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浔 华旭东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理智地看待错误,并辅之以策略的处理,错误,也能美丽起来。
题目:如图,AD、BE、CF是△ABC的中线,G是△ABC的重心。问△DEF与△ABC是位似形吗?
生1:△ABC与△DEF是位似形。
师:如何证明呢?
生2:∵AD、BE是△ABC的中线,
∴DE∥AB,DE=AB。
∵DE∥AB,
∴△DEG∽△ABG,
∴=2。
同理=2,=2。
在△ABC和△DEF中,
∵AD、BE、CF相交于点G,且,
∴△ABC与△DEF是位似形。
师:很棒!该同学对位似的概念掌握得相当不错!此处该有掌声!
话未说完,生3激动地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
师:好!把你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3:∵AD、BE是△ABC的中线,
∴DE∥AB,DE=AB,
∴。
同理,。
在△DEF和△ABC中,
∵,
又∵AD、BE、CF相交于点G,
∴△ABC与△DEF是位似形。
(此时,学生们情绪高昂,不少学生在下面附和:我也是这样证明的)
师:请大家考虑,生3的解法是否正确?
一语抛出,兴奋的学生们一下子凝固了表情:难道这还会错?
师:好!在判断此解法是否对之前,我们再次解读位似的概念。如图,两个多边形的顶点A与A'、B与B'、C与C'…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并且 =…,点O叫做位似中心。
师:根据定义,生2的解法毋容置疑是正确的,在这个证明过程中说明了两点:①对应顶点到定点的距离比相等。②对应顶点所在直线相交于同一点。
生3的证明过程也说明了两点:①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对应顶点所在直线相交于同一点。下面对生3的解法展开讨论:这种解法是否正确?如果不对,举出反例。
此刻学生们好奇至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一会儿生4激动地站了起来:老师,这个解法是错的,只要画一张图就可以了。
师:很好。請上黑板画图并解释一下!
生4:△A'B'C'是△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得到的,△AB1C'与△A'B'C'关于直线A'C'对称,点B1在射线OB上,此时△A'B1C'与△ABC相似,对应顶点所在直线也交于一点。但很显然它们不是位似形。
这一刻教室里安静极了,但是,讲台上的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亢奋的数学思维如野马般扬蹄飞驰……猛然间掌声响起!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到了极点,本来准备几分钟就解决的一个题目,没想到学生的错误解法给大家带来了精彩一刻!
生5:说明两个图形是位似形必须说明两点: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对应点到交点的距离比相等。
生6:当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时,两个相似图形并不一定关于交点成位似图形。
师:请大家考虑: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两个相似的图形一定是位似形?
生7:只要说明:两个图形相似;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不经过交点的对应线段平行。
师:很好!通过刚才的探讨,相信大家一定对位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必须给学生更多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思考、讨论、探索、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捕捉精彩瞬间,新课改下的课堂真可谓是异彩纷呈,在思维碰撞中完善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也得到升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