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校本教研 推进课程改革

2017-09-27 21:09李红卫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

李红卫

[摘要]课改工作的推进,校本教研是源泉。一些学科教研组的活动有动作,无研究,有倾听,无回应,有计划,无执行,有讨论,无结果,有同伴,无互助,我们期待学科教研组的行动,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学科教研组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扎根实践,开展实践研究,积极推进课改。

[关键词]学科教研组;校本教研;教师能力提升;推进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应着减负体质、课程改革、高效课堂的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者、广大教师也都深刻地认识到,开展“为了教学、基于学生、在学校内”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主题研究”“课例研究”“同课异构”“一课多上”…这些词语的不断涌现,有力地说明学校、教师在校本教研这条路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此,我想从教研活动的组织方面提出我的想法: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应当以学科教研组为本,着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与校本教研相去甚远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最基本(最基层)的组织,是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发源地”,一个个不同经历、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教师组成了学校教研队伍,同时,一个个学科教研组的百花齐放又构成校本教研的满园春色。细细反思,我们的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1.有动作,无研究

为了让校本教研收到实效,一些学校针对学科教研组建设出台了很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制度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但在活动内容上,一些教研组总是停留在应付检查、应付考试上。有甚者把教研组活动混同于“工会活动”。

2.有讨论,无结果

一些教师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在课堂设计、教学评价等都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经验大多具有保守性和片面性。这些教师在参与讨论时总是各执已见,无法形成共识,研究没有结果。还有一些教研活动由于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大家陷入程式化教研的泥潭,就算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教研活动时间来讨论已时过境迁,大家对它已无激情,讨论也就形同虚设。

3. 有同伴,无互助

一些学科教研组有没有发挥通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没有把培养教师视为已任,特别是对一些素质欠缺或者初入教坛的教师指导偏少。因此这些教师获得同伴的帮助少,成长慢,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二、校本教研要以学科教研组为本

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仍然与教学研究相去甚远?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涉及外界对学科教研组教学研究的干扰和制约,二是涉及学科教研组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校本教研要以学科教研组为本,它是对“以校为本”的注解,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是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1.以“组”为本,能充分体现学科教研组的本位

基于学校实际的教研落脚在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上,能够充分体现学科教研组的本位。减少了上层管理机构布置的硬性任务,减少一些行政干预,充分展现不同学科教研组的特点,有助于张扬各组的个性和风采。毕竟各组成员构成情况不一样,各科特点不一样,在学校,真正的教学研究主体应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行家应是教师。

2.以“组”为本,能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主动性

学校及教研部门对教研组的管理不能过死,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科教研组,宏观调控并支持、服务教研组,在制度上多些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主动性。为什么当下一些教师对开展轰轰烈烈的校本教研活動并不来气?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活动并不切合学科教研组的实践。一些学校总是热衷于“学习”,一会儿学爱辉,一会儿学洋思,一会儿学杜郎口,一会儿又要学綦江…这些“学习”,没有学科教研组自身的实践,只能是被动接受,当然收效不好。

3.以“组”为本,能充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教研组开展的活动都是深深地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土壤中,并且始终是围绕着行为改进为目标的,而不是述而不作或坐而论道。从近年报刊杂志报道出来的一些有效校本教研活动来看,绝大数都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摆在了很高的地位。以“组”为本,让所有参与者在民主、平等和充分表达的前提下,进行着有实质的互动,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最后达到智慧与智慧交融的美好境界。

三、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作用

1. 学科教研组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在校本研修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组的首要职责,责无旁贷。教研组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科组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促进学科组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提升、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学习与反思习惯形成和课程领导力提升等。

校本教研特别注重共同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的学习文化,关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情绪与情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教师发展了,学校自然也跟着发展起来。

2.学科教研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教师是教研组的“细胞”,每个教师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与组员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组活动,既要向同伴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又要发扬互助合作精神,发挥团队整体优势,形成教研组集体与个体合作双赢、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

教研组要引导全组教师以终身学习者的意识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与技术的学习,以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反思并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具有主动发展与进取意识的优秀学习型团队。

3.学科教研组要有扎根实践的行动研究

“扎根实践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灵魂”,教研组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环境,强化“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在解决困扰教学质量提升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教研组整体研究能力,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和学校逐步形成了“实际问题即研究问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等理念,一些学校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模式,这些都增强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唤起了教师们的教研的热情。

四、研究是我们行走的最美姿态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它是我们身边正在进行着的一场革命,教师是主角,是号手,学科教研组是这场革命中冲锋陷阵的充满活力凝聚智慧的团队。研究永远是我们行走的姿态。校本教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教研方式的改变,不只是一两篇论文,还有很多,它需要我们坚持和探究。只要有行动,就会有作为;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有行动,就会有奇迹。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教研工作重构初探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当前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模式探析
以校本教研为支点,合理开展初中语文教研组建设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