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
摘要:在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文言文无疑是其中一份伟大的遗产,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承担着保持这一传承的伟大使命。但就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情况而言,并不乐观。文言文的教学正处于一个脆弱的发展时期。本文分析现在文言文教学出现低效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作引玉之砖,供大家交流使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語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这些文质兼备的文章,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深邃,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母语,提高自身修养。 可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首先苦在教法死——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以背诵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其次苦在学法死——死记硬背。更由于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教学只为考试服务,原本精彩绝伦、饶有趣味的作品,在教学中只剩下了对付考试所需的字、词、句,文言文教学演变成了机械化的操练,如是何趣之有?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堂课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导入自然,简洁而有趣味,就能迅速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读不通文章,更谈不上背诵和理解了。那么,如何打通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瓶颈,让语文教学进入新境界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言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因此,文言文教学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引用诗词、格言警句,描绘情景、渲染气氛,也可简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趣闻等。例如:《桃花源记》一文,我先由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出作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陶渊明不慕权贵,向往宁静恬淡、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性格和情趣,也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奠定基础。在教授《马说》一文时,讲述了伯乐相马的故事,将学生带入课文氛围中,进而引入新课的讲授,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二、注重朗读——形式多样,以读促学
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首先, 读的方法要多种多样,除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分小组读外,还可以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快读、慢读、高声读、轻声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以及摇头晃脑读、指手画脚读等。如在学习《公输》时,公输盘和墨子尖锐激烈的对话,就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蒲松龄的《狼》,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即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读。学习《〈论语〉十则》则可以让学生摇头晃脑读……如此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乐、读之以趣、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乐趣。其次,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境是理解文言文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其核心就是“读”。现在似乎对诵读已经有了足够重视,但真正有效的“读”还不是很多。在读的时候要抓住文章中意味深长的字,或者说“文眼”,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例如《口技》里的一组表示神态的字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由“侧目"可以联系到窥(偷偷地看——《邹忌讽齐王纳谏》)、顾(回头看——《狼》)、望(远看——《曹刿论战》)来教。也就是说,精致的字词教学可以带动文本的分析,文字要“嚼”出文化味、文学味来。比如朗读《三峡》一文,老师指导学生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如:“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四字词语的节拍和特别之处顿音的朗读指导。老师的点拨,会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讨论阅读——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新大纲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而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文言文教学模式。
所谓“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火花的一种新型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阅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经采用如下形式:
(1)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可以抓住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四、拓展延伸——立足课内,延伸课外
文言文教学还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自学。 课堂文言文教学是整个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但完成课堂任务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呢?我并不这样认为。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教学,终极目标应达到——“教为不教”,所以教学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
所谓“立足课内”可采用“分层阅读法”进行教学。
(1)第一遍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
(2)第二遍细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3)第三遍精读全文,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来并解决,再试着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
(4)第四遍速读全文,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所谓“向外延伸”就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
(1)注重古今对比联系。讲古文不但要讲古文中的人和事,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让古人和今人对话,从而使文言文与时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2)补充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学古文应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这对阅读课外文言文很有帮助。
(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总之,对一线教师来说,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最坚实的步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