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社会化学习的策略研究

2017-09-30 11:19张玉孔刘向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学习环境

张玉孔+刘向前

摘要:目前,社会化学习已被大学生广泛使用,但尚未被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本文从教学和管理的角度,对高校的社会化学习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开展社会化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学习;学习环境;知觉行为;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8-0105-03

近几年,随着Web3.0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兴起,社会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被高校学生广泛使用。通过微博和微信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通过MOOCs进行专业学习,这些基本是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发进行的,大多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指导。针对此现状,笔者从教学和管理的角度,对高校的社会化学习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 社会化学习的提出

学习是指一个人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提出了“Social Learning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人认知、行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环境对个人学习的重要性,直到互联网出现并制造出一系列“爆炸”式奇迹之后,社会化学习理论才被人们重视。1999年,丹麦教育学教授克努兹·伊列雷斯(Knud Illeris)提出了学习的“三个维度”,即内容、动机和互动,并指出这三个维度只有与社会进行紧密的互动,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这也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不谋而合。

本文中所说的高校社会化学习,主要指大学生借助互联网环境进行的在线社会化学习,而非真实社会情境下的学习。

● 高校实施社会化学习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习内容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且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成人相似,因此,高校开展社会化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1.社会化学习方式适合高校学习的特点

首先,高校学习内容不同于基础教育,它具有知识面广、难度大、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高校教学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更需要学生借助大量的图书、文献、实物和实践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我管理意识强,他们既能在课堂上自觉地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也能在课下借助网络和移动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另外,大学生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往往是通过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的方式培养的。这些个性化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形式都属于社会化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社会化学习将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2.社会化学习促进专业学习的深入

社会化学习不是只将学习者聚在一起学习,而是复杂的团队学习过程,其核心机制是群体动力学,它关注群体之间的社会性交互。大学生在社会化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自身发生认知变化,如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感知等,这种变化往往是浅层的;另一方面,个体间通过分享和创造知识,在交互中形成了彼此的信任、包容和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将专业学习与自身的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深度学习。

3.社会化学习促进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要求人们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主动、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要求人们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中小学生在校主要接受基础教育,他们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而大学生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实质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进行学习,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一致的,其关注的内容与生活、学业紧密联系,与社会发展同步。通过社会化学习,大学生能够将专业与生活结合,构建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并在学习中不断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 高校社会化学习的要素分析

王帆在《微时代社会化学习力量》一书中,将社会化学习的具体因素归为网络环境、社会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态度。结合学习和教学实际,高校社会化学习可以从社會化环境、知觉行为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社会化环境是群体要素,后两者为个体要素。

1.高校的社会化学习环境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线上环境对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将其置于战略地位进行建设。学校社会化学习环境包括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校内环境可分为小组、宿舍、班级、专业和学校等不同范围层次的群体。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协作交流,业余时间以宿舍为单位实施学习任务。学校环境主要为大学生提供跨专业的开放性学习,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们更容易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校外环境是指线上的虚拟学习环境,主要是由政府、各大企业、高校及培训机构构建的线上教育平台和社区,如国家精品课程网、爱课程网、腾讯课堂、网易云课网、MOOCs平台等。这些平台和社区几乎汇集了所有的学科和专业,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校外环境既能服务于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也能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

2.知觉行为

知觉行为是社会化学习群体中个体表现出的行为及对自我效能的感受。在高校社会化学习中,大学生由于学习需要加入某一群体,在参加群体活动或完成学习任务后,逐渐感受到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并从其他学习者身上获得学习灵感。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行为以及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也使其他学习者获得了动力,从而促进了群体的凝聚力和驱动力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互动行为分为“人—知识—人”交互和“人—人—知识”交互。前者是以学习内容为媒介,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的交互,它注重的是内容的学习,反映了社会化学习中的主题聚合特征;后者是通过其他学习者学习相关内容,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向相应的权威或专家请教问题,它侧重群体中关系的建立,反映了社会化学习中的关系聚合特征。

3.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学生进行社会化学习后对学习环境产生的主观感受。人在群体中学习时,都有归属群体的愿望,当成功参与学习活动后,其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群体的归属感。当得到别人肯定或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便会产生成就感,并体验到自身在群体中的价值。所有这些都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觉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在大学生的社会化学习中,情感态度尤其重要,当一个社会化环境能使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时,深度学习便发生了。endprint

● 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策略研究

目前,大学生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社会化学习:睡觉前、下课后、吃饭时,甚至在上洗手间的间隙,也要看看有没有自己关注的信息。教师们惊呼,如果能让学生如此对待学习,那么教学就成功了。虽然目前国内将社会化学习纳入正规教学的尝试并不多,但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正规教学中一定有社会化学习的一席之地,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适当的策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开展。

1.系统规划和构建校内的社会化学习环境

目前,大学生使用的线上社会化学习环境大都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其中有政府组织开发的,有公司开发的,有高校开发的,还有个人开发的,这些平台层次不一,资源优劣不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规划和构建自己的社会化学习环境。首先,学校可与移动电信部门合作,建立良好的移动网络硬件环境,保证大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其次,通过引入与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优质的资源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库,为大学生学习提供软件环境。最后,引导教学部门和教师在校内建立小组、班级、专业和学校等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如右图),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学习提供组织基础。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以及已毕业校友组织到同一个群体中,通过有效的管理,以“大”带“小”,以“外”带“内”,实现专业学习的“传、帮、带”作用。

2.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化资源组织教学

资源开发费时费力,高校进行社会化教学,应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引入的关系。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已开发完备的线上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学科门类,且分类细、质量高、应用性强,能基本满足大多数高校的教学需要。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的作用,并认识到“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功能是组织和服务,而不是资源开发和知识讲解。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互联网上的这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合理的活动将社会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线上活动中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学习,通过将学习与情感和价值观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的社会化学习管理机制

大学生自发的社会化学习因缺乏明确的规划而导致学习过程随意,学习效率较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可通过学校干预和教师引导,将社会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并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优化教学效果。首先,学校应通过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社会化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树立进行教学改革的紧迫感;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化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自觉理性地进行社会化学习的意识。其次,建立规章制度,将社会化学习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使社会化学习不再是大学生的生活调味品,而是他们正规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化学习的能力,如在虚拟社区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如何激发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如何制订切实有效的群体规范等。这种线上群体管理的能力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能力。

社会化学习是学习的一种趋势,是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今它已在高校生根发芽,不久的将来,它必将开花,结果,长成荫益学生成长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惠震.高校教育生态转型之社会化学习[J].陜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2).

[2]段金菊,余胜泉,吴鹏飞.社会化学习的研究视角及其演化趋势——基于开放知识社区的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 (3).

[3]段金菊,余胜泉.基于社会性知识网络的学习模型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

[4]王帆.微时代社会化学习的本质探寻[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5]谢幼如,宋乃庆,刘鸣.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

[6]章昌平,黄梅芳,陈洁.社会化学习背景下的研究生个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态度学习环境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试论初中英语学习环境的创造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