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摘 要:为促使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可从知人论世、剖析字词、尝试学讲、实践运用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主动投入文言文学习之中。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有效性;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9B-0064-02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语法艰深,内容、思想情怀方面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这往往会令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避免上课串讲、学生忙于记笔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主动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之中。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在学习文言文时,不少学生因为无法理解古人的思想而缺乏阅读兴趣,教师要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消除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隔膜。知人论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要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文本的背景资料,并告知学生要真正了解文意,则需要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学习《六国论》时,部分学生将其当成单纯论史的文章,其实这篇文章在当时还有警醒世人的作用。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则要让其了解作者苏洵生活的社会背景。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时是北宋年间,政府面临尖锐的现实问题,辽国等国贪得无厌,对北宋政府索要高额钱财,已经让北宋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然而,即使如此,北宋统治者依然不求奋起,苟且偷生,对辽国等国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在作者看来,政府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一旦辽国等国无法满足于岁贡,则将举兵侵略,到时会给北宋百姓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作者苏洵看来,当局者的做法和当年的六国政府极其相似,而六国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因此,苏洵才会创作这篇文章,其目的是为呼吁当局者以史为镜,得到启迪。
在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之后,学生便会发现作者并非是单纯地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并非无端怀古,而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来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便能将文本内容和北宋时局结合起来考虑,分析会更全面,理解會更透彻。
知人论世的方法由孟子提出,它是传统文学评论的重要方法,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广为使用。给学生提供文本背景,能促使学生以意逆志,拉近自身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古人的思想并不深邃,心理并不难以揣摩,从而促使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剖析字词,掌握文眼
文言文学习困难重重,与文言文词句特殊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有关。同时,部分学生即使能理解文言文词句,也很难准确说出作品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更要让其尝试剖析字词,捕捉文眼,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阿房宫赋》一文的文眼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句进行剖析,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抓住句中的第二个“而”,让学生尝试分析其意思,思考这个“而”能否省略。学生在分析后发现这个“而”是连词,连接了“使后人”和“复哀后人”,这里两个“后人”指的很显然并不是同一类人。其中“复哀后人”中的“后人”指的是前一句说的“哀之而不鉴之”的那些人,而“使后人”的“后人”则是指这些人以后的人。
在搞清楚两者的关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剖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之”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后人”为何要“哀”,“不鉴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则要使学生充分阅读本文。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以文眼之句作为切入点,从分析字词入手,逐步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明白作者想要批判谁,表达怎样的思想。
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学生进行总结,促使学生挖掘文言文的共同点,学会整理文言文知识,提高知识内化的效果。
三、尝试学讲,激发兴趣
学讲是一种颠覆传统的自主学习方法,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学讲,提高其参与度,让其边学边讲,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难点质疑等方式“学进去”,再通过互助讲解,帮助同伴解决问题等方法“讲出来”,以巩固习得的文言文知识。
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例,在组织学生尝试学讲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文章整体,明确文本的主题,厘清文章的层次。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导学案,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思考,在学讲时尝试讲出自己的思路。
如让学生思考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等。学讲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并参与到学讲之中。
如有学生尝试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认为烛之武并非是随意地劝说,而是十分讲究游说技巧。他首先以退为进,告知对方“郑既知亡矣”,随后试图讲清楚利害关系,并尝试站在秦国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导致秦国动摇军心。在这之后烛之武步步紧逼,开始尝试挑拨秦国和其盟友之间的关系,他并未虚构内容,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说明情况,让人不得不信服。最后,烛之武再次站在秦国的角度考虑问题,让秦君谨慎行事。该学生有条不紊地分析了烛之武的游说过程,表示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能概括分析其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学讲活动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学讲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别人的过程也能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只满足于理解文言文词义、简单翻译的程度,而应该促使学生运用掌握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实践运用,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文言文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检验学生能否准确翻译文本中的词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蔺相如、廉颇等人物形象,尝试将文言文课本改编成白话文剧本。这能考验学生在翻译时能否灵活运用学到的文言文知识,翻译的效果是否能体现“信达雅”的要求。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拓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史记》中的其他重要篇章,如《项羽本纪》 《信陵君列传》 《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等都是经典篇章。
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借助字典自主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则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学生阅读完毕后,还可以召开沙龙品书大会,说说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一系列文章中能否看出司马迁的创作风格,能否尝试讲出司马迁的历史观、人才观。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如何鉴赏评析这些作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的文言文作品,形成初步的文言文语感,要学会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理解并厘清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语义,了解文言句式的用法。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文言文阅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采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展现背景材料,剖析文本文眼,鼓励学生学讲,组织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佳茂.文言文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2,(1).
[2]沈越群.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教学月刊,2009,(8).
[3]冯仰聪.浅析高中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J].中学语文,2014,(6).
[4]孙涛.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2009,(9).
[5]龚建敏.文言文阅读散谈[J].文学教育,2008,(3).
[6]魏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把金钥匙[J].北方文学,2010,(3).
[7]孟凡秋.合理推断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关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