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卓
摘 要:著名數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和作图。”事实上,对审题掉以轻心,会使解题陷入困难或繁冗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解题;审题;审题教学;审题能力;审题方法
一、抓住关键词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在数学题编拟时,常常通过变换概念的外在形式,拓展命题条件到结论的思维要求,在审题时需通过关键词发掘问题的本质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1.若二次方程kx2-2x+k-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本题中“二次方程”“实数根”是关键词。本题若忽视第一个关键词还需对k进行讨论,将陷入不必要的繁复。
二、细审题目的每一环节
审题时要注意审查从条件到结论的每一环节,明确问题的条件、概念、定理、范围等与结论的本质关系,进而制定正确的解题策略。具体环节如下:
1.审视条件
条件是解题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必经之路,也是在解题过程中最应该重视和利用的“资源”,它反映了出题者对题目设计的一种思考。
例2.函数f(x)=ln(x2-x)的增区间为 。
本题要注意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基础,忽略函数定义域的存在与作用,就会出现错解。
2.审视结论
结论是解题的最终目标,也是解题的一种向导。在解题的过程中,思维都是在目标指导下启动和定向的。审视结论要注意联系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与转化方法,善于从结论中提取和定理、公式等联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
例3.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上,则cos2θ= 。
解析:由角θ的终边在直线y=2x上可得tanθ=2,cos2θ=cos2θ-sin2θ=■=■=-■。
从解析中可以看出本题的解答要注意考虑所求与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3.审视数值
对数值的考查是解题的基本要求,特殊的数值和解题有着深刻的联系。审视数值要观察、分析数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寻找解题的思路,获得解法。
例4.sin20°cos10°-cos160°sin10°=
解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各角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题中的角20°、160°,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故将20°的余弦和160°的正弦进行互化即可。
4.审视范围
范围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及题目要求中涉及的量以及解析式的限制条件。审视范围既要利用已知、定理、公理,又要利用好隐含的约束范围。
例5.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C+(cosA-3sinA)cosB=0。
若△ABC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B+C=?仔,∴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