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
摘要: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关键词:作文 仿写 指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和表现方法等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也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低,作文还很幼稚、粗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审题、选材、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等多方面的问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不会写到会写。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架设桥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模仿,进而达到独立创作的境地。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作文模仿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存在很多误区。如:学生在模仿时,常出现仿写范文故事情节甚至发生情感复制的现象;常常整节整段抄作文,或者东拼西凑,将几篇范文中好的段落摘录下来凑成一篇。这样的“模仿”实际上是抄袭,非但不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正确方法和技能,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形成错误的认识,形成惰性和依赖性,扼杀其创作才能。
正确的模仿有助于人的成长。教师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把模仿当作严肃的写作技巧来探索 ,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仿写不能是机械的、被动的、无目标的,应该确定训练的重点、并目的明确地进行指导。
(一)、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仿写以范文为基础,为学生拓开作文的思路,因此范文必须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触类旁通。仿写的范文最基本的就是课文,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除去古典诗词,都是可以称的上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好的文章,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能给学生以启迪,是学生写作的蓝本。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写作特点,加以强化训练。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形象生动的拟人句、节奏强烈给人以震撼的排比句、语意强烈的反问句等,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的仿写句子,并把写得有创意的句子打印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栏里,因为有例文,所以学生大多觉得不是很难,仿写也会十分踊跃。
(二)、抓精彩片段仿写。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仿写的片段,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段,师生可以在一起仔细分析、品味了这些语段的妙处后,用激将的形式引导:“这有什么呀?我们能写出比这些更好的段落!不敢向它挑战的举手!”出于不服输的心理,学生会有强烈的求胜欲望,都会绞尽脑汁尽量写出超过课文内容的片段。
(三)、抓住文章特色仿写。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以外,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悉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作”这一新境界。
有的文章开头新颖,有的开头结尾前后呼应,有的总分层次清晰,有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有的动作描写出色……这些都是进行仿写训练的重要契机,因此,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而且,不但要求写,还要求写出新意来。
(四)、仿写的目的性要强。在每一单元授课之前,应先看看本单元的作文是什么,然后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逐个逐个地突破难点,到了最后写整篇作文的时候,学生早就进行过同类型的训练,也就降低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能大胆发挥,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令人满意了。
(五)、多读课外读物。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因此,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新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多读,并规定了小学阶段要保证百万字的阅读量。“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多读课外书的基础上,偶尔仿写亦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从“扶”到“放”,举一反三。教学时当指导学生按课文中的某一构段方式或表现手法进行仿写,这是“扶”,课后要求学生独立練写片段,这是“放”。这种训练促使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仿写对学生来说,既可“限”又可“不限”,既可“统”又可“不统”。有指定的格式,用指定的句型,取相似的结构,这是限制和统一,但是学生的认识各异,感受不一,运用语言的习惯不同,这又是各有自由天地的不限制和不统一。这时的“限”和“统”是为了给学生必要的作文规矩,认识到“文章有法”;这时的“不限”和“不统”是为了发挥其个性,调动每个人的才智,也说明了“文无定法”。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意志和生活情趣等,无不在作文情趣中体现出来,而这些方面的提高或培养,离不开作文课这个主阵地。在学生习作中,适时适量地仿写既可以消化“读”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写”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仿写的目的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主观感受的再创造。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大量地仿写范文,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突破传统,力求创新。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奠基石,就如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益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