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个联动”“五个帮扶”,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化

2017-10-21 00:11顾莹张彦会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

顾莹+张彦会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人员,既要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又肩负着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四个联动”和“五个帮扶”入手,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提供工作思路和有效做法。

关键词: 四个联动 五个帮扶 大学生思政教育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辅导员肩负着高校思政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更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人员,要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从全程化、全员化和全方位等方面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做好“四个联动”和“五个帮扶”工作,从学生需求出发,真正做到把大学生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建立“四个联动”机制,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全员化

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在保障学校辅导员、班主任、“两课”老师教育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家长、优秀校友及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的主动性,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员育人。

(一)建立师生联动机制,开拓思政教育模式。

传统的大学生和老师仅局限于“教”和“学”的“授业解惑”关系,伴随着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当下大学生不再仅仅受传统学习上的困扰,还有来自新的思想潮流,新的网络环境,新的学习、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些新的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生谈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而摒弃“抓两头,放中间”的思路,开展“地毯式”谈话制度则进一步拓宽了全方位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渠道。通过“与辅导员共进下午茶”、“辅导员陪你去上课”等方式,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和学生谈心,从学生考研、择业、学风和学习、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需求入手,通过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形态、学习、生活动态、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近期目标、远期远景和职业规划,更能从中发现部分被动学习、被动考研、被动择业的现状及跟风从众的考研就业情况。“地毯式”谈话在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更多发现了“隐形”困难学生,也帮助优秀学生更加明确方向,特别是使大部分“中间”同学感受到了温暖、关怀和被理解,增加了学生工作的温度,扩大了积极进取学生范围,也为做好学生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二)建立团总支、班级、社团联动机制,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1],大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对象,更是思政教育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让被动的思政教育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等,以主题班会、理论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打造团总支理论学习常态化交流平台,围绕“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我心中的团我心中的党”、“四进四信”、“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责任与担当”等主题,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围绕“建党95周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组织各班团召开主题团会,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强化主人翁意识。

(三)建立家长联动机制,增强家庭教育的延续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大学之前繁重的升学压力导致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学术知识教育,而忽略心理、思想、生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入大学后,部分家长认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因而在大学阶段,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由之前的“全面式保护”转变为“放松式管理”,这种突然间的“放手”教育不利于大学生思想的成熟及心理的健康成长。

建立家长联动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家长的责任监督作用。每学期初利用家长送学生返校的时机,召开家长会,沟通交流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学期中结合具体学生的表现,针对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障碍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电话和家长沟通,全方位分析原因,共同找到有力的解决办法;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及时与家长达成共识,灵活运用社会力量,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在学生转专业、留级、延期毕业等问题上,及时和家长反馈,充分尊重家长意见,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建立五个课堂联动机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温室里跑不出千里马”,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论上的熏陶,要发挥“教室、宿舍、校园、社区、社会”五个课堂的作用,全方面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邀请专业教师、创业先锋、求职达人等,举办双创讲堂为学生分享学习、工作、创新的经验,全面开阔学生的創新创业思维;结合专业特色,指导学生开展高效有益的社会实践;开展“奏响主旋律、共筑中国梦”访谈活动,让学生与离退休专家面对面;走进敬老院,让学生在细微的服务中学会感恩……只有让学生迈出课堂,走向社会,才能全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以“五个帮扶”为核心,拓展学生思政工作全程化

良好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和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五个帮扶”工作,将思政工作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坚定思想,树立人生信念。

刚入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思想上还不成熟。入学初,通过举办专业思想讲座,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邀请优秀校友、学长学姐与大一新生面对面,加深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全面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信念。endprint

(二)完善学习,打牢知识根基。

大学生活中,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面对全新的专业、课程,通过定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针对班级中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鼓励班级学生干部和党员同学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在共同进步的同时增进同学友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优秀本科生早参加科研训练、早接触专业前沿、早培育创新思维、早融入学科发展,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和“导研”,打牢知识根基。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课,提前做好毕业规划;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通过开展考研模拟面试、求职模拟面试增强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三)丰富生活,强化服务意识。

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结交朋友、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策划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如开阔视野的知识竞赛、传承优良文化的节日主题活动、走入社区的志愿服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收获友情、增长见识,增强凝聚、团结意识;强化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

(四)优化心理,促进全面成长。

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面对挫折、战胜自我的有力保障。当下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在人际交往、未来规划、恋爱方面存在些许障碍,有些学生可能面临依赖、自卑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较于传统的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教育,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项目、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等,能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融入集体,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享受大学生活。

(五)提高能力,发挥模范作用。

党员群体、学生干部群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得力助手,选好、培养好、用好,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做到在全面锻炼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知人善任,做到“四个一”:做好一项工作、树立一个榜样、联系一名同学、带动一个宿舍。真正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校园文化活动好手、大学生创新创优创业的能手、大学专业知识学习实践的行家里手和老师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帮手。

三、用好微媒介新载体,助推学生思政教育全方位化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的快速发展,社会已进入“微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微媒体使用的积极实践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用好微媒体,助推思政教育全方位化。

(一)科学运用“群组”,丰富校园文化。

微博、微信、QQ是大学生运用较多的社交平台,通过分享信息、参与活动认识结交更多有共同爱好的同学。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群组”作用,除基本的年级、专业、班级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爱好、兴趣组建不同的群组,在群组中可围绕一些经典的大学生新闻事件,通过讨论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等相关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增进师生情感,更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开展线下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二)用好微信公众号,开拓沟通服务新渠道。

“微信公众号”是微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与传统课堂思政教育相比,微信公众号将信息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有机统一,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信息,通过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图表等方式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让学生在主动的关注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主旋律、校园典型人物等思政教育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学生的关注、浏览、互动和分享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虽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微媒体的盛行已势不可挡,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媒体的力量,借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实现微媒体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开拓思政教育的新渠道和新空间。

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建立“四个联动”机制,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做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系统化、制度化;强化“五个帮扶”,全方面服务学生,真正做到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有人带,学业有人帮,生活有人管,困难有人助,活动有人领,成长有人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7.

[3]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新华网,2016-12-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政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