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周+李森林+韩双淼+马妍
摘 要:本文以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以“继续教育”为主题的获奖项目为基础,对高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组织管理方面进行的教学创新进行了总结评述,以期对相关方法和理念的推广与应用、政策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出有益的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教学创新;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1919年,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在英国重建部成人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书中被正式提出。1965年,保罗·郎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提案,使其首次成为了国际性议题。20世纪70年代,埃德加·富尔及其同事正式提出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这一理念上的转变使得终身学习正在逐步代替终身教育一词而存在。1994年11月,在意大利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会议采纳了对终身学习的定义:“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通过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
在我国,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传入和实践较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在1995年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从以上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重视。同时,《纲要》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学校教育后的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终身学习主要是通过继续教育来实现。
其中,高校是推动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并且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高校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家对高校推動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定位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三是高校办学主体类型多元、学习形式多样、培养层次繁多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以高效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推动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
基于此,我国高校将继续教育的发展作为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的重要举措,并且积极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组织管理这四方面的教学创新来提升继续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本文基于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2012北京教学成果奖”)中以“继续教育”为主题的获奖项目的分析,对我国高校在促进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总结评述,并提出了一个继续教育教学创新模型,以期对相关方法和理念的推广与应用、政策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创新
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培训对象的教育,因此必须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将被培训对象放在继续教育教学的中心。2012北京教学成果奖继续教育获奖项目中处处可以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与传统的“教什么学什么”的教学方法相比,各高校坚持以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设置以需求调研为基础,以突出培训对象行业特征和人群特征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方向,不断开发建设前沿性、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的精品课程。
(一)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举措是科学收集和分析培训对象学习需求的保证。例如,北京邮电大学在进行邮政行业的远程和继续教育培训前,首先对邮政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北京邮电大学发现了行业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随着邮政行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邮政职工的岗位能力需求与现行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无法适应邮政企业由于地域分散、职工在职学习而导致的工学矛盾突出”等。基于大量的调研数据分析,针对邮政业的特点和需求,北京邮电大学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远程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面向邮政行业的远程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项目 。与此类似的,北京理工大学在建设课程资源、制作课程时,致力于实现“学习者由‘能学什么到‘要学什么的转变;学习者由‘必须学到‘想要学的转变”;这就直接要求项目必须开展对培训对象需求的调查。同时,该校在课程建设初期“加入了课程分析环节”,分析培训对象从事的职业、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网络环境和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且根据这些特征针对不同类别人群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发展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展开特色教学服务。
(二)教学设计不断突出培训对象的群体特征和行业特征
以往的继续教育项目往往趋于雷同,不注重培训对象的具体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培训对象的群体特征和行业特征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就针对军队士官继续教育存在的“学习需求与教育资源稀缺之间矛盾尖锐,教学对象基础不一,教学环境条件特殊,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经费不足”六方面问题,开展了“士官远程教育模式实践探索——军民融合‘6N51教育体系创新”项目 。充分利用军队的行政隶属关系,管理受训士官;利用卫星、军网等技术终端;根据不同部队和士官的不同需求,配备不同教师,设立办学层次和专业培训内容;通过各种渠道为士官节省培训开支,结合培养目标,建设了以军为主、军民两用的教学培训资源。整个培训体系完全为士官群体量身定制,为军队培养了一批“多样化任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士官人才”。endprint
(三)培训项目以解决问题为改革方向
除了切实针对实际需要,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必须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清华大学企业班组长项目在教学实践启动前,通过长达18个月的实地考察、分行业座谈等方式,对79家中央企业进行调研。针对中央企业班组长培训普遍存在的“重专业技术、轻管理”现象和中央企业开展班组长培训存在的“量大面广难以组织,工学矛盾难以协调,经费有限难以突破,资源分散难以整合,培训内容难以规范,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等现实问题,创新性的将教学设计定位在提升“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并设计了一套科学系统和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设计定位准确,紧贴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卓有成效。又如,首都师范大学进行“首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时,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培训过程是各培训主体明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合作、对话、共享和发展过程”的培训理念。针对以往骨干教师“培训设计标准低、与政府、中小学的合作意识不强、授课教师选派随意”等实际问题,从提高设计标准、加强主体联动和优化培训团队等方面着手,创新培训体系,并全力付诸实践;从而推动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设和受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的教学理念最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来实现,落实到教学上也就是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对2012年北京教学成果奖获奖高校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创新关注突出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在契合培训对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高校注重将培训所需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多方面、多领域内容的有机融合,克服短期培训“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弊端,关注社会发展实际和行业前沿。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针对现有“培训内容缺少多样性”的问题,坚持“合作交流、互动分享、体验实践”的教学理念,在问卷调查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目标,指导设立了4大系列研修班,涵盖近20个不同主题,基本满足教师专业能力的所有主要方面。教师完全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内容学习,既可独立参加,又可按系列参加,便于不同背景的外语教师“各取所需”。系统化、前沿性的研修内容极大地拓宽了广大教师的學术视野,对促进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式创新注重多样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继续教育的本质要求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对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一直是教学创新的重点。以传统的讲授式为基础,各高校采用参与研究、现实模拟、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培训对象亟需的知识和方法。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针对外籍学员继续教育,为了切实改善外籍学员的受训效果,“改单一语言为多语言教学,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改单调教学为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现场实践、角色互换、游戏教学、演讲”;并且注重和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以及使用各种其他方法传输中国文化,这些方式都让外籍学员更加容易接受中国文化,从而提升培训效果。
(三)教学技术创新则注重对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
网络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很平常,很多项目都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实现的。例如,北京邮电大学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和中国邮政远程教育系统对接到基层邮政工作人员,实现对他们的培训;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通过卫生、军网、计算机等一系列终端将培训课程送到祖国大江南北的士官面前。另外还有些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采用了其他技术手段,如北理工“将虚拟现实、虚拟仿真等高科技影视特技手段运用到资源制作环节中,实现人机交互对话,完成教学互动;通过建立3G移动学习终端完成移动学习和异地实训操控的同步”,完成了“影、视、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程。
(四)学员考核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
不仅在继续教育领域,在整个教育领域,考核方式也一直都是改革和创新点重要方面。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针对会计专业,确立了“以学生进行会计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企业财务经营三个模块的操作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的考核方式,并根据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对相关技术的要求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形成了符合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评价方式。
三、评价机制创新
项目跟踪、评估和反馈体系是多方主体对课程实际、教学实施、组织管理和项目整体特点的全方位观测分析,对于改进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评价反馈体系往往单纯针对培训对象,而忽视监管系统。对此,各高校积极发展新的评价模式,建立多方评估体系。
(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对继续教育项目质量的评估,早已不是单纯的学员满意度调查,或者教师的评价,而是要将学员、企业、教师,甚至是管理方纳入其中,建立一个多元评价体系。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时,就建立了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并且改进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二)引进先进的评估模型,提升评价专业化水平
例如,北京教育学院开展“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的开发与运用”项目,推行了适合教师学习需要的“基于结果”培训评估模式。以柯氏评估模型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教师培训的评估经验,该校创造性地建构了“基于结果”的教师培训绩效评估模型,从“学员培训满意度、有效学习参与度、学习成果达成度和培训成果转化度等四个学习效果层次,监测教师培训的质量和评价教师培训的效果”。
(三)注重教育技术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的创新运用有助于培训过程以及后续服务平台的搭建和互动,从而全面收集评估数据,进一步改进培训项目。例如,清华大学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远程教育平台和系统,“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反馈调研、收集整理政府政策、企业人才培养和学员学习需求,每年对30%以上的课程进行更新、升级、优化”;同时,建立了定期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评估制度,实现了“评估、反馈、监督、完善”闭循环,全面控制和保障了项目质量。endprint
四、教学组织模式创新
“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指“通過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能单纯依靠培训老师完成,而需要整合院系各部分的资源。传统的单一部门、个别群体负责的继续教育培训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继续教育需求的规模和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将教学、后勤、监管等工作进行统筹,将学校管理部门与院系联动,才能真正推动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切实将“终身学习”理念纳入学校组织管理之中。北京地区高校有效的组织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
市教委曾发文件要求各高校“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质量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更新对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实现归口管理,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重视继续教育,进行项目的归口管理,设立专门机构,由学校领导人负责,保证项目高效优质的开展,因而很多高校成立机构,管理继续教育培训,注重完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层面保障培训项目顺利开展,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例如,清华大学“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着力提高在岗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项目为企业班组长项目建立了标准化的教学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一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远程培训教学实践的组织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又如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校院两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设置继续教育处作为专门负责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坚持管办分离的工作机制,实现学校对继续教育的统一归口管理。
(二)建立多方联动合作的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确保专业的项目团队。例如,中国农业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合作管理系统,具体措施包括:积极联系政府部门,承办中组部、农业部等中央部委涉农司局长班、地方省市县农业干部班等培训;牵头国内农业高等院校和地方农校,以科技和教育联盟、全国农业继续教育网络的形式,共享涉农继续教育的知识技术资源、教学网点;争取各类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提供实践学习和扶贫的资金与就业支持;针对国内高层次农业管理和技术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请进美国、英国、以色列专家200多人次;针对我国农业援非战略需求,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建立了“援非培训专家库”。这一创新性的组织管理手段保证了中国农业大学顺利完成了“构建服务于国家‘三农需求的创新型涉农继续教育”项目 。
五、结语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立足于某一行业、领域或者继续教育某一环节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政府或者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下,开展项目研究。针对要解决的问题,高校以创新理念为核心,改革教学模式,改进评价体系,加强组织管理,具体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考核方式,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从而建立合适的培训体系,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从实际问题出发,高校继续教育项目最后也回到实际,培训效果、受众规模,以及能否推广都是衡量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指标,而好的继续教育项目所开发的技术平台,整合的资源也可用于共享。这一举措有助于将继续教育培训领域的创新拓展到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培训项目,从而对国家和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证。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高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实施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以教学创新带动我国终身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张英海,曾志民,刘莹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面向邮政行业的远程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4]李小平,梅文博,王正宏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基于影视课件理念的课程资源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2.
[5]张少刚,杨养申,张一尘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士官远程教育模式实践探索——军民融合“6N51”教育体系创新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国家开放大学,2012.
[6]刁庆军,李思源,张先.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着力提高在岗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2012.
[7]周建设,张汝胜,张景斌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首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8]文秋芳,周燕,梁茂成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创建以“合作——互动——体验”为特色的研修模式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
[9]庞雄奇,薛谦,杨薇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构建外籍员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服务中国海外油气发展大战略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2012.
[10]朱学军,王群建,海占芳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2012.
[11]赵宏,王黎明,张利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突出应用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2012.
[12]钟祖荣,余新,王永红等.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的开发与运用项目推荐书及成果总结报告[R].北京:北京教育学院,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