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2017-09-26 02:45赵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道德教育心理素质

赵青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已日益成为教育的主导观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在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二者的区别,也应看到二者的联系,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

【分类号】G64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德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的接触及思维方式的形成,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腐败现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以及文化娱乐及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等,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着区别。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以德为重,以德为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历来是中国学校教育中被十分看重的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近十几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上、主要任务上、内容上、所采取的工作方法上、原则目的上、评价上都是不同的。德育通常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导向,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它主要以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它更强调个体的兴趣、需要、自我实现以及个性的塑造。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学生真善美的生活。也就是说,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环境育人,重视人文关怀的软环境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陶冶着自己的情感,磨炼着自己的意志,重塑着自己的人格,从而使其精神世界不断趋向健康与完善。德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品德,而品德包含若干心理要素,因而首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道德教育才会效果明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和谐统一的环境下植根于人的心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育人先育“心”

1.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标。人格是一个人品德的心理基础,人格的外显行为显示了其品德境界的高低。心理键康是进行德育的基础,要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必须从塑造健康人格的心理教育抓起。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提高人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遇到任何因难,心理都会自发调节,以适当的行为克服困难。

2.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奠定了心理基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有良好的心理基础,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成功地与他人交往。如果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就失去了接受德育的最基本条件。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德育取得良好效果,德育的效果取决于道德的内化程度,而道德内化的程度需要由心理健康教育来承担。学生思想领域的许多问题,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因而效果会更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和谐统一

1.将小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目标纳入德育教育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在各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把心理教育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注意道德意識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的养成,以心理教育丰富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2. 在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心理教育理念。把学生的情感需要、个体差异及心理健康等内容融入道德教育,真切地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使德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满足他们的需要,让德育课更为学生们所喜爱和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道德教育真正建立在有“心”参与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目的。科学有效地了解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品质上的发展水平及心理障碍,从而能够从总体上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规划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目前学校教育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心理折射,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老师都要以“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内心进行教育。要创造张弛有度、乐观和谐的“育心”活动,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真爱”,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秀的道德观。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道德教育心理素质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