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英,李 强
(陕西科技大学 文理学院,西安710021)
【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
工作坊环境下MTI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郭佩英,李 强
(陕西科技大学 文理学院,西安710021)
培养具有综合专业能力的翻译人才是实现翻译硕士专业(MTI)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从我国高校目前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翻译教学现状入手,结合MTI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工作坊环境下“小组协同合作下的平行文本(input parallel text)参照仿习和学生译文平行文本(output parallel text)对比互习”的教学思路,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
MTI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社会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工作坊
(一)MTI专业产生背景与教学目标
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成立于2007年1月,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设立的,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1]。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种翻译资料数量日益增多,种类愈加广泛,涉及工业、科技、司法、环保、金融等众多领域。这一变化预示着翻译职业化时代的到来,说明社会迫切需要懂语言、熟悉专门行业知识、受过专业化训练的翻译人才,即能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具有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翻译人才。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MTI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此,国内众多学者就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穆雷等人[2]通过对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在网络媒介中发布的招聘广告的分析,从招聘广告对职业岗位能力的描述中归纳出国际语言服务业对包括笔译翻译人才在内的4类资质的要求和能力需求,主要职业能力特征有职业素养、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处理能力、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冯全功[3]从职业翻译的视角,研究如何通过教学规划来提升职业翻译能力。根据冯全功的研究,MTI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包括历史翻译能力和共时翻译能力,涵盖15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有:双语知识、文化知识、文体风格知识、认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文献检索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等。平洪[4]根据2015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上国际学者的发言,综述了各位学者有关职业译员能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观点。根据平洪教授的研究,职业译员至少应该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专业能力:(1)双语言能力,即精通母语和一门外语的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习惯表达等;(2)百科知识能力;(3)跨文化交际能力;(4)主题知识能力,即与翻译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5)工具信息能力,即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信息通信工具,获取文献、术语、语料的能力;(6)翻译服务能力,即译文产出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MTI笔译课堂应该围绕培养学生上述专业能力组织教学。
课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帮助学生达到培养要求的关键。在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取向的MTI翻译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5]132。因此,培养综合专业能力是MTI翻译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MTI教学现状与人才培养的矛盾
1.译员的主题知识能力需求与MTI学生主题知识能力匮乏的矛盾
绝大多数MTI研究生毕业于英语专业,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巧。然而,由于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期间未涉猎广泛的科技专业领域,知识面狭窄,面对与科技相关的翻译任务,困难重重。陈德用、张瑞娥[6]研究了MTI 教学与翻译行业的接轨问题,通过对国内10所院校中139名MTI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了解行业状况,以市场真实的翻译材料用作实践练习。
2.MTI研究生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与中译英翻译需求量大的矛盾
按照翻译的规律,译者应该选择自己的母语为译入语。也就是说,以中文为母语的译者,应该选择英译汉;汉译英应该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来完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译外”已成为翻译的主要活动。目前市场的需求产品为应用型翻译,尤其是科技和经贸文献的翻译。从需求量来看,应用文体翻译占翻译总量的90%。[7]169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将来的翻译工作中必将承担更多的中译英翻译任务。为了解决MTI学生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MTI专业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但又带来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单萍[8]通过问卷调查了大连市MTI教学现状,结果显示不同学科背景的生源虽然具有本学科专业能力,但英语功底较弱,学缘结构差异大。
3.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矛盾
MTI翻译教学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教学手段的实践性。然而,我国目前从事MTI翻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由英语教学转型而来,很多以研究性为主。[9]他们虽“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没有受过专门的专业翻译训练,缺少翻译实战经验”[10]。因此,在MTI课堂教学中,依然以知识陈述为主或以学术研究为主[11],教师在课堂内容选择上侧重于偏文学类文本,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在授课方式上,多数情况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然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职业技能的培养,翻译的主题必须是社会需要的实用的学科和内容,大量的翻译实践是必不可少的”[12]。因此,MTI翻译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职场所需职业技能的教学途径。
(三)对MTI翻译教学的重新认识
笔译教学应该以职业翻译为导向,围绕非文学翻译选材,帮助学生掌握应对不同技术文本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实战能力。
关于MTI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国内学者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思路和设想。胡开宝[7]166-167、王惠[13]提出了平行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观点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论证;谭芳[14]、岑秀文[15]等提出了利用平行文本仿写的教学思路;温建平[16]提出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共享翻译教学模式;李艳[17]分析了当前MTI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教学设想。借助平行文本、平行语料库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习得恰当的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参照平行文本模仿学习的过程。协作共享翻译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翻译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翻译理论、熟悉翻译方法,更需要通过实际操练培养翻译意识,提高专业能力。所以,翻译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全过程的、创造的,教学环境应该是逼真的。
(一)工作坊的概念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医生为病人治病所采取的一种心理工作坊式疗法。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这一概念引入都市计划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翻译教学中的工作坊,是指教师将翻译任务或翻译项目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分工、经过分析讨论、共同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教学方法,类似于“坊间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18]238该方法强调从“做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19]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掌握翻译技能,形成团队意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学生是参与者、任务执行者、学习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师徒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3个主要环节:(1)教师讲解、提供支架;(2)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翻译任务;(3)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译出文本。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合作性学习模式
1.建构主义学习观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ies of learning)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20]19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考虑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建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比如通过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所需的概念,再应用这些概念。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群体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讨论、协商,共同建构而得的”[16,21]。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性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维果斯基认为,小组成员受到同伴思考过程的影响,潜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20]135在相互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更加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同时,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尝试并放弃错误的观点,接收关于解决方案的反馈、争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知识的掌握提供了认知支架。[20]191建构主义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22-23]
2.信息时代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随着云技术的成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获取的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纸质词典、学习参考文献,已被电子词典所取代。学生上课时用手机就可以搜索到教学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料。不仅如此,信息时代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方便,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
(三)社会学习理论与双平行文本学习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班杜拉,其把社会学习看作是认知和行为共同起作用的过程,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观察学会的。人们从观察别人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这一编码的信息在以后场合中就作为一个行动的向导。观察者在原型显示过程中获得了示范活动的主要符号表象,这些表象指导着他们的合适行动。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翻译教学中,就是利用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based learning)仿习的学习方式。 平行文本是指并排放在一起,可以逐句对照阅读的原文及译文。翻译教学中的平行文本指与原文内容相关/相似的原文或译入语参考资料。这些文本出现在相似的语境中,具有相似的功能。[2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查找图书、期刊等获取翻译中所需的译入语、译出语平行文本,从中寻求帮助,完成翻译任务。在翻译技能的培养过程中,示范观察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建立翻译规则,提高翻译实践能力。[25]同时,示范学习的过程也是向榜样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小组译文共评,学生从较好的译文中学到翻译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提出在翻译工作坊环境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平行文本(input parallel text)参照仿习和学生译文平行文本(output parallel text)的对比互习”教学思路。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MTI非文学翻译教学的具体案例为例,分析说明基于能力培养的工作坊式教学思路。
(一)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实践教学为手段,利用双语平行文本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了解非文学翻译概念、熟知非文学翻译标准、逐渐掌握非文学翻译方法,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专业能力,特别是双语表达能力和主题知识能力,形成团队意识。
选材:《非文学翻译》教材中的一段短文。
实施条件:教师将全班22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4~5人,由一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学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每小组保证有一台电脑,上课时确保全班学生的手机能够连网。
(二)工作坊式教学方法分析
1.教师引导、提供支架
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支架(scaffold)。也就是说,在课程开始阶段要给学生更多的结构框架,然后逐渐地将责任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教学中,就是教师在开始小组翻译活动前,引导学生对将要完成的翻译源语文本(source text)共同分析讨论,分析其文本功能、文体特征、翻译目的,并确定翻译策略。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完成这一环节:
例1 SERVICE
(1)A serve begins each rally.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and over the net to land inside the lines of the court.Players may serve underarm or overarm.(2)A popular serve is the “jump” or “spike” serve:the player jumps and serves the ball while airborne.(3)Each player gets only one chance to serve.(4)A new rule means the serve can now touch the net and continue into the opponent’s court.(5)In the past,a net touch on service ended the rally and the point was awarded to the receiving team.(6)When the serving team loses a rally,it loses the right to serve.(7)This is called a “side out”.The receiving team then rotates one position on the court.
1)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text?
A:Informat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
2)What is the text type(语篇类别)?
A:Exposition(说明文).
3) Is the text style formal or informal?
A: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4)Who are the readers?
A:Any 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volleyball.
5) What strategies are you going to adopt?
A:Faithfulness,literal translation.
6) 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A:Terminology (The underlined parts).
7) What knowledge is needed for you to do the translation?
A:Knowledge about volleyball.
2.双语平行文本的参照仿习(bilingual parallel source text)
教师分析源语文本之后,组织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完成短文翻译。
根据罗伯特·斯莱文的介绍,合作学习的方法主要有:(1)学生小组/成就分区(STAD)。小组成员由性别、学习成绩、种族不同的4人组成,教师先呈现课程,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最后参加测试。(2)阅读写作合作小组(CIRC)。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共同的阅读写作材料的学习。(3)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4~5人组成一个小组,全班各小组共同完成一项相同的任务。共同学习方法鼓励团队分工协作,有利于团队一时的培养。翻译教学中的共同学习指各小组完成相同的翻译文本,文本长度6~8句,适合课堂练习。(4)锯分法学习(cooperative scripting)。学生被分到6个成员组成的小组中,将要学习的材料分成几个部分。将此方法应用于翻译教学中,就是要将较长的翻译文本,分成几个小段落由不同小组完成。本文将以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的方法为例进行介绍。
Step1:小组分工,开始翻译。
学生1:将翻译内容打在word 文档里,准备提交;
学生2 和 3:利用手机、电脑在网上搜索平行文本,查找画线部分的意思;
学生4:翻译1~4句;
学生 5:翻译5~7句。
Step 2:讨论译文。
Step 3:由学生1通读全部译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终译文,提交给教师。
3.译出语平行文本的对比互习 (output parallel text)
学生完成译文后,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将各小组译出的文本重新组合,形成一组学生译文平行文本在课堂展示,然后在教师分析讲解下师生共评,如表1所示。
表1 小组平行文本对比分析(G=Group)
师生共评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向榜样学习而获得技能。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学生了解自己的翻译水平和别人的差距,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分析
1.小组活动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工作坊式的翻译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过程的体验性。体验与翻译有密切的关联,翻译是“基于体验的认知活动”,体验是认识客体的重要途径和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26]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基于文本讲解”(teacher-centered,text-based),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面。小组协同合作,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翻译过程的体验性和实践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理念,形成团队意识。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布置翻译任务,小组成员根据翻译内容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完成翻译任务。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师生互动、问题探讨、翻译作品共享,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仿习中获取主题专业知识、提高双语表达能力
翻译应用型、非文学文本时,借用双语平行文本,可以实现教学的真实化,弥补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师知识的局限,解决学生双语转换能力弱的问题。如例1中,是关于排球运动中发球的一段文字,有比较专业的排球术语:serve underarm or overarm(正面下手/上手发球);while airborne(单手击球使球从网上飞至对方区域);rally(比赛);“side out”(接发球); rotates one position on the court(按照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对于不了解排球运动规则的学生,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网上搜索,便可获得各种类似的排球发球的中文文本,再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以上术语。
同样,在汉译英翻译中,学生通过借助译入语(英文)平行文本,不仅可以获取相关的专业术语、模仿文体风格,而且还可以通过借鉴恰当的表达,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扩充百科知识,从而起到模仿学习的效果。
3.互习中提高自信、培养多元能力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译文。教师将5个小组的译文并排放在一个word 文档中,如表1所示。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译文共同讨论。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译文得到肯定,当大家指出其中的不足,并说明原因时,他们也会虚心接受。这个环节也是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环节。大家会因为没有译出像其他组一样好的句子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会为自己组某一字词处理得恰当而感到欣喜,为全组成员的共同付出而相互鼓励。
这种译出语平行文本比较分析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既是伙伴互习(peer review)过程,也是一个反思、向榜样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取间接经验,也符合Zanettin所提出的翻译意识的培养途径,即借助平行语料库学习,形成翻译的“意识”“反射”和“应变”[7]。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一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这一学习模式使他们克服了对科技文体翻译的“畏惧”心理。学会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更重要的是,在接收、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平行文本,掌握了职业翻译技能,培养了自学能力。
专业能力是MTI研究生的基本职业技能,是保证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是实现这一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21世纪翻译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课已经“形成了面向翻译能力发展的当代课程观,确立了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关注文本能力、主题能力和文化能力的立体化课程目标”[26]。
组织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但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本研究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小组协同合作下的平行文本参照仿习和学生译文平行文本对比互习”的工作坊式教学思路。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职业化时代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2013-12-27)[2017-01-08].http://cnti.gdufs.edu.cn/info/1006/1094.htm.
[2] 穆雷,沈慧芝,邹兵.面向国际语言服务业的翻译人才能力特征研究——基于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100强的调研分析[J].上海翻译,2017,(1):8-16.
[3] 冯全功.职业翻译能力与MTI笔译教学规划[C].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2009.
[4] 平洪.坚持需求导向,借鉴国际经验,提升MTI办学水平——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5年年会综述[J].中国翻译,2015,(5):71-73.
[5] V Pellattk,K Griffiths,S C Wu.Teaching and Testing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M].Oxford,New York:Peter Lang AG,2010.
[6] 陈德用,张瑞娥.MTI教学与翻译行业的接轨现状与出路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6):100-103.
[7] 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8] 单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大连高校MTI为例[J].语言教育,2016,(2):2-7.
[9] 尚亚宁.我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7):71-75.
[10] 郑悦,梁丽肖.河北省翻译硕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2):127-130.
[11] 周亚莉,蒋雪芳.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8-143.
[12] 穆雷,仲伟合,王巍巍.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2013,10(1):89-94.
[13] 王惠.“精加工”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15,(1):50-54.
[14] 谭芳,杨永和.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15,(2):53-57.
[15] 岑秀文.基于网络和工作坊的非文学文本汉译英仿写教学法[J].上海翻译,2008,(1):58-61.
[16] 温建平.信息化背景下协作共享翻译教学模式探讨[J].上海翻译,2015,(4):51-54.
[17] 李艳.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J].上海翻译,2015,(3):57-61.
[18] 王树槐.翻译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19] 肖红.“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39-142.
[20] [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1] 李小撒,柯平.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13,(2):48-52.
[22]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3] Guo Peiying.Learning by doing gets better results[N].英文21世纪,1999-03-10(5).
[24] [美]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5]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6] 贺莺.整合型翻译课程设计假设模型研究[J].中国翻译,2015,(3):53-58.
【责任编辑马俊】
StudyontheProfessionalCompetenceDevelopmentofMTIMajorsunderWorkshopAtmosphere
GUO Pei-ying, LI Qiang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Training MTI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majors with integrate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alent cultivation. According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teaching mode under workshop atmosphere, in which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n in smaller groups and the students will acquire skills based on input-and-output parallel text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MTI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tus was analyzed; the teaching mode was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 and the feasibility were illustrated with theories of social learning and constructionis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of MTI majors; workshop; teaching mode; learning theories
2017-02-10
陕西科技大学科研项目:基于MTI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翻译教学实践与研究(JG201607)
郭佩英(1964—),女,陕西泾阳人,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师发展和翻译研究。
H315.9
:A
:1009-5128(2017)18-00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