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三重维度

2017-10-16 07:17廖灵丹刘爱莲
桂海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廖灵丹+刘爱莲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也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核心范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独特风格。习近平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优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发挥群众语言的独特魅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4-0060-0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所留下来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秉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习近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培育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归宿[2]128。

一、理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也就是说,任何新思想都是产生于一定时代,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符合这个时代一贯以来所遵循的历史发展逻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逻辑,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题中之義。“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的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历史为基础的。”[4]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提出加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并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一直以来,民本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上至先秦时期,下至近代,诸多名人学者都论述过民本思想。《论语·学而》记载了儒家代表——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主张,体现了孔子爱民、恤民的民本思想。《孟子》将民本思想集中概括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所提出“民为贵”的学说是先秦时代最鲜明的民本思想。《荀子·王制篇》中用舟水关系来比喻君民关系,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的形形色色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断被充实和丰富,民本成为历代大儒的重要理论命题之一。”[5]尽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属于封建统治阶层的思想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其闪光点,相反,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价值予以肯定、发掘并赋予时代新内涵。习近平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忘本,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他从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分,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华民族在千百年传统文化浸润下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相契合的。一个民族之所以拥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就在于每个民族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后,渗透到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任何民族的发展、新思想的产生,都必须传承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实现了时代新转换。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民、裕民、乐民、教民、和民”的民本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关联;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了“均平、天下为公、法德并治”的重民价值理念[6]。当民本理念涉及个人层面时,则注重对个人的人文关怀,要求个人重视对道德修养的培育,主张仁爱、诚信、以和为贵等观念。《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提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即君子在修身时要存仁心,要讲诚信。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具体指出了诚信的重要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哉。”传统文化中所传达的“爱”“诚”“和”的精神与当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观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对传统民本理念在论域上有所超越,它明确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上升到与国家、社会层面价值观同等重要的位置,个人的价值诉求与国家、社会的价值诉求一样重要。当前,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新潮流,社会的继续发展呼唤着个人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的提高,个体的自主性、自为性与自律性的增强对促进社会发展与维系社会和谐越来越重要。为此,习近平将个人层面的价值诉求明确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个人价值观的培育。把涵盖国家、社会与个人三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民族精神与民族特色,并将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去,使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传达的这种民族精神力量,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二、实践路径:发挥群众语言的独特魅力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习近平在讲话中善于抓住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事物的根本,并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人民信服并乐于接受,最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掌握了群众的力量。他通过形象的比喻、俗文俚语和诗文的引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蕴含在“平易近人”语言魅力之中的深刻哲理与缜密逻辑。

(一)通俗易懂的语言感化人民群众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与载体,其力量不逊于千军万马。习近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在内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他的一列讲话都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来表达。理论只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才可能让他们逐渐相信和接受,并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的作用,从而对理论充满敬意并最终形成对理论的信仰,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习近平也正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传播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语言通俗,但道理深刻,是通俗性与哲理性的结合。

善用群众语言讲好典型故事。习近平善于讲授一些生动的故事来传达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例如,他在论述理想信念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就讲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陈望道作为中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他曾在翻译时因为过于投入而将墨汁错当红糖蘸粽子吃。通过这个小故事,习近平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了什么是理想信念以及理想信念的力量,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性,善于抓住群众的心。“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導实践、推动工作?”[8]只有用群众语言讲述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多联系人民群众身边的事例,群众才会乐于倾听,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9]836-837

借用俗文俚语巧传教育信念。习近平常引用一些俗文俚语来解疑释惑,既形象又深刻,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直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例如,他以拧紧“总开关”来表达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来说明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彻底性。在论述加强党员干部法治观教育时,他形象地运用“打老虎”“拍苍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以及“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2]122等俚语表明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表明标本兼治的理念与加强法治意识、制度意识与纪律意识的重要性。他还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10]6。不仅党政工作要“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抓落实”,就像钉钉子一样,既要钉到点上,也要多钉几下,这样才能达到效果。“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10]241

(二)深入浅出的道理润化人民群众

习近平以通俗语言为载体的表达方式获得了广泛认可,但其用意不仅仅止于此,而是想通过生动语言的表达来展现内容的深刻哲理性。“语言的力量不仅来自语言表达方式的通俗性和语言思想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群众对语言内容的亲近感和认可度,而且还来自语言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和本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内容对人民群众的深刻穿透力、影响力与凝聚力。”[11]习近平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都常常从事物正反两面进行逻辑论证,以及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诗词去阐述某些辩证法的道理,以深入浅出讲道理的方式润化着人民群众。例如,习近平在论述道德教育与道德价值信仰重要性的时候,就从正反两面进行了辩证阐述:一个民族能否把握好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能否遵循合理的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要想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一种适合本民族的正确道德价值观。如果我们的人民没有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只是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12]。此外,他通过引用古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来表述对少年儿童加强教育的重要性,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来表达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对教师则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3]的为师要求。从这些讲话中可以看出,习近平用严谨的表达方式阐述了深刻的哲理,逻辑缜密、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抽象出了一般性的原则要求,充分体现了辩证法思维。

善用比喻,将论述对象生活化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特点。他经常将一些抽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习近平将青年人树立价值观比喻成扣扣子。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4]172。习近平还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扣子比作青年价值观,以扣扣子原理论述青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抽象逻辑,形象而生动,足以在人心中产生强烈震撼,必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典示范。在论述理想信念时,习近平把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凸显了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以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4]414习近平善用比喻,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象地描绘出来,形式简洁但又内涵丰富,接地气,易于人民群众学习与理解。

三、价值旨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价值旨归。“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2]8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之所以能被广大人民接受,也正是由于其符合中国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符合理性的需求。“一种信念不会进入人类的头脑,除非头脑允许它进入;它必须使自己成为可以接受的。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出现,不论它使人想起了什么名称,理性会衡量它。如果信条流行了,这是由于理性接受了它。”[15]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是人民,某种理论的提出必须要与广大人民的期望一致,满足人民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的决策理论要想符合理性就必须体现其为民着想的用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1031而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恰恰是从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把个人的利益诉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人民既是创造者,又是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习近平把中国梦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加强对全体人民的中国梦教育,符合历史与现实发展规律,必定被人民接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人民的梦。而中国梦教育作为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他在论述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时,从实现人民群众愿望的角度出发,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中国梦,情真意切,让人民感受到了中国梦的真实魅力。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朴实的言语之中饱含了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之情,只有实事求是地将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情一件件地表述出来,将中国梦教育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梦能够实现,直抵人心。对人民的关注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远的闪光点,习近平从细节之中把握了人们群众所思所想,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期的完美诠释,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态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无限魅力。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能够将廣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奋斗,这也是当前加强中国梦教育的魅力所在,它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中国梦之所以能够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成为人民矢志不渝的理想,重要原因在于它契合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烙上的文化基因,中国梦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诉求,它是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在基于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自觉和自信之上凝结而成的强国梦与幸福梦,是中华民族整体愿望和共同理想的真实反映。因此,加强中国梦教育必须立足传统文化。习近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遗传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体里的精神基因。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力的精神力量,有意识地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充分彰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习近平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而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支撑与理论依据。他曾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善于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对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201-203。我们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与创新性转化。“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17]243中国梦就是人们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畅想和合理的诠释,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与创新性的转化。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奠定牢固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核心,他坚持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应该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4.

[5]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50.

[6]杜鸿林.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范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4):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8]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7.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1]杨瑞森.习近平语言力量的深刻意蕴[J].党的文献,2015(3):30.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8.

[1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1(1).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5]基佐.欧洲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1.

[16]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5(1).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3.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