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虹
摘 要:语文课堂如果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便如一潭死水,教师吃力,学生不喜欢。只有从教师自身的语文修养、语文本身的隽永魅力、教师精湛的教育艺术、语文即是生活等方面精心打造,才能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从而赢得学生的真正喜欢,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精彩快乐;魅力语文
“语文难教,教语文难”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语文教学如何脱离单调乏味和枯燥无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语文,与语文结缘,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切愿望。学生不喜爱语文的原因很多,但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问题大多没有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语文教师自己身上,我们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的“人文性”,强制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让学生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谈语色變”,一池充满灵气的语文活水慢慢变成了一潭死水,令人悲哀。那么,如何才能打开语文乐园的大门,引进语文源头的活水,让学生在语文的“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教师要用自身的语文修养感染学生热爱语文
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爱好者,并且要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案头常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教育教学刊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锤炼自己的教学功底,用自己优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课堂课间时时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得体、规范,并经常用一些励志语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来激励学生。比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一课时,那天恰恰是春分节气,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后我把自己写的一首绝句展示给学生:“春分春深春犹寒,昼夜平分南北半。春风春意春满山,丝雨如尘雾似霰。”并让他们诵读体会北方的春天特有的韵味,以便和南方的春天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我的鼓舞与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随时记录我提供给他们的和他们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学生就这样在无意识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我的快乐就是爱你(语文)”。
二、教师要深挖语文的自身魅力,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喜欢语文
语文既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它的灵魂,语文教学中的一字一句、一思一辩、一得一悟都将如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其聚则成流,滑则为溪,溪则变河,最终必将汇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汪洋大海。挖掘之,品读之,你的语文课堂便如一个美丽的万花筒,由不得学生不喜欢。
1.文中美文适宜诵读。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不乏经典佳作,写人也罢叙事也行,描摹美景、状物寄思,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先让学生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再分小节细细品读,并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相互交流竞争;最后进行比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才能真正地品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的《雪地贺卡》《背影》《金色花》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课外名篇适宜泛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鉴于此,我特意利用“午间读书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放弃一切作业,专门阅读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等中外名著,如童话、寓言、科幻、名人传记、小说等,并适时地予以指导,我还让学生作好课外阅读摘记,每周一篇,装订成册,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3.优秀古诗强制记忆。“诗歌是浓缩的语言的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诗宋词不乏佳作名篇,杜甫、李白、白居易、东坡、稼轩、易安等,都写有脍炙人口的名作。我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宁可少讲课也要完成课前诵读积累一首古诗词的任务,日积月累,学生自然会喜欢上古诗词,“不会作诗也会吟”了。
三、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
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要倡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比如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不规范字,纠正日常口语中的不规范语言,给校园花草树木写保护语,自觉杜绝不良语言习惯,进行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等,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包容、积累、感悟、诵读,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声色并茂、情趣横生,给学生打下一个爱语文、懂语文的基础,培育一方学语文、用语文的沃土,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编辑 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