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尤其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体育教学改革成为社会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91-01
高中体育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同样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仔细分析一下生活实践我们不难得出,健康的身体其实是学生能够投入到任务繁重的学习活动中的基础。通过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方式,可以使高中体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那么怎样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呢?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基本都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老师和学生只注重高考的考试科目,忽视体育教学,甚至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生,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了,体育成绩马马虎虎就可以。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想做到体育教学创新,首先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只要教师和学校首先重视体育教学,学生才会重视体育锻炼,才会形成体育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学校需要保证高中体育课堂学生时间,不随意压缩体育课时间,把体育课设为专门的课堂,不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与体育项目无关的活动,把时间还给体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认真教会学生一些基础性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运动兴趣,发现自己的体育特长所在,就会喜欢上参与体育运动,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2.发挥语言魅力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就是语言。通过语言交流,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与情感需求双方面的满足。一节体育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的准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总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很重要。教师首先要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同样,和学生进行交流,高中生的压力很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觉得体育并不是学习的课程,而是让学生放松的时间,不给学生压力,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老师。曾经有专业人士做过调查,学生最喜欢什么类型的体育老师,其中幽默的体育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强调教师的行为举止端庄稳重,严肃认真。然而体育的创新可以将其变换,教师以幽默、新颖的风格授课,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学生会自然而然喜欢体育课。教师可以学习网络流行语,比如:有木有听懂、不要这样任性啊、也是蛮拼的等等,因此,学生会立刻感觉与教师的距离拉近,没有距离感,亲近感随即而来。
3.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动态的,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是动态的,在这个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总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及时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里面记录了师生的努力、失误、精彩的时刻,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进行课后反思,找出不足和缺陷。这不仅是教师提高能力的方式,通过回顾反思,会使教师的授课行为得到更好的改善。体育课和其他课不同,体育课的反思空间更大,更能直观地看出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通過学生的课堂表现,确定其进步与否,甚至动作姿态尽收教师眼底,能看出学生的心情是否愉悦。所以教师的观察反思很重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和身体的障碍,是实施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体育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课程。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上有一个健硕的身体,才会有更好的状态迎接学习甚至高考,这也是实施体育课程的目标。同样,在体育教学课程中,通过学生体育实践,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得到培养。
4.注重体育教学的德育教化功能
体育是具有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协作性的一门科目,和其他教学科目相比,体育综合了运动性和理论性,体育背后的精神内涵也是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的。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健身,学会运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学生竞技能力,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可以调节身体机能,放松心情。教师在运动教学的同时,要兼顾体育德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来激励学生,实现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体育名人的故事,讲解他们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在体坛上大放异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背后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而又需要合作的社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也是专业化、科学化、应用化的,只有是不断发展的体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体育教学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而只有每一位一线的体育教师不断的进行积极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才能使教学创新成为现实。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桂成率.新課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
[2] 邓征军.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