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年龄特点表明,突破疑难的喜悦,往往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动力。疑难突破有时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点拨”应注重对解决问题的基础思路的点拨。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解决“从何入手”,而“如何具体解决问题”则是已学知识的运用,从某种意义看,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实际上不少学生探索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就是不知“从何入手”,一经点拨,茅塞顿开。从这表明,适时、恰当、关键的“点拨”,能使学生迷惘的思维快速扭转过来,实现错对交替的质的飞跃,从而把正确的概念移入并固定在小学生的意识中,使他们完成自我完善的过程。下面我浅谈一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点拨;引导;反馈;发散思维
一、抓住反馈启发“点”
如教学“倒数”时,学生经常在练习中写倒数时出现错误。如2/5=5/2,8=1/8等,这是由于小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性造成的,他们只是感知到等号,而没有认识到等号的本质意义。发现了错误,我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2/5的倒數是5/2,8的倒数是1/8,而不能用等号连起来;有的学生则说1的倒数是它本身,1就等于1。从这些讨论中,教师应怎样“点”呢?我用8千克=1/8千克吗?用这类问题来“点拨”,使学生对“1=1”并不只是说明1的倒数是它本身,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等号是不能随便乱用的,这也是由于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所至,于是我把倒数的概念板书上黑板,在“互为”两字下面用黑点标明,让学生讨论何谓“互为”,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很快明白倒数是相对两数而言的一个概念。
二、抓好错例引伸“点”
对感知了的事物,唯物辩证法告知我们只有通过剖析才能完全认识。小学生的随意性答案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学生的这种错误思维,教师要讯速、及时地扭转过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沿着正轨向正确方向发展。如当学生在计算半圆的周长时,往往把“圆周长的一半”当成是“半圆的周长”这又是定向思维的反映,也是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理解不透彻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首先从原始概念入手,弄清一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这样一层一层地“点”与“拨”,使学生认识到“圆周长的一半”是一条弧,而“半圆的周长”是指这条弧与半圆直径之和,这样错题的症结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从而完成了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教学任务。
三、一题多解发散“点”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特点是思路开阔,变通流畅,寻求变异等。如何引导学生朝各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我在讲授完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后,在练习中出示了如下一道应用题:
要生产240个零件,5小时完成25%,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生产几小时?
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解答:240÷(240×25%÷5)-5=15小时。
我提问还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解答呢?如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方面去思考,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讨论,逐渐活跃起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不同的见解。
甲生:5÷25%-5=15小时;
乙生:(1-25%)÷(25%÷5)=15小时;
丙生:1÷(25%÷5)-5=15小时
……
我让各学生逐一说说思路、算理,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表扬了他们勇于钻研的学习精神,激起他们对一题多解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掌握了综合应用知识由不同角度去发散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认识规律诱导“点”
由辩证法可知,规律存在于一般之中,个别只是一般的特殊情况。怎样从一般中寻找规律,这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尚欠严密,往往在回答问题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急于及时评价,而是用延迟评价和教师的适时诱导来开拓学生思维,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当推导出S=лr2这个公式后,我提示能否根据圆的半径公式的变化,再写出圆的面积公式,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弛聘联想,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讨论出了S=л(d/2)2、 S=л(c/2 л )2等公式。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品尝到了自我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喜悦,并且使学生从一般公式找到了有章可循的规律,对各种公式避免了机械性的记忆,激励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突破疑难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关键的“点拨”,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简介:
丁亚丽 ,女(1978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教小学数学教学20年。黄冈小数学会会员,黄冈市骨干教师。2016年被黄冈评为“黄冈市学术带头人”,麻城市优秀辅导员。
撰写的论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得省一等奖。在2016年的麻城市送教下乡培训中主讲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获优秀示范课。2016年参与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全面应用》课题完成了研究与实验工作。课题结题获得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撰写的论文《班主任的价值观与幸福感》获全国一等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四边形的认识》2015获得省一等奖。课件《克和千克》获全国一等奖。2015年“教育创新在路上”征文活动中,作品《开放式课堂 活动式教学 全面培育新人》获省二等奖。
我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