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以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据,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化倾向严重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下规范进行。然而部分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甚至缺乏正确的认识,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导致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出现一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局面,其重要性仅仅体现在喊口号和应付上级检查上,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准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强调应试教育,而作为非应试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学校领导、家长以及学生的忽视。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由班主任或政治老师兼职即可;有的学校尽管招聘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但其专业素质不高,加之学校经常安排其他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关的任务,削弱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地位,致使心理健康教师难以发挥其作用;此外,学校很少提供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活动,此举不利于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准的提高。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尚未形成合力
学校领导和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意识不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成了少数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项工作,只归心理咨询室负责,常常得不到其他教师的支持与配合。然而单凭少数的心理健康教师负责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甚微。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社区的整合度也不高。家庭以及社区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手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借助家庭以及社区的力量。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验收、评估机制以及奖励机制
近年来,虽然有部分地區、部分学校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验收报告,然而另外一大部分情况却是无检查、无验收、无评比状态,更谈不上奖励机制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考试制度,更不会纳入中高考,因而学校对其重视程度已大打折扣,更糟的是,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检查和评估工作都没有,这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稳步、有效开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在规范管理中力求实效
(1)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全面纳入学校规划。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专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的重点。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学校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组,负责组织全校的心理教育实施与业务指导。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并部署相关工作。学校教学管理部承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能,安排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整理汇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组建心理教育专家团队。
(4)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反馈等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执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工作制度。
2. 创建平台,营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
(1)配齐完善师资力量。扩充教师队伍,配齐专职教师。在学校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并纳入学校人事编制中。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心理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小学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专教师。
(2)重视教师素质培训。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心育能力的培养,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途径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比赛;与其他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心理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课题研究、开展指导性讲座、与教师访谈等多形式的现场培训。
(3)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学校要出台系列待遇保障措施,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4)营造温馨施教环境。学校需单独建立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和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及个体心理辅导,以此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时效性。
(5)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到学校年度财政预算,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正常开展。
3. 彰显主题,拓宽渠道,在强化引导中凝聚合力
(1)课堂教学。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表,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教案与课件。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活动,每学期安排1-2次年级或校级公开课或观摩课。
(2)学科渗透。学科渗透可以一方面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会让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3)寓于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主要指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大和延伸的课外活动,其主要形式有:①教育性活动;②知识性活动;③科技性活动;④文艺性活动;⑤劳动以及常规教育活动。所谓“寓于活动”,即指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培养和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发挥个体的潜能;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去观察他人,反观自己,发现优缺点,从而改善个人气质。
(4)团体辅导。其一,针对有共同心理困惑的孩子開展解疑性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正视心理困惑,主动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心理调控能力;其二,对学生进行预防性团体辅导活动,针对不同的年级,找出学生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扰;其三,针对学生开展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成长、进步。
(5)合力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还要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努力打造“校-家-社”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协同三方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强化专业,健全评测,在辐射影响中不断深化
(1)教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有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有科学和专业的支持与引领。教研和科研对于心理健康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小组,定期请专家来校进行课题指导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更高层次的发展。
(2)教学成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促进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争取开展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做到真正的学科相融。
(3)评价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指引力量;是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否得到保证的重要因素。其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具体的、可测的、可观察的。应包括五个部分: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评价;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地及设施评价;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材料评价;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评价。
(4)反馈示范。评估工作结束后,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并向相关教育部门汇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好的学校进行表扬,并将其作为示范学校,组织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带动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坚持用科学方法和专业的知识去提高和促进,用爱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地去探索,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