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摘要〕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常论常需、常论常新的重要话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且影响其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仍面临着全球化浪潮、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等带来的挑战,存在着教育内容更新滞后、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高校要準确把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通过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完善教育内容体系、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不断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新媒体;全球化;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2-0121-04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常论常需、常论常新的重要话题,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浪潮、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等,不仅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实践中,高校教育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党的优良传统、国情教育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并转化为爱国行动,进而激发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使其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面临以下一些挑战:
(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虽然对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等在全球化浪潮中受到挑战。国家主权观、国家地域观、政治文化和民族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都因全球化的到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大学生涉世未深、心智还不健全,对国家观念认识不够深刻,而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宗教、高科技等手段不断向大学生传播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使得少数大学生不明是非,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有些大学生甚至不惜一切出卖国家的利益。二是全球化带来全球信息的大混战。全球化带来一些居心叵测的捏造、歪曲、夸大事实的信息,极易对大学生的爱国理念、爱国情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得少数大学生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有所淡化和弱化。三是全球化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复杂、开放的新环境,使得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式等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水平开放,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而深刻。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加剧对我国意识形态、文化等领域的渗透与辐射,极易使一些意志薄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盲目崇拜,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
(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带来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虽然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唯利是图、见利忘義、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腐朽思想行为和诸多腐败现象,往往是由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导致的。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容易诱发大学生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思想和行为,并不断冲击着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追求。另一方面,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等政策的实施,将反动政治思想以及资本主义腐朽的价值观念、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趁机向高校不断渗透,冲击着大学生群体的原有思想意识,极易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混乱,进而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教育者如果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不重视,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必然会使一些大学生逐渐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并对提倡公平、正义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进而降低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新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实时性、开放性、虚拟性和海量性等特点,与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等特点相契合,赢得了许多大学生的青睐,并迅速成为他们交流与获取信息、探讨时事政治、广结朋友的重要渠道。新媒体虽然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不可否认,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许多挑战。一方面,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虚拟性等,使得信息的辨别、甄选变得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我国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高校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就会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爱国主义意识不强,缺乏感染性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等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难以抵制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干扰,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既没有把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也没有把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和科研建设当作主要的工作任务,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另外,有的高校教师爱国主义意识不强,在课堂上泄怨气、发牢骚,甚至公开向大学生宣扬西方错误思潮、价值观念等,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二)教育内容更新滞后,缺乏时代性
首先,高校有些教师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充分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更新教育内容,使得一些大学生对其讲授的内容不愿意接受。其次,全球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等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实践中,高校一些教育者不能充分利用全球化、新媒体带来的有利条件更新教育内容,仍然只是通过原有的教育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使得一些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情不高,同时也达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我们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开始,相关教育者就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如通过唱国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普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受教育者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思想特征、价值追求,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仍然只是通过讲授式、灌输式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就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教育效果不好,缺乏实效性
有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往往只注重教育的手段、活动的次数,却不重视教育的效果和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大学生愛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次数虽然相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有时并不高涨,这是因为,有些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更多的是进行纯理论的讲授,与现实有一定的脱离感,并缺少对受教育者的区分,往往只是在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日到来之际通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等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往往都不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其实效性,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不断强化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奉献的责任意识。然而,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内容更新滞后、教育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亟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其实效性:
(一)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对国家、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提升。因此,高校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开阔视野、热爱教育事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不仅要培养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而且要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注重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具体性,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校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掌握教育规律,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通过自学、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等途径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决不允许任何抹黑社会主义的、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的、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上出现、蔓延,以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教育環境
优化教育内外部环境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手段。首先,高校要优化校园环境,熏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校要想让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就必须优化校园环境,营造一种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使大学生在社会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其次,社会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他们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社会环境:一要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以克服舆论负面影响、释放社会正能量。我国相关部门要通过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使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从社会舆论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要大力营造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力开展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如要加强对“平民”典型的大力宣传,多对近年来涌现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以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而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人人努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数是反映我们党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活动的纪念馆、领袖故居和烈士纪念建筑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培育广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热爱和对领袖的敬仰之情,而且能够不断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如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革命老区建设等,而且要在国家重大纪念日,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举行重大庆祝仪式,使他们既能够从中接受历史的洗礼,又能够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感悟历史、铭记历史,亲身感受伟大祖国经历的风风雨雨和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日益进步,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四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已成为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建立红色网站、爱国网站等,为深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搭建有效的平台。
(三)完善教育内容体系
加强国情教育是高校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对我们国家的国情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从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高校教师在进行国情教育时,既要本著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不能过于夸大,也不能盲目乐观,要如实讲解我们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差距,真正让大学生科学判断理解我国的国情,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高校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要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文化进行认真讲解,引导大学生既要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又要正确认识、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再次要加强国家主权观教育。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加强国家主权观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要通过课堂互动、案例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国家主权观教育,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国家民族利益的自觉性。
(四)创新教育方式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都有自身的特点,而高校教师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然差强人意。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注重学校教育,改变说教式、灌输式等教育方法,又要从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思维活跃等自身特点出发,不断丰富创新教育方式,如采用专题报告﹑人物访谈﹑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等多种教育方式,而且这些方式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其次,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高校教师要借鉴国内外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高校教师不仅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而且要注意克服爱国主义教育时冷时热这一弊端,始终做到持之以恒。再次,高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高校教师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对新时期爱国主义先进个人及其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对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高校要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如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组织、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深刻理解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探寻“中国精神”之源,寻访改革开放之路,从而对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
总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其实效性是全社会的大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高校教育者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无私奉献、团结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要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感,最终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徐艳红,肖铁肩.“辅导员—学生党员”联动机制下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4):108-113.
〔2〕罗昌龙.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陈明吾.全球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
〔4〕张晓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73-77.
〔5〕蒋 松,冯 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19-20.
〔6〕金彦超,王丽萍,丁文杰.突出问题导向 坚持靶向治疗 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 中国民族报,2016-07-08(05).
〔7〕朱亚玲.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5.
〔8〕赵利萍,周先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国民性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117-120.
〔9〕党彦虹.自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56-57.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