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佳伦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就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更新教学理念创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使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04-01
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启发学生巧思。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
1.创设故事情境,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2.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有效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先予启发,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位教师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3.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锻炼和培养
逻辑思维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任何学科的必备条件。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逻辑思维,拥有了逻辑思维,学生整理知识更加容易,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数学结论发现的过程需要归纳、类比,更需要用到逻辑思维。所以,我在教学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来进行讨论,无论是否能够讨论出科学、合理的结果,是否符合教材中提供的思路,都让学生自由地结组讨论。直到学生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不对的要自己找到漏洞并修正,甚至可以拓展自己的结论,这样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直至得出相关的正确结论。当学生讨论不能继续顺利进行时,教师就做适当的讲解,然后让他们继续进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的领会能力也各不相同,既需要时间,又因人而异,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把思维灵活起来,可以想到多种思路,并不拘泥于一种思路。在教学时,我主要是通过找一些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或者可以变换多种条件的题目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类比也是得出新的想法和结论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适合类比思维训练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如数与式的类比,平面与空间的类比等。
总之,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要改变当前初中数学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江.让情境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丁雨.浅析信息技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