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晏红+苏建
摘要: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本文解析了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分析了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价值功能,并从积极搭建政行企校合作共享平台、科学构建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努力探索校企融通的师资聘用与考核机制、致力打造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公共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08C-0077-0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指出,中国到2025年将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建设制造业强国,关键是人才,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职业院校,必须紧跟社会与行业企业的发展步伐,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力助推制造业的发展。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共建共享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培育“校企零距离”制造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探索的有益尝试。
一、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坚持就业为导向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合作建立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兼具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并通过生产性教学与实训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密切合作,实训内容以完成生产任务为中心,实训组织形式参照企业生产方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生产性实训,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教学实际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平台,是引入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促进专业教师提升“双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必将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价值考量
(一)有益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职业院校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职业院校的学生找不到好工作,优秀的企业找不到满意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现象绝非个案,其关键原因就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学生培养与员工培训同步,从而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有益于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校企共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兼具生产与实训功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实现了“五个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因此,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彻底性变革,是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有益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在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生在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而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与生产合一”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必将大大提升,从而有益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四)有益于促进企业职业人才的存蓄与培训
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促进校企合作持续深化。一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储蓄了大批“准员工”,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对现有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人才的二次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性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区域,近年来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战略,在全力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同时,不断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截止2016年底,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6个项目,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一所因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需要而催生的职业院校,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自成立以来便确立了“服务区域、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秉承“以德立身、以能立足”的校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努力营造“企业环境中的学校”和“学校环境中的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实践,积极融合园区政府、智能制造行业企业资源,共同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努力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创新路径。
(一)积极搭建政行企校合作共享平台
2017年3月16日,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隆重举行。该基地融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共建合作共享平台,实现了多元合作,共同发展。如表1所示。
(二)科学构建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设立了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审定年度计划、审核基地财务预决算及协调合作关系等。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政、行、企、校四方任命产生,并由校方任命基地主管1名,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三)努力探索校企融通的师资聘用与考核机制
共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来运作。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重视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建立了校企融通的师资聘用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工作,从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在后续的运营管理中,基地还将探索推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制定以质量与贡献为目标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教师的工资及奖金挂钩。
(四)致力打造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打造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设计了五大功能区,主要包括模拟仿真区、基础训练区、功能训练区、综合应用区、创新研发区。五大功能区采取分区分层设计,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由浅入深,由单机到系统,由仿真模拟平台到实验训练平台,再到实际工业现场应用,技术具有连续性和延伸性。在每个功能区域,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教学、项目导入等教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公共服务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地结合自身发展与实际情况,在机器人技术培训、技能大赛、技术交流峰会、产业论坛、公共讲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承担公共服务功能,形成了有效的服务体系。
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将着力服务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为促进区域制造业提质增效培养更加专业优质的技术人才。同时,基地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合作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養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章跃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