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培东
摘 要:在民族振兴及发展中,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教育改革问题中,近年来较为热点的话题就是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与“以德树人”教学目标相脱离,将省教育厅“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的指导作为基本思想,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山西省在2015年就提出了中考改革的“六个维度”思想,同时,也决定不再制定《考试科目说明》,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就是全省中考命题及复习的依托,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熟读并掌握课标,对课改以及考改的导向进行明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为有效应对新课改以及新考改的要求,应立足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基于此,山西省在2017年中考命题中就将课程标准作为依据,并落实“六个维度”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将“以德树人”的精神落实,这也是山西省对六年中考改革的整体总结以及提升,并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一、立足兴趣,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如何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内容。笔者认为,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叙述、讲解,而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方式学习,无法深入地了解知识,且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很少能够去深入思考,在教学中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就会降低,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并铭记历史,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基于学生兴趣对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在“六个维度”中对中考试题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将探究性以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探究性以及开放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对学生进行鼓励,加快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融合
在核心素养中,要求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教师在授课中要应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更愿意提问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学困生。加强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给予学生信心,使学生能够保持自信。当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考试成绩较差时,教师也要保持鼓励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师要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使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生都还未成年,心里相对来说较为脆弱,如果教师否定学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懈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是不利的。而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犯错误时,利用鼓励的心态代替批评的态度,就会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如此,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施分层教学,促使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学。每个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程度都会存在差别,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进行充分考虑,在课前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掌控,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针对性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分开了解方式,在一个历史阶段学习完毕后,对学生进行一次小调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做好记录,在讲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四、提升學生阅读能力
在山西中考命题中,加大了对学习阅读能力方面的考核,同时,也涉及相关科学史以及科普知识,这也是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以及“科学精神”的体现。阅读能力不单是指对文学名著等内容的阅读,还包括一些图表数据以及漫画等非文学性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重视,加大考查力度。
在历史学科考试评价中,学科素养是重要的标准,立足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的核心能力以及品质进行培养。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要求在初中学习阶段就对学生历史素养以及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从而将历史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手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作为基础,优化历史教学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陈超.穿插文史资料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14(7):100-101.
[2]李绍芳.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与道德教育研究:基于上海市长宁区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之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