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7-09-22 18:23刘晓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设疑小组合作数学

刘晓清

摘 要: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长此下去会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

关键词:设疑;小组合作;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37

兴趣是良师,是益友,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不仅每天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心中开出“兴趣之花”,并设法保持其持久性,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直到“我爱学”,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游戏情境中轻松地“玩”,在玩耍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能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释放潜能,发挥极致。例如: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数字卡片,放在一个盒子里,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抽奖的游戏好吗?” 顿时大家兴趣盎然,踊跃报名,我继续说:“在这个盒子里三等奖10张,二等奖5张,一等奖2张,特等奖1张,假如你来摸,你有可能摸到几等奖?摸到几等奖的可能性大?摸到几等奖的可能性小?”学生回答:每一种都有可能摸到,三等奖的可能性大,理由三等奖的数量多,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这样让学生通过做游戏形成一个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学生通过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游戏方式,很快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具看得见,摸得着,能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我问:“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接下来我演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都是旋转得来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类型的角,同桌互相合作如何分类?按什么分?从而得出:用量角器量出,锐角、钝角可以与直角比出,还可以用活动角转出,用折纸的方法折出平角等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有效提高课堂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射线”时,要想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射线可以像一端无限延长,是很难的。于是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课件呈现出一个红外线手电筒,我打开后问:光线射向教室的墙壁,你会看到什么?生:一个光点。如果把手电筒的发射点和墙上的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这条光线可看做什么?生:线段。如果射向天空,你还能看到光线尽头的那个点吗?生:不能,因为这条光线射的太远了,看不到了。师:我们把这样的光线叫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你们能举一些与射线有关的例子吗?(汽车灯、探照灯、太阳光等)。上述例子,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设疑置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学生更快地适应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掌握更多的本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就需要巧妙设疑,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有意识地制造悬念,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的亢奋状态,恰似“于无声处听风雷”。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难住老师。只要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马上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惊讶地说:“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教师这样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造成知识冲突,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求知状态下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起学生参与研究的冲动,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说这一特点,那么小組合作学习无疑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可以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无拘无束的交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说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会因为自己的见解正确与否而担心,消除了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的天地,可以自由发挥,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在会学、乐学的愉快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在学生心中架起“兴趣之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驱动力,才会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热情去学习,这样就能成功地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朝云.新课标下关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46.

[2] 孙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2003(6):47.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疑小组合作数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