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军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刻理解新课标,研读新教材,立足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资源,是进行课堂改革的新路径。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让每一位学生乐于学数学,用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教材;接受能力;拓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26
新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课堂的改革,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努力使课堂的改革与课程的改革步伐相一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与挖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同一个课程标准下的不同教材,这些版本的新教材,在教学理念、编排体系、设计形式以及教材内容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新旧教材在理念与内容方面也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努力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契合素质教育的宗旨。教材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深刻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情况,整合教材资源,找到课堂改革的新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一位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真正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立足教材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倾向,是学生认识和探求学习对象的一种求知欲望。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思维,强烈的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的活动。新教材正是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在编排版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适应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在内容上深入浅出,枯燥的概念变得灵动,单调的知识演变得妙趣横生,即使是作业题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接受能力,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获得新的知识。如,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学生不容易理解,缺乏想象能力,教师可以从做教具开始,让学生深入生活寻找几何体,制作教具,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在生活在找到了几何体,或者制作了教材中的几何体,教师让他们拿到课堂上展示。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实现了自己学习的价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做永远比教师的教更有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在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方面体现出来的。只要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就会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
二、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课堂开设活动课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手段。比如新教材中安排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读一读”可以让学生学会读数学,感受数学,在实际的阅读数学教材中体会数学的真谛,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做”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做一做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想一想”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利用教材的丰富素材,让学生去想象,去探究,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试一试”这一活动,让学生敢于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资源的丰富性与生活的多样性的结合,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的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与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拓展活动中进行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拓展活动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思维还进一步发散,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
三、突破教材束缚,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充分利用“一标多本”的课程资源,立足于学情,找准教学的实际,利用新教材,突破新教材,超越新教材,教材为我所用,從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九年级“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中,课本以“果园里的橙子树的棵数与总产量之间关系”的实际情景为引入,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用“绳子长与面积的关系”来代替。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拿出一段封闭且无弹性的绳子(20cm),用手指撑开,使其成为矩形,同时不断改变,体会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改变而改变,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写出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复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接着让他们写出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口答当x=2,4,6,8,10,12,14,16,18cm时,面积是多大?面积有最大吗?是多少?使学生明白这个函数与一次函数是不同的。再完成书本“做一做”的银行利率问题。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和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四、强化教学反思,提高驾驭新教材能力
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再认识,对使用教材的重新思考。它不单单是对课堂教学得与失的总结,更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再创新。教学前的反思是教师在备课中的自觉的探索活动,更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灵活与自如。教学中的反思促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少走弯路,更贴近教学实际,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学后的反思在于总结,使教学更趋理想化,理论化。教学反思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发现自教学的成败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灵活运用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课堂教学之美,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蔡林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下),2011(5):82.
[2] 梁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78.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