2)就是对这一意识的运用。
(二)“形状意识”对速写教学的重要性。
1.速写项目特点的需要
速写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要求在短时间内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繁杂的表象世界。“形状意识”可以帮助初学者从整体观察、提炼地表现对象。若缺乏整体意识,很容易看到哪儿画到哪儿,从一个小局部画到另一个局部,而不能很好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艺术家在速写作品中对“形状意识”的运用
雕塑家罗丹非常重视在速写中把握人物整体动势和总体的形态特征。这幅《六个舞者的轮廓》(图3)写生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画家运用“形状意识”,即不同的几何形体的辅助捕捉运动中的人。如第五个舞者的身体、手臂被概括为矩形、脸和头发概括为半圆形。
巴尔蒂斯的速写作品《女孩头像》(图4),虽明暗对比不强烈,但光感十足。这跟画家用“形状意识”对明暗形状的变化做整体的概括有关。尽管面部受光不均匀,但主观的控制使脸部的细节不琐碎。他并不着意于形体的体积变化,而是留意亮的形状和暗的形状之间的交换关系。
弗洛伊德的速写《母亲》(图5)这幅作品中处处都留下了用“形状意识”表现体块造型的痕迹。对老人如丝般的头发如果没有块面形状的概括,表现起来是很困难的。头发概括为梯形和矩形等几何形体,额头也用不同比例的矩形概括。
二、速写教学现象分析
(一)遇到复杂对象无从下手。
在少儿速写第二期人物全身像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迟迟不动笔。问其原因是不知道从哪个部分开始画,觉得人物全身像太难了。这类现象存在于风景教学中,当碰到结构复杂的建筑物或场景时,学生就开始抵触绘画,嘴里不断嘀咕着太难了。久而久之,学生会在绘画时避开复杂的对象,有意识地挑选造型、结构简单的描绘。
(二)描绘光影困难。
速写不仅仅是线条,对光的捕捉也是速写课程里重要的内容。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快速地分辨光源的方向,可以区别对象的明和暗,却不会画光的形状。如:在画树时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考虑形体结构,很概括地区分了亮暗,使原本生动的画面反而平面化。另一种是对亮暗不归纳整理,将看到的全部画出,使原本有立体感的画面变得混乱。
(三)缺少深入刻画,缺乏表现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一些不错的“半成品”,就是缺少深入刻画。人物和风景都有这样的情况,画面外部轮廓很不错,就是内部结构空洞。并不是对象没内容刻画,而是绘画者不愿意画。人物写生课上,常有画了一半就不再动笔的学生,把好好的速写课拖成了慢写课。
速写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描绘看到的世界。但以上三种现象都阻碍了学生描绘的兴趣。总结发现学生都是在观察对象这一环节产生了困惑,何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准确地观察,同时又能很好地再现所看世界?画家莫奈曾说:“自然界中没有线条,只有色块,彼此映衬。”这句话点出了一个观察诀窍,即每个色块实际上都是一个——为我们作画所用的形状。画形状比画物体本身要简单得多。开发“形状意识”能使我们在作画时避开事物语言,最终所画的就越像观察到的事物。
三、速写教学中开发“形状意识”的实践研究
(一)“形状意识”在速写造型规律中的运用。
速写作画步骤分别是起形—深入—表现这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造型规律,即对象的轮廓、光影和体块。“形状意识”的核心是形状的寻找,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开展实践研究。用眯眼法、剪影法简化形状,描绘对象的轮廓;用主次法、对比法圈围形状,描绘对象的光影;用联想法归纳形状,描绘对象的体块、空间、透视等。
1.描绘对象轮廓时的运用(起形环节)
万事开头难,绘画也是如此。描绘轮廓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对象,概括对象总特征。
眯眼法是用双眼眯成一条缝观察作画对象,这个时候视线会有些模糊,“形状意识”可以让大脑省略小的模糊看不清的形状,而为视觉呈现对象外轮廓的造型。例如第二学期描绘自己的手,就可以用眯眼法简化手指、手纹、指甲的造型,着重观察外部轮廓的形状。如图(图6、7、8)所示:先眯眼,将形状作减法,外轮廓似平行四边形;再用联想法四指连着像山峰,慢慢画出外轮廓的细节。endprint
另一种是进行剪影式的观察,对对象细节视而不见,将整体特征联想成剪影的形状。雕塑大师罗丹很喜欢用剪影式的观察。如(图9),去掉不必要的细节后,人物的整体轮廓特征就显现了。
眯眼法和剪影法可以用在任何速写教学对象上,画什么都一样对待:人物、建筑、动物、风景等。如圖(10、11)在起形时运用“形状意识”,有助于把握对象的总体特征,不至于跑形。
2.描绘对象光影时的运用(深入环节)
如果形是“词”的话,那么光就是“诗”。它可以加强形体的厚重感,还可以营造特定的气氛。
主次法是在描绘光影时,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有顺序地描绘光源各个部分。如对象的强光部分、阴影部分、反射部分、图案部分等。刚开始画时,可能要费一番心思才会把它们作为形状来看待。分清晰后,慢慢地你会发现它们都是一些几何形状:拉长的三角形、歪斜的体形、凹陷的半圆形等有着特殊轮廓的形状,如(图12)描绘有色玻璃可以用到主次法。
对比法(在这里指好几种对比:可以是光与阴影、正负形空间的对比等。)是将看到的光和阴影区分开,圈围或者连接所看到的光和阴影的形状,将其变成一个封闭的图形。通过对比对象正负的形状、大小、比例,深入描绘对象光影效果,如(图13、14)。
3.描绘对象体块、空间、透视时的运用(表现环节)
绘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可以是对象体块的刻画,也可以是空间或者透视等造型规律。在描绘时,用联想的方法感受形状,发现形状的变化。如(图15)分别是画家鲁卡比亚索《体块》和亨利摩尔《家庭2》两位对体块的联想。比亚索把人体归纳成各种大小的立方体,摩尔联想成各种矩形。形状的联想有助于观察到对象形体的转折,从而更好地表现体块。图16用联想法呈现了瓶瓶罐罐的透视效果。
(二)“形状意识”在速写教学中的成效。
1.掌握一种正确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提高观察效率和准确度,在描绘复杂对象时,不会乱了阵脚,或产生视觉疲惫。图17是学生临写的一张场景图,用时仅30分钟,可以发现6名学生运用“形状意识”,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作画,没有学生在中途停笔。虽然大家描绘对象的比例各不相同,但从作品可以清晰地看清物体间的空间关系和一些细节表现,说明学生都克服了观察上的困难,解决了怎么看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其实每个人都有创作冲动,而真正实施的却是少数者。那是因为仅仅有动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技术上的支持,才能手脑合一随性所欲。“形状意识”在速写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树立自信,克服造型上的困惑。在不需要担心画什么的时候,怎么画(即创作)才能让画面更生动才会悄悄地在脑中萌发。如(图18)从这三张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二:前两幅是同一场景,画第一幅图的学生想表现却力不从心,而后两张图是同一位学生画的,画面更表现力,技法显然比第一个学生更得心应手。
3.为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速写教学中开发“形状意识”只是一种观察手段,它改变了学生看事物的方法及学习如何看事物。但这并不是学习速写的目标,真正的目的就像画家罗丹说的,成为自然世界的知音,把你的眼睛叫醒并看到可爱形态的语言,以及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形状意识”提供了技巧,使学生从典型表达方式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和风格。
(学生作品:运用“形状意识”去观察后,绘画更加自信了,表现手法也丰富多样了。)
四、结语
绘画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它与视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绘画能力主要依赖于如何翻越视觉障碍像艺术家那样看待事物的视觉能力。很多美术教师都会忠告初学者“改变看事物的方法”和“学习如何看事物”。可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看事物的不同方法很难解释。开发“形状意识”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绘画时,暂时关闭语言、声音、时间等各种意识,全神贯注地观察对象。成功掌握这项技能后,学生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任何对象,不论它多复杂。只有将对象描绘下来后,创作的冲动才会被调动。
速写教学中开发“形状意识”教学是有效的,它解决了学生实际绘画中的问题,挖掘了学生的绘画潜能,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久双,杨正.向大师学习速写[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2011.6.
[2][美]伯特·多德森.素描的诀窍[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4.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5][美]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