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燕
[摘 要] 如果教师能够把错题当作一种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从错题中发现数学问题、高效地探讨数学问题,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科学的思维方法. 当学生通过研究错题提高学习水平时,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错误
教师在教学时会遇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错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错误案例,为学生创建学
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应用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 经典的错误习题往往呈现出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一道典型的错误习题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发现习题中的错误,从而找出问题所在.
例1?摇下面四道题,出现合并错误的有几个?
(1)5x6+8x6=13x12;
(2)3a+2b=5ab;
(3)8y2-3y2=5;
(4)6anbn-6a2nbn=0.
有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上面的例1,并告诉学生这是一道错误率很高的习题,学生必须认真对待. 因为教师说这道题易错,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学生开始认真地对待. 待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 学生报出的答案,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有的是4个. 一道题不可能出现多个答案,现在发生了分歧,为什么呢?当学生产生学习疑问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来一一分析以上四个合并同类项是否正确. 首先,对于(1),部分学生认为其是错误的,教师便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学生回答:合并同类项就是把相同的项合并起来.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翻阅课本,意识到了项合并时,不改变项本身的形式,只有系数可相加或相减,所以(1)的正确合并方式为5x6+8x6=13x6;结合这一概念,可知(2)没有同类项,它们不能合并;对于(3),合并了系数,却直接把项也减去了,这不符合合并同类项的方法;(4)没有同类项. 通过例1的学习,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合并同类项”这一概念.
教师应用错误案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为: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个典型的错误习题,然后让学生意识到这道题易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挑战心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布置的习题必须具有典型性,这道题必须能说明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学生能通过探索这道题深入地理解一个概念;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概念及公式来探讨问题,这是一种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理论与具象的案例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只要教师长期应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就能从大量的错误案例中掌握数学概念.
应用错题集,让学生探讨数学
问题
不同的数学错误反映出的错误层次不一样,比如“学困生”会犯的错误,学优生不会犯.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错误习题时,可以应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解决错误习题时出现的问题,应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索数学错题的效率.
例2?摇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一名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习小组探索例2. 第(1)题比较简单,可以交由“学困生”完成;第(2)题与第(3)题难度适中,可由中等生完成;第(4)题难度略高,可由学优生完成. 对于第(1)题,“学困生”最常犯的错误是移项时不变号,但这一错误中等生不易犯,于是当“学困生”完成第(1)题并出现错误时,可由中等生给“学困生”讲解,并引导中等生深入浅出地说明移项变号的道理. 当中等生解决第(2)题与第(3)题出现错误时,可由学优生来讲解,对于这两题,中等生较易犯的错误为“去分母时,不能达到每一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其中第(3)题尤其容易犯此错. 当学优生讲解第(2)题与第(3)题时,“学困生”也可以共同学习及探讨. 当学优生解决第(4)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及解题原理,然后让“学困生”与中等生结合这一原理共同思考解题中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犯的错误不一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层次性来对待错误的习题. 教师可布置三道不同层次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探讨,让学生研究所犯的错误. 中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纠错时,可以让“学困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中等生为“学困生”讲解概念的过程,其实也是自身把知识进一步内化的过程. 引导学优生为“学困生”、中等生讲解习题的教学机理也是如此. 教师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向地研究适合这一学习层次的错题,可以加快错题教学的速度;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及互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与启发.
挖掘错误资源,让学生提高思
维水平
部分错误的习题存在关联性,学生如果孤立地看待错题,可能会忽略错题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错题,从中挖掘知识,让学生在深入挖掘问题的同时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
例3 解方程:(1)3x+1=3(x-1);
(2).
这是两道非常典型的易错题. 当一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例3,很多学生解第(1)题时,发现该题最易犯的错误为移项不变号;解决第(2)问时最常犯的错误为去分母不彻底及移项不变号. 当学生都从错误的习题中获得正确答案后,学生发现第(1)题无论x为何值,等式都不成立;对于第(2)题,无论x为何值,等式都成立. 当学生觉得已经从错误的答案中获得正确的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1)题与第(2)题的答案表达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及相异之处呢?等式恒成立及恒不成立的规律是什么?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才发现:ax=b形式的方程式还存在等式恒成立和恒不成立的情况. 经过分析,学生认为当a≠0时,ax=b的解为x=;而当a=0时,要分类探讨b的情况,如果b=0,则该一元一次方程恒成立,如果b≠0时,则该一元一次方程恒不成立.
通过此次学习,学生意识到了三件事. 第一,要学会对比错题,找到错题和错题中的共性和异性,从中挖掘知识点. 第二,要学会抽象地看待数学问题,把知识点抽象化,这是深入探讨问题的要点. 第三,要学会应用数学思想探讨问题,这是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利器.
教师在为学生呈现易错习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习题、抽象问题,并应用数学思想探讨问题. 学生如果能应用这样的方法探讨问题,就能从数学错误中挖掘出更多的问题,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并完善知识结构.
如果教师能够把错题当作一种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从错题中学到大量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应用错题作为创建学习情境的资源、应用錯题促成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错题中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思维水平. 只要教师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就能应用错题提高教学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