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是人生中重要的启蒙教育,关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的进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国考大背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从专业设置、职业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师资格国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历史重任,其专业水准、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成长。2015年开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合格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国考共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块。笔试对语文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面试则要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教师资格国考的改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影响很大,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表现要求,对各学段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研究
(一) 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认同感不强
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对未来将从事的幼教工作认识并不深刻,认为只是哄孩子,带小孩子玩;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缺乏兴趣,但迫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在学校消极怠工、得过且过;只对技能课感兴趣,文化课不上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责任担当、吃苦精神不够,遇到挫折容易消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拓展能力等方面较差。这些都未达到幼师这一职业的要求。
(二) 设置的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服务幼儿园的实际教学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看到,幼儿教育理念涉及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五大领域。不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这五大领域的教法课课时不够,理论课与技能课的侧重也容易顾此失彼。
(三) 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
安排的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有效的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让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和反思,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增强和提升。
二、 囯考背景下的學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与较扎实的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保育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弹唱跳说画做六项基本技能,善于交往、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人才。
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学校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地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打造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新时代幼儿教育工作者。
三、 囯考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以纲要和指南为基点,结合幼儿园的教学特色,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技能训练
课程设置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点,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力求构建科学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文化基础,对师德师风教育亦要提升到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沟通和整合,将综合性教育与学科方向侧重性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学有专长、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其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巩固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挑战、技术应用等能力。
(二)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1. 教师要率先垂范,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 借助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幼师职业。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等。通过邀请优秀的幼教专家、幼儿园园长、幼教骨干教师来校讲座,定期举办历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与交流会,组织部分学生参观幼儿园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幼师的职业技能需求及面临的各种挑战,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文化和技能。
3. 举办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活动,形成师范校园的特色文化。例如,举行各学科的说课比赛、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辩论赛、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发展一些特色社团(国学社团、篮球社、书画社、戏剧社、文学社、街舞社等等),增强社会参与,开展集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形式多样化、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班主任要积极发挥班级作用,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工作,对日常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直接负责者,又是联络各科教师、学生集体组织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及社会力量的桥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也是学生日后社会活动经验的积累与锻炼。首先,班级活动要积极打造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让集体生活变得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又要养成接受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从关心班级集体,逐步扩大到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其次,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工作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的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生活学习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做集体的主人,为日后师德师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生活化、趣味化
要让学生乐学善学,教师可以将学习生活化、趣味化,启迪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例如,语文课老师将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延伸到课堂外,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形成对生活的感悟;德育课、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等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一些社会现象等方面来挖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音乐、美术课可以讲讲著名艺术家的成才经历,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情怀。
(五)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核心素养中
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源泉。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令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了解国情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四、 结论
在国考这个大背景下,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特色及幼儿园对人才的需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有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规范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为今后的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边春丽.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评价探析[J].文教资料,2016(3).
[2]杜信耀.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艺术,2017(12).
作者简介:
蒋旭阳,湖南省怀化市,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