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20 18:07陈峰燕
时代经贸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人口老龄化

陈峰燕

【摘要】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近几年,南通市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服务功能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医养衔接不畅、队伍基础薄弱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要树立全新的养老观念、充实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深化“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等七条举措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人口老龄化;发展模式

一、南通目前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与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老龄化深度发展态势相比,与广大老年人服务和消费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功能不强

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场地不大、服务设施短缺。部分站点仅限于为附近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少数老人提供家政、日常照料等基础性服务,就餐洁浴、医疗救护以及精神慰藉等政府购买项目较少,难以满足老人们新的服务需求。不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实质性的服务还较少,服务内容有待丰富。

(二)水平参差不齐

福利中心和敬老院等公办养老机构,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管理服务水平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养老设施有待改善,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在政策倾斜和资金不足的限制下,土地、税收、消防等问题难以根本解决,一些利用闲置资产(厂房、学校等)创办的养老机构在没有两证的情况下,消防验收始终难获许可,使得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困难。

(三)医养衔接不畅

“医养结合”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缓慢。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同时,体制机制构建不到位。我国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主办,医疗事业由卫生部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老人的医养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医与养衔接不好,服务边界不清,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医与养服务脱轨,难以形成从“养”到“医”,由“医”到“养”的双向互通和转介的服务序列。

(四)队伍基础薄弱

目前养老服务队伍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层次较低且流动性大的特点,由于养老服务工作普遍受社会认可度不高、工资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偏大还承担着一定风险责任,导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紧缺,服务人员的缺口问题相当突出。且目前养老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员流动性太大,养老服务队伍基础薄弱制约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南通市養老服务业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化养老,树立全新的养老观念

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明确家庭养老的责任,强化子女养老意识。大力宣传和表彰尊老爱老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养老工作,形成人人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目前一般的居家养老不能够达到对老人的全方位照料,而将老人送到专业的养老机构,既可以从衣、食、住、行上满足老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又可以为老人提供娱乐、学习及医疗等更高层次的生活保证。定期组织有养老需求的家庭到一些养老机构进行参观和亲身体验,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社会化养老的优势,改变他们对机构养老的看法。

(二)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充实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切实落实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的规定,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与住宅同规划、同设计、同验收、同交付。把养老设施建设作为同幼儿园、中小学、人防工程同等重要的配套设施,纳入社区建设范围。推进老旧小区的坡道、楼梯扶手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平台作用,引进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高品质的养老社区。

(三)深化“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

养老和医疗,是老年人最为迫切的两大需求。要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一是鼓励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大力引导现有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疗机构,比如康复医院、护理院、卫生室、保健站等,聘请具有从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建立医疗观察床位,拓展养老床位功能,提供集养老、医疗于一体的服务,这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以提升现有养老机构的功能与档次。二是尝试将医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机构。可以依托卫生院而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可以将病人少、床位闲置多或经营不善的卫生院,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养老资源分布进行新的规划和定位,通过结构调整、功能改造、身份变更等方式,将闲置的医疗资源转变为“医养融合”型养老资源。医养结合养老院不仅能为入住对象提供传统的生活日常护理,还能提供医疗、康复保健等服务,老年人有病不出屋,这将增加此类养老机构的吸引力与入住率。

(四)借鉴国内外先进养老机构发展模式,以政策扶持带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完善政策法规,将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来实施,落实好养老机构在建设土地划拨、用地规划及税费减免等政策,提升养老机构补贴标准,放宽民办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简化手续。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事业,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使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引导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等可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鼓励社会团体利用自身设施,提供养老服务;提倡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服务机构。

重点支持民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养老机构,购买由政府托底的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鼓励组建养老服务连锁机构,开展以“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助乐”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支持运营成功的海内外养老机构,成立以康复为运营特色的日间照护中心和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型养老院,努力创建养老服务业规模扩大与水平提升的双赢局面。endprint

(五)在养老服务领域推进“互联网+”,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

在养老服务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整合人口管理系統等信息资源,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互通互联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以“智慧社区”、“智慧卫生”建设为依托,发挥网站、微信等平台作用,拓展“虚拟养老院”服务领域和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看病挂号、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服务。

借鉴外地经验,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推广具有紧急救援、自动报警等功能的养老服务信息呼叫终端。有条件的可对老年人主要生命体征进行远程监测,一旦监测到异常,可自动报警、定位,第一时间通知家人、医院和呼叫平台。

(六)做强人才队伍,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

人才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资源,要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教育培训体系,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

一方面,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加强与人才市场、人才中介的业务对接,加强与驻沪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形成常态化、紧密型合作机制,创造一切机会吸引养老服务产业高端人才来南通创业、就业。

另一方面,培养本土专业人才。整合卫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育资源,成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养老服务行业薪酬体系和动态增长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护理人员职位工资指导标准,落实护理人员待遇,增强养老服务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吸引力。提高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让他们享有正规就业者的职业地位,按劳动法律法规要求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七)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制度

我国是人口大国,有着深厚的志愿者队伍基础。应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推行“以老助老”,充分调动社区老干部、老教师和老年医疗工作者、企业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协理员及“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健康老年人帮助体弱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志愿者或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将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蓄量优先、优惠享受养老服务。

重视扩大志愿者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宣传敬老、养老、爱老、助老、孝老传统美德和养老服务志愿者群体,加大对“孝星”、优秀志愿者、为老服务示范单位的命名和表彰力度,增强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念和思想准备,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现代和谐养老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