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个案研究

2017-09-21 06:54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环境

刘 原

(渭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个案研究

刘 原

(渭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是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难题、促进特殊教育创新与变革、实现特殊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受制于当地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整体水平不高,但是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成功案例。以陕西省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个案,综合运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信息化软件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四个方面展开深入调查,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不足,提出优化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对策;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不断加大特殊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热心公众积极捐资助学,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明显进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但总体来看,现阶段还存在办学基础条件薄弱、农村残障学生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和特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整体水平偏低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1]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全面发挥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创新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与作用,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难题,实现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严重滞后,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困难与挑战。虽然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但是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成功案例,陕西省安康市阳光学校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安康市阳光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研究个案,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分析存在的不足,也反思过往的建设并谋划未来的发展,希望研究结论能够促进西部地区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对象、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安康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经济、社会、教育与文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2015年全市GDP总值和人均GDP排名在陕西省10个地市中均位居第8位[2]。安康市阳光学校是安康市目前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在校学生221人,设有聋哑班、启智班、康复班和职业班共18个。经过3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阳光学校创出了一条适应贫困山区发展的特殊教育新路子,形成了集“学生康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于一体的办学格局,先后被国家和陕西省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示范特教学校”“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安康市阳光学校历来重视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在2000年之前没有教师办公电脑和计算机机房;2001年在香港烛光基金和宣明会的捐助下配备有3台投影仪和一个40台电脑的计算机机房;2005年学校建成8间多媒体教室并正式接入互联网;2006年学校将全部18间传统教室改造为多媒体教室;2009年学校更换机房电脑、购置教师办公电脑并正式上线运行校园网;2012年学校为教师配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并开通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2016年学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370余万元,进行大规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改造与设备升级,已经完成电子阅览室、录播室、PAD教室和监控中心等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此外,学校还同期完成了400余万元康复教育设备的招标任务和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项目的前期设计论证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安康市阳光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具有非常高的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和借鉴性,可以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典型案例来总结和推广。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个案研究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安康市阳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基本信息资料[3]。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后首先与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校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态度和领导者的信息化领导力,访谈时间约为60 min。然后研究者进入课堂教学现场,一边了解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真实现状,一边观察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的真实场景,做好详细的过程观察记录。最后利用课间和午间休息时间让教师填答调查问卷,并与教师进行深入的访谈与交流,以验证研究对象问题回答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过程的实施

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六要素模型设计了由教师个体特征、信息化硬件环境、信息化软件资源、信息化教学行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五方面内容构成的调查问卷。研究者于2016年4月21—22日深入安康市阳光学校现场发放专任教师调查问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14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14位受访教师的性别、教龄、学历情况详见表1。此外,研究者在调研过程中还深度访谈了1位校长、1位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学科教师,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表1 受访教师的性别、教龄和学历情况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信息化硬件环境

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12位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条件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也有1位教师表示不太能满足,还有1位教师表示无法满足。下面就信息化教学环境、办公环境、网络环境和学习环境做进一步调查与分析。

1.信息化教学环境

一是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学校对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环境改造始于2006年,当初的配置是台式电脑加液晶投影仪,目前学校为每间教室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电子白板、大屏幕触控一体机、无线投影宝为主。二是计算机机房建设。2001年香港慈善机构为学校捐赠40台电脑用于计算机机房建设,2009年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与要求对机房进行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2016年又购置了20台电脑一体机用于标准化计算机机房扩建。三是录播教室建设。2016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新建了一间设备齐全、功能强大的录播教室,为教师校内开展公开示范课活动和远程开展在线网络研修活动提供平台支持与条件保障。总之,学校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教学需求对老旧环境和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一直致力于为教师创建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便捷化程度更高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2.信息化办公环境

信息时代教师开展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教育教学活动和在线学习、网络研修、互动交流等专业发展活动,均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支持。自2009年以来,安康市阳光学校一直致力于改善教师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与条件,按照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需求紧迫程度,分批次逐年解决教师的办公电脑问题。经过7年多的持续建设,目前学校为每位教师配置有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所有的电脑终端均能够接入互联网。

3.信息化网络环境

安康市阳光学校早在2005年就开通了互联网服务,由于当时学校能够上网的计算机数量不多且受制于电信公司的整体宽带速度,学校开通使用的是2M电信宽带网络,后面逐步提升到4M、10M和20M,现在使用的是100M电信宽带网络。为了方便连接各自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教师基于现有的办公条件和互联网环境,通过无线网卡、软件虚拟等方式在每间办公室、教室等空间内建立有WIFI连接。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网络环境较好,11位受访教师认为备课时上网非常方便并且网速很快,也有3位教师认为虽然可以上网但是不方便、网速较慢。

4.信息化学习环境

一方面学校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环境条件,安排部分残障程度较轻的学生到机房开展上网阅读、远程聊天、在线游戏等活动,但受制于教师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活动开展规模较小,频率也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为学生建设新的无障碍信息化学习环境,2016年初购置了40台一体机用于新建学生电子阅览室。此外,学校还投资4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康复教育设备,将残障学生的教育、康复、医疗三者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帮助残障学生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发展优势、培养能力和融入社会。

(二)信息化软件资源

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是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支持,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残障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涯体验”,健全的制度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积极性。[4]下面进一步从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制度资源三个方面开展调查与分析。

1.信息化教学资源

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数量,仅有1位受访教师认为非常充足,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有3位教师认为资源数量较多,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也有7位教师认为资源数量一般,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还有3位教师认为资源数量很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10位受访教师表示主要从互联网获取免费开放的素材资源,3位教师表示直接使用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1位教师能够结合教学主题自行设计开发教学资源。虽然学校已经由教导处主导设计和开发有校本教学资源库,但是资源数量有限,类型也比较单一,数据库平台服务能力也不强,导致教师的校本教学资源库使用率偏低,后续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

2.信息化学习资源

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用于帮助残障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丰富课余生活和增长生活经验。近年来安康市阳光学校坚持让教师组织学生到计算机机房,并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搜索与学习、生活、能力发展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普遍反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帮助也很大。2016年学校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为学生建设有全新的电子阅览室,购置了大量的电子图书,同时配置有电子图书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管理。校长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学校将会更加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无障碍信息化学习环境,以满足全体残障学生特别是有能力、有基础、有条件的残障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和发展能力。

3.信息化制度资源

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是教育信息化模型的六个构成要素之一,2011年学校就已经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激励机制与配套措施,将其与教师参观交流、外出进修、年度考核、绩效分配、职称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总的来看产生了一定的实效,大部分教师能够结合各自的任教课程尽可能多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但也有部分教师受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残障学生能力基础的影响与制约,活动开展的整体情况还不够理想。学校也希望将这些机制与措施落到实处,让每位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发展。

(三)信息化教学行为

下面从教师信息化教学态度、环境倾向、影响因素和现实困难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

1.信息化教学态度

关于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认识,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12位教师表示能够明显提高,有2位教师表示略有提高。关于是否愿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问题,有8位教师表示非常愿意,有6位教师表示比较愿意。关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具体使用环节,14位受访教师均表示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使用,其中还有11位教师表示在课前备课时也会使用,有1位教师表示在课后与学生网上交流互动时使用。至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有2位教师表示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全部采取信息化教学方式,有11位教师表示经常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还有1位教师表示偶尔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不难看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愿非常强烈,态度也十分积极,但实际行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信息化教学环境倾向

不同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与优势,同时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不同要求。教师在选择信息化教学环境时,既受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的制约,也受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10位教师首选传统多媒体投影教室,有3位教师选择电子白板教室,有1位教师选择计算机机房。由此可见,教师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没有形成使用电子白板、大屏幕触控一体机等新型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习惯。虽然信息化教学设备不是越新越好,但毋庸置疑,新型信息化教学设备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与功能优势,而传统多媒体教学环境存在交互性不强、智能性不高等不足。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综合考虑现有条件设施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既有利于帮助教师合理处理各因素的影响,也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10位教师将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设施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列为首要影响因素。排在第二位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备课准备过程过于麻烦,各有8位受访教师做出该选择。按照教师选择频数统计由高到低顺序,其他的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依次为有无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学校信息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具体频数对应为5人、4人、3人、3人和1人。

4.信息化教学现实困难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必然会受多方面困难的制约。调查结果显示,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9位教师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与精力不够列为首要困难,有8位受访教师选择缺少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教师选择频数统计由高到低顺序,其他困难依次为信息化硬件环境设施不足、教师不善于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意图、信息技术对教学实质性帮助不大和教师不知道如何查找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下,教师基于个体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化学科知识,设计、组织并实施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和保障。[5]由此可见,教师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与教师访谈交流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安康市阳光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信息化教学执行监控能力偏低等。参照郭炯等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六阶段”模型,研究者认为该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处于明白阶段并正在向熟悉阶段转化。[6]下面就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逐一分析。

1.培训形式

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学校则主要负责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在14位受访教师中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培训的教师人数分别为6人、8人、7人和1人,对应比例为42.9%、57.1%、50.0%和7.1%。具体到近两年教师接受培训的情况,有5位教师参加过2次培训,有3位教师接受过一次培训,还有6位没有接受过培训。由此可见,安康市阳光学校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并不多,但整体来看参加的培训级别和水平还比较高。

至于具体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组织形式,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7位教师希望采取远程、集中和校本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形式,有7位教师希望采取集中培训形式,有4位教师希望采取校本培训形式,有1位教师希望采取网络培训形式。众所周知,每种培训形式既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所以将两种或多种培训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不仅有助于发挥各种培训形式的优势与特点,同时也能够弥补其他培训形式的缺陷与不足。可以说,混合式培训形式是教师培训理念更新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培训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教师需求最为迫切的培训内容是信息化教学设备操控能力,有12位受访教师做出该选择。究其原因,因为随着学校不断改造和更新信息化教学环境,大量的电子白板、大屏幕触控一体机、无线投影宝等新型信息化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教师现有的能力无法满足新设备的操控能力需求。排在第二位的是常用软件操作能力培训,如办公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网络教学软件等,有9位教师做出该选择。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有7位教师做出该选择。最后是信息化教学理念和网络教学资源处理能力,各有4位教师选择该选项。由此可见,现阶段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具体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对于抽象的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培训需求较少。

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组织形式,14位受访教师也提出了各自的需求与建议,各有13位教师希望以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和实地参观考察的形式来开展,有11位教师希望通过同行介绍先进经验并共同研讨的形式来开展,有10位教师希望通过案例评析的参与式培训形式来开展,有8位教师希望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方式来开展,有5位教师希望通过聆听专家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开展,仅有3位教师希望通过专题沙龙和网络研修的方式来开展。在14位受访教师中仅有3位参与过网络研修活动,由此可见网络研修方式还没有被广大学科教师所接纳和使用。

3.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手段与方法。整体来看,安康市阳光学校各学科教师特别是参加过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不仅能够全面认识到培训考核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也能够深刻理解不同的考核方式对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6位教师建议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另外各有5位教师建议采用教案设计与现场说课、撰写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讲授精品公开示范课的方式来开展培训考核,也有3位教师建议在将培训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撰写论文的方式开展培训考核,还有2位教师建议直接采用检查各类培训过程材料的方式来开展培训考核。此外,在14位受访教师中有8位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有6位教师认为有一定帮助,没有教师选择“没有太大帮助”或者“完全没有帮助”这两个选项。由此可见,现阶段各学科教师关注和重视的不是培训结业证书,而是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训以致用、学训结合、注重提高、重在发展”的培训目标。

四、总结与展望

2001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社会宣传和学生评估诊断、康复训练、缺陷补偿等方面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特殊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功能和作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和办学成就。现阶段仍然面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无障碍学习环境建设薄弱、医疗康复设备落后等发展难题与困难。因此,本文结合安康市阳光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开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促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发展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全面落实信息化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

首先,要落实信息化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经费。一方面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特殊教育办学经费投入,同时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与条件,与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开展有关的项目合作,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再者,学校可以主动联系慈善机构和公益基金,积极寻求慈善基金资助来促进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

其次,要制定信息化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和规划,制定5~10年内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规划,确保各特殊教育学校在加快推进信息化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时实施有蓝图、执行有规划、行动有依据、操作有标准。

最后,要出台信息化无障碍教育环境的建设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和特殊教育学校不同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出台信息化无障碍教学、学习、康复、医疗环境建设标准;要妥善处理好新设备购置、老产品淘汰和旧环境改造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尽量让所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发挥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效果和效率。

(二)加快开发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部应该像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那样,加快推进国家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工作,加快开发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标准化的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特殊教育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等可以全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通过标准化的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既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下载和利用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平台上与同行交流与分享;三是通过标准化的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部分残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与课程学习、生活常识、经验增长有关的主题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补偿缺陷和发展能力;四是通过标准化的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家长也能够获取有关的资源信息并进行学习,有利于帮助家长更加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和残障学生康复训练。

笔者认为,各级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国家级平台开发是一项迫在眉睫且极具意义的重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予以重视,牵头组织,积极协调,争取又好又快地完成此项工作。当然,除了开发基本的与学科课程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外,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大力开发信息化康复资源和信息化医疗资源。此外,有能力、有基础、有条件、有水平、有信念的教师应该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三)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实效

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学科教师是全面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切实保障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核心主体,而信息化教学能力又是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7]。因此,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非常有必要也迫在眉睫,在强化培训的同时要全面提升培训实效。一方面,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结合《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制定和出台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专项培训计划,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培训,为骨干教师在基层开展校本培训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建立由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家、医疗康复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等群体构成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共同体。另一方面,培训组织者要切实做好培训前期的教师需求调查和能力摸底工作,为后期开展精准化的分批、分层、分科培训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培训组织者要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型培训方式,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优化组织培训过程,科学考核培训效果,既要注重培训结果,更要重视培训过程。

(四)全面拓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渠道途径

特殊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经费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效益显现慢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资效益,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人员、学科教师、残障学生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积极参与,通过全面拓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渠道与途径来实现。[8]

管理人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和加强个人终身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和发展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与水平。特别是现阶段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来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决策能力与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与消耗,扩大学校的领域影响,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

学科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和加强个人终身学习,能够在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操作使用过程中来锻炼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操控能力,通过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来支持自己的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进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在线学习、网络研修等活动来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残障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和加强个人学习,既有利于学习课程专业知识和丰富生活经验,也有利于补偿缺陷和开发潜能,还有利于发展能力和融入社会。以计算机技能为例,残障学生既可以将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也可以将其作为一门技能来培养,还可以作为一门职业来发展。同时,残障学生还可以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促进其他职业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Z].〔2014〕1号,2014-01-08.

[2] 2015年陕西省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EB/OL].(2016-02-19)[2017-05-16].http://www.phbang.cn/city/152364.html.

[3] 钟柏昌,黄纯国.个案研究的分类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评析[J].教育研究实验,2015,(2):13-17.

[4] 郭炯,钟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4):26-35.

[5] 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

[6] 郭炯,何亚会.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个案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3):53-59.

[7] 李建珍,冯利珍,袁玉飞.国内TPACK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102-108.

[8] 杨方琦.陕西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6):15-24.

【责任编辑曹静】

ACaseStudyonth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SpecialEducationinWestRegionofChina

LIU Yua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ccelera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progr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driving speci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based on speci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to break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eci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ause. Subject to the local social, econom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west region is compar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the overall level is not high. However, a number of typical successful cases have emerged recently. This paper takes on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with a combination of site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makes a profound investigation on the school informationized hardwar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ized software resources, teachers’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behavior and teaching ability, summariz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proposes optimiz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this school. Meanwhile, it provides some experience and the practical reference that enable other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the west region to accelerat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west regio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case study

2017-06-19

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15Z073)

刘原(1983—),女,湖北宜昌人,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研究。

G76

:A

:1009-5128(2017)18-0055-07

猜你喜欢
信息化培训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