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摘要】儿童在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在初步接触写话时,可树立正确的模仿观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帮助学生有效模仿,推进儿童适应写话,为习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写话 ; 模仿 ; 仿写 ; 小学生 ; 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14-01
二年级已经有了写话的学习内容。笔者通过各方面资料的查找和研读,寻到了“模仿写话”即“仿写”这一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颇有收效,将这循序渐进的经验分享下来,以供同仁批评指正。
1.树立正确仿写观念。
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以下仿写观念。
1.1模仿符合小学生学习天性,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儿童喜爱通过模仿他们认为好的一切事物,从而有意无意达到学习的目的。模仿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是最接近学习的本能和初始行为的,将之运用到写话上来,更有助于写话的学习。
1.2模仿不同于简单地复制,是有意识地学习借鉴。
写话模仿不是参照文字的内容,而是学习文字在写作上运用的技巧方法,有目标有探索地进行学习。学生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由别人的优秀文字中明确写作格式,吸取写作方法、规律和技巧,从而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符合学习规律的。
2.科学推进有效仿写。
最初写话时,需要学会明确写话格式、符合文法规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写作技巧的学习。
2.1仿写的基本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仿写也是如此。在学习模仿写话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2.1.1对文字的注意力。课堂上:
学生A:表面上看是在认真听。然而课后提问相关问题,他无法回答。
学生B:眼睛一直盯着老师,喜欢提问,能够第一时间回答问题。
很明显,学生A进行仿写的准备不如学生B。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对文字的注意力。
2.1.2对文字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记忆力和理解力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只有对文字本身有了印象,才能够进行正确的理解,发掘其中写作方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灵活运用,达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2仿写的具体案例
仿写的具体方法由于对象不同,目标点也不同,可以因题材而异。这里介绍一种我经常使用的“对比仿写”的方法。
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说说写写”一题为例。
题目要求: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先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怎么样。将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读完,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水果,品尝味道。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我喜欢吃香蕉。香蕉是长的,颜色是黄色的,味道很好。”
“我爱吃苹果。苹果是圆的,颜色是红色的,味道甜甜的。”
……
学生们说得很热闹。我在大屏幕上打出他们说的内容: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香蕉的形状是长形的,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它的颜色嫩黄嫩黄的,外面摸上去很光滑,味道吃起来甜甜的。”
我再出示事先备好的一段例文,与学生们的文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出示完毕,我请学生们读右边表格里的文字。并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学生们提出:右边的写话读起来更有趣,在描写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上,让人一读就能够想到水果的样子,并有品尝的想法。
我带领学生继续分析:“穿着金色的外套,多像一个漂亮的小灯笼”既写了橘子的颜色,又写了橘子的形状,“就像互相帮助的兄弟姐妹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也让人想到橘子瓣儿靠拢一起的样子。而“酸酸的,甜甜的,清凉爽口”也非常贴切地写出了橘子的味道。这样的写法生动又有趣,让人读了印象很深。
此时,我趁机提倡学生们动笔仿写:既然如此,让我们一起仿照林小果同学写的作文,来修改自己的文字吧!学生们立马活跃起来,我相机进行指导。十分钟后,修改文字如下:
文字1:我面前有好多水果,可我最喜欢的还是香蕉。香蕉弯弯的、长长的,像水中行驶的小船,又像夜晚挂在天空的月牙。它穿着嫩黄的外套,显得十分精神。拨开嫩黄的外套,软软的果肉又香又甜,可好吃啦!(赵宵菲)
文字2:我最喜欢吃苹果了。苹果的形状是圆圆的,它穿着红红的、发亮的外衣,非常讨人喜欢。苹果的果肉脆脆的,咬下一口,甜甜的汁水就冒了出来,让人越吃越想吃。写到这儿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想马上就吃一个!(王周润阳)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的“水果话题”写话任务完成得比较圆满。他们通过课堂不仅学会了怎样描写喜爱的水果,而且还积累下许多优美的词句。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而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如何实践才能更加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韩立福著.《韩立福:有效教學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亚平.《教学智慧追求》[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贡如云等著.《语文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