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

2017-10-17 15:37陆芳芳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生活化

陆芳芳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化学教师做到课堂教学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生活化;探究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19-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那种仅仅依靠增加课时,采用加班加点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化学教师做到课堂教学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

一、化学课堂教学要“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就会死心塌地地爱上化学,并乐此不疲。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的化学课堂了无生趣,使学生“爱你不容易”,从而对化学避而不学。为此,化学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新编化学教材图文并茂的风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化学。在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下列这些方法:

(一)趣味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化学第一课时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橙子皮弄爆气球、紫甘蓝做指示剂等,学生看的不亦乐乎,兴奋不已,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好感。

(二)课堂比赛法

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并设立奖项,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堂活动法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粒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兴趣实验、基础知识竞赛、化学板报、化学仪器展览、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这些活动能摆脱枯燥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化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家长、学生和部分教师的潜意识中,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应付中考,获取高分。在此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下,化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单调死板,满堂灌和填鸭式充斥课堂。学生的任务就是会写教师所教的所有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记住所教物质的性质、用途等。一遍一遍地做试卷,反复地默写,达到条件反射。另外,好多学校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生的兴趣培养也就被忽略了。

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就要求化学教师主动转变,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化学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道理,就要在枯燥的化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常识,把生活常识渗透在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与生活是有相当大的联系的,从而喜欢化学,亲近化学。比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取来家中废旧的钢铁,使用过的铅笔等等家中有的一些材料都可以带到课堂来研究。又如,在讲“厨房中的化学”时,用家中的醋、食盐、苏打等物品做课堂实验比从实验室拿来的药品做实验要有趣多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结合生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形成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最终达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三、化学课堂教学要“信息化”

現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教育领域中,传统教学模式向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手段进入课堂也已经成为常态化。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等微粒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的学科。而微观粒子的结合、微粒的运动和排布是抽象的,不可直接感知的,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模拟微粒的运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溶液中离子的扩散、离子与离子间的反应等过程,使得这些很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和易于掌握。

同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行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但是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或者实验很复杂,学校可能没有相应的有效的实验条件,故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假如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模拟实验的全过程,或者观看实验的视频,从而把枯燥的教学转化为生动的教学。

四、化学教学课堂要“探究化”

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探究可以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变接受学习为主动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化学课教学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索化教学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式。

(一)推理探究,寻找规律

化学科学中形成的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科学结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学生不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体会到化学科学的探究魅力,单凭空洞的几个现成的结论,又如何让学生能记住呢?即便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了也不能灵活的运用,必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化学知识或定理的过程,充分发表和总结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思维推理中进行化学科学的探究。

(二)实验探究,获得体会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实验者的操作或者实验条件的不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对实验后的结果进行再次探究,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到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用Cu-SO4溶液、ZnSO4溶液、Fe来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而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将金属Na放入CuSO4溶液呢?是不是也能置换出铜呢?学生必定会根据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结论,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让学生探究Na和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从而从实验中获得深刻的化学体会。

(三)课外探究,培养能力

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加深和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其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层次和能力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究活动,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发挥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讲到材料时可让学生课外探究“有机玻璃和PET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等。

(四)专题探究,创新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专题研讨,体现了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设置一些有趣、新颖、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题、调查问题、自主讨论问题、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试着去解决问题。如在讲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双氧水”的内容时,其实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但仍可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探究方法寻找更多的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的物质,并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

【责任编辑 韩梁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生活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