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省中考”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2017-09-29 06:22王贻星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立德树人

摘要:教育家魏书生有句名言:“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

2017年福建省数学中考卷数学科的命题坚持“立足基础、着眼素养、合理综合、关注应用、评价潜能”的原则,注重“四基”,关注能力,关注初中数学各板块知识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引导教学全面落实育人功能。

关键词:立德树人;考试性质;学以致用

一、 重视思想渗透,彰显立德树人

试题关注数学的“育人功能”,关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解释、数学规则的选择与运用、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考查,突出考查理性思维。如第22题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发现中体现了“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数学精神,在“等”与“不等”的探索中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证明的逻辑推理中考查学生“言之有据”的科学态度等。

二、 立足学科基础,体现考试性质

本测试既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考试,又是高中学校的选拔考试。试题关注对“四基”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全卷考查最基础的知识和核心概念占了115分,解答题就有两题直接取材于我省所使用教材中相同背景的原题,充分体现基础性和普及性。同时,命题又充分关注能力要求的层次性,重视对学生发展性的评价,科学地设置了一些以学科素养立意,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试题,如第24、25等题,较好地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力求实现选拔的科学合理。

三、 关注知识应用,倡导学以致用

应用是创新的前提,“学以致用”是我们的一贯追求。命题在充分关注基础的同时,科学地设置一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试题。如第23题以“共享单车”为问题情境,利用统计知识建立模型,解决“收费方案”的可行性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决策能力;第25題以函数为背景,从知识的“生长点”出发设计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考查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针对2017年福建省数学中考卷数学科的命题分析,我也进行了反思。是啊,过去的我也是曾经在教学上贯彻着“引导教学”思想,但是,我有把自主权放给学生了吗?我有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主人权利吗?曾经的过去也铸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算是偶有“胜利”吧。但是这种“胜利”是真实的吗?是的,是到了审视这种“胜利”的时候了,它其实应该算是一种“失败”。初二下的两个教学班在以福建省中考为模板的期末数学考试中,成绩一塌糊涂——其实过去的我的教学模式是不折不扣的失败。魏老师还有句名言:“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我相信,只要客观审视自己过去的做法,就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模式,这样的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

四、 教学当中存在缺憾的地方

首先,不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教学理论是用来指引教师正确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抛却了理论的指导,犹如盲子摸路,碰到的是墙壁,得到的是受伤。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互联网还是新鲜事物,极少有机会去碰它,经常接触的就是一些教育刊物,如《中学数学教学》,《数理化天地》,等等,当中的一些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技巧至今想起,仍然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教学中的投机取巧性。事实证明:投机取巧、专想寻觅做学问的捷径者,最终只能走进令人失望的死胡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凭着一些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却没有真正走到学生当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没有得到学生真是的课堂练习效果反馈,不知道学生真正缺的是什么,哪些群体的学生的定位是什么水平,讲解题目总是一刀切,也没分层次,这样就观察不到学生学习情况的个体,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还有,在学生的课后小测和作业中,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层次布置,导致了学生作业完成的难度的增加。凡如云云,就是没有切中学生学习的要害,没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不到位。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的提高和延续,只有真正落实了这个环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与失得到真正的诠释,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避免曾经的失误和错误,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应该是每一节课上完后,都要利用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回味这节课,从回味中去总结,去升华,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 如何使自己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最近拜读一部《大秦帝国》更是让我深有感触,从秦孝公、商鞅的变法,再到秦昭王、张仪的合纵,最后到秦始皇、王翦的统一大中国的理念,哪一次不是在挫折中变法,哪一次不是在变法中强大?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思考和酝酿,我也想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面貌得到升华,得益于外校的现场自主教学观摩课,受诲于魏书生等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也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分层次教学。进入初二下学期,学生的分化很严重,如果整节课教学中度难题,后进生听不懂;如果整节课教学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又会耽误中上生的能力拓展,这样就鱼翅和熊掌不得兼得了。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面对全体学生,大家都听得懂,超过半节的时间教学中等难度的题目,又保证了中上生的能力提高和拓展,这样又能提高优秀率。

第二、深化课改理念,进行小组探究。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形式只能促使个体发展,当遇到难题瓶颈的时候,单靠个人的能力是解不了难题的,这时候就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攻关。

第三、妥善处理课堂之外的细节。事实证明,纯粹的课堂教学只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的知识消化和提高,在于课后的功夫,课堂三分钟,课后显真功。教师的职责在于如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题目——凸显生活常识,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识,不足之处还有许多,相信今后经过不懈的虚心接受和努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肯定能进一步提高,套用一句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陈相元.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6):68.

[2]邬佩芬.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考试周刊,2018(35):88.

作者简介:

王贻星,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罗山中学。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立德树人
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莫让对话止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