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趣味·情境·探究”中挺进

2017-10-17 00:15戴庆华
教育界·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

戴庆华

【摘要】面对历史类课文,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趣味引入、情境设置和探究延伸,让孩子们自主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言语生命的百花园中有更多感悟,更多收获,更好地走进幽深的历史深处,以此打造情理俱佳、厚重坚实、灵动多姿的理想语文课堂。

【关键词】趣味引入;情境创设;探究延伸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卧薪尝胆》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征战失败后无奈求和,带夫人到吴国为奴,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使越国转弱为强,最后消灭了强大的吴国的故事。那么如何引领孩子们走进这曲折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的深处呢?又如何引领孩子们在品味故事时得到多重锻造、滋养和提升呢?

三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识字能力,但对一些历史故事的兴趣、感悟和理解可能参差不齐。笔者认为,通过趣味引入、情境设置和探究延伸,让孩子们自主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这个辗转、曲折、迂回的故事中有更多感悟,更多收获,或许能更好地走进幽深的历史深处,打造出一片摇曳生姿的语文新天地。

一、趣味引入

听过很多《卧薪尝胆》的公开课,教师都以“介绍越国和吴国”来引入新课。如果教师仅仅是平铺直叙地介绍,仅仅是单项灌注和机械输入,则很难触发孩子们的兴趣、感悟和激情,就像美国教育家帕克·帕默尔所说的:“他们说的话在他们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气泡框里的话一样。”那么,如何避免老师的话成为“漂浮”的“气泡”呢?本人觉得,教师可通过设置意蕴十足的趣味性问题来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之火,通过恰如其分的问题做一个善诱者。善诱者能够四两拨千斤,善诱者能够借力来打力,善诱者能让学生柳暗花明[1]。

比如就《卧薪尝胆》而言,可以设计以下课堂引入:

1. 两千多年前,吴越两国在太湖一带打了一仗,越王勾践大败,他带着剩下的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差点就成了亡国之君,可是过了二十多年,勾践又重振江山,成为江淮一带的霸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二十多年间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吗?越王勾践为什么能重振江山呢?

2.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实践证明,正是对“你们知道这二十多年间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吗”的追问,让孩子们的眼在洞开,心在扩张,情感的翅膀在扑棱棱地飞。同时,“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的悬念设计,也让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一涨再涨,促使孩子们积极读书,自主自悟,以读促思,促使教学向着深处挺进。在这样的场域中,历史故事是迷人而富有悬念的,孩子们的兴趣是高涨而持久的,而与此相关的课堂则是精彩而迷人的。

二、情境创设

不得不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其学习情绪忽高忽低,易动好玩,那么,如何聚焦孩子们的注意力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云:“入境始于亲。”的确,只有在新颖别致的情境中,让孩子们感悟意境、入境生情,才是聚焦孩子们注意力的一剂良方。就《卧薪尝胆》的教学而言,单纯地去读,怕是难以长久地吸引孩子们。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语言实践情境,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上上镜”,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语文实践中“多走几个来回”,以此促使孩子们学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例如,可以搭设以下言语实践平台:

1.(出示动画)老师找到了《卧薪尝胆》的动画,可是没有配音,其实很多电影都是先拍好画面,再找配音演员的,你想当小小配音员吗?好,给这段动画配上音,配的时候要根据画面内容想好句子,可以用上书上的语句,也可以把看到的资料配进去,老师反复放两遍,大家大声练习练习。

2. 二十多年过去了,越王终于反败为胜,此时的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的一座山上,临死前,他有几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告诉他吗?这样吧,其中一個同学当夫差,另外的同学揣摩当时吴王的心理活动,进行一番情境对话如何?

比如:为什么勾践当年失败了还肯来做我的奴仆啊?(我当时应该杀了他,现在是后悔莫及啊)

还比如:勾践在吴国当牛做马不是心甘情愿的吗?(都怪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上了你的当,把你放回家,真是放虎归山啊)

不难想象,让孩子们当配音员,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升孩子们的能力。而让孩子们通过揣摩当时吴王的心理活动进行模拟对话,必将引领孩子们深入挖掘其容易被忽略的内涵,深入触摸文本的血肉脉搏。以“真是后悔莫及啊”为补白口,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必将尽情飞翔,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提升孩子们对言语生命的感悟力,而且在更广的层面上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延伸力。

三、探究延伸

好的语文课堂,不能原地踏步,不是谢幕,不是满足于“自留地”,而是在基于原文的基础上,超越原文,在更广的层面和原文“藕断丝连”。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正是这个意思。好的语文教学应该“穿越”那些看不见的边界——穿越教室的边界,这样才能打开课堂[2]。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孩子们在课文的“延伸点”和“生长点”上“睁大眼睛”,从而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收获到沉甸甸的馥郁和果实。

比如,在课末,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们进行以下拓展:

1.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那它对如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没有什么启发呢?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那么,作为个人,我们自己需不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2. 有人根据“卧薪尝胆”的故事写了一副对联,看看大家有没有兴趣记住,有心的同学可以根据下联读读有关历史故事。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3. 课文中的吴王先是成功者,后是失败者,请大家给他提个建议,好吗?

4. 同学们,勾践“卧薪尝胆”能够成功,他手下的两个谋士功不可没,一个叫范蠡,另一个叫文种,当年就是范蠡想出了求和的办法,保全了越王的性命,在吴国的三年,范蠡一直陪在越王身边,而文种呢?请大家找找他的故事读一读。

其实吴国也有两个好臣子,一个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另外一个是伍子胥,当年就是他主张把勾践杀掉,免得种下后患,但吴王竟然听信谗言,把伍子胥给杀了,以致引起后来的大祸……更有意思的是,吴王失败后,也叫人去向越王求和,越王有没有答应呢?请大家从课外书籍中找找答案。

引领孩子们多多“联结古今”,走进幽深的历史深处,这是一种高境界,是“有我在场”的讲故事[3]。实践证明,正是对“文种跑哪去了”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追问,才能“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才能引领孩子们在拓展延伸中洞开多重视域,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语文课堂流淌“探究”之美。身处在这样的“探究”场域中,语言文字是美的,课堂是迷人的,师生是幸福的。

当然,好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以上三点,打造一片摇曳生姿的语文新天地,还有更多新颖的、合适的实践路子。新的课程视角和新的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应该从有益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多一些趣味引入、多一些情境设置、多一些探究延伸,以此打造情理俱佳、厚重坚实、灵动多姿的理想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孙双全.谈谈教师的核心素养[J].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6(4):01.

[2] 陈俊一,程晓云.课堂:窦桂梅的教育根据地[J]. 教师月刊,2015(2):27.

[3] 张燕.基于学情的寓言教学设计[J].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6(2):56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