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建筑类特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2017-10-17 04:47刘艳
现代交际 2016年21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

刘艳

摘要:建筑类校本教材建设旨在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的做到理实一体化。在当前需求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如何掌握校本教材建设的规律,实现教学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结构合理化,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中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对校本教材的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工学结合 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U4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027-02

新课改倡导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将原来目标单一的课程转化为目标多维的课程。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即兼具建筑理论知识和建筑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为了响应新课改以及社会需求。有必要对建筑类校本教材进行重新解读。通过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真正的实现工学结合。以期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企业的岗位,为社会贡献力量。本文从课程现状分析出发,从建设校本教材的保障机制、明确校本教材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教材结构、增强与企业实习合作增强实训能力进行阐述,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与运用职业技能。

一、课程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中职学校建筑类课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处于分离状态,理论知识与实践难以对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觉无从做起,即使在课堂上学习了的内容。在实际操作时又不会利用。加之许多学校受实训基地的限制,实训课程很单一,课时不足,对于实训课的安排组织不利,教材不能够系统地完成一个实训目标或者教学领域中的模块,实训课课堂有着理论课课堂的教学气氛,缺乏对于学生实践学习应有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同样也会导致教师难教,甚至教师怕教,学生对传统课程没有兴趣,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便无从谈起。

二、建设校本教材的保障机制

(一)建设专业编写团队

建设建筑类的校本教材势必要与实训岗位相衔接,才能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要编写专业性、实用性的校本教材必须有建筑行业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一线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些专业人才做支撑。建设校本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教师与这些专业技能人才通力合作,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才能真正编写出适合社会需求以及新课改要求的高质量的特色校本教材。

(二)设定完善的管理与奖惩机制

新课改和社会需求下的校本教材要求建筑专业理论知识高度凝练、专业技术知识极具实用性,以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这就注定了特色校本教材较传统。校本教材内容繁杂、编写难度大,耗费精力和时间。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以学校管理层为主导,组织专业编写人员进行有序编写,对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协调管理,逐步建立编写校本教材的奖惩机制。以此提高专业编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管理层还应为专业编写人员协调各类资源。使他们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如学校管理层为专业编写人员收集所需资料等。以此提高编写效率和准确性。

三、明确校本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学校课程建设要求和培养目标

校本教材要致力于培养出理实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在校本教材的建设开发过程中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将校本教材的内容与新课改需求与社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体现校本教材的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建筑類专业校本教材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能操作各类建筑测量仪器,高程引测、建筑物轴线定位、楼层标高和墙体标高的测设与控制、建筑(构筑)物的;(2)能使用绘图工具进行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的测绘;(3)能根据工程现场情况核定各种施工方案。因此,教材的编写依据首先来源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的课程目标。

(二)建筑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

校本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实际需求。来源于建筑实训中对学生的专业技术的要求。学校管理层应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教师深入到工程现场及周边建筑群进行实地考查和调研。充分了解中职院校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例如建立现场施工测量程序组;调测及准备测量仪器;建筑预算;阅读施工图:建筑测绘和建筑CAD;设计施工方案等。只有充分调查,了解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校本教材中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进而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最有效的素材和数据。

四、设置合理的教材结构

校本教材的建设要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思想,教材编写队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施工过程和实际训练作为目标导向的教材。同时兼具理论的指导和建筑实训将会极大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的课程课目包括(具体的课程与专业技能对应见表1)建筑制图和CAD制图、砌墙、抹灰、贴磁砖、建筑电工、焊工实训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钢筋实训等。

五、增强与企业实习合作培强实训能力

建筑类专业的课程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操作课程占很大的比例。实践操作课程的校本教材要有相关的仪器设备和建筑场地作支持。没有了设施设备、实训基地的支持,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也就无从实现和培养。中职院校要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让学生能去相关企业参加实践操作,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投资力度,自己承建相关建筑实训场地。既能让中职院校的校本教材编写团队参与调研又能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训。据资料显示,宁波市投入1382万元建造9356m2的建筑专业实训大楼是被市政府列入2005年“十大实事工程”,现已建成运行。近几年累计投入专业专项资金添置设备近1000万元,拥有至高检测中心、至高监理公司、至高培训学校等三所专业产业,建有建筑软件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钢筋实训、砌筑、抹灰实训室等25个专业实训场所。每年为建筑专业学生提供50项以上实习项目。力争经过两年的努力,使实训设备的配置与建筑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不仅为本校提供实习、实训。并能够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建设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训基地。

六、结语

建筑类校本教材要将建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导向,旨在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体现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编写还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人难,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同时校本教材的编写还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新课改的目标,与时俱进,使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成为当代的应用型人才,进而成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