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aker叙事特征因果情节设置看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建构

2017-09-21 06:53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译者原文建构

程 墨 芳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

从Baker叙事特征因果情节设置看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建构

程 墨 芳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Mona Baker 提出的叙事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新闻翻译过程中,由于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使得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新闻编译中受到了一定限制。通过对Baker叙事特征之一——因果情节设置的阐释,将操控叙事与新闻翻译很好地结合起来。译者将源语新闻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解构,以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充分发挥其译者主体性,建构出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译文文本,以达到重建新闻叙事的效果,为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叙事;新闻翻译;因果情节;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随着译者主体性地位逐渐得到认可,许多翻译研究者逐步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延伸到了新闻翻译领域中译者主体性的探讨。但是,由于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客观、中立,使得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性。相比于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在新闻翻译中的发挥空间缩小了。尽管秉持客观、中立、真实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基本准则,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同国家、不同的机构组织很难在立场上保持中立和公平,他们将各自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立场间接地隐藏在新闻报道之中,各国的新闻编译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源语新闻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写”。[1]这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又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情景之下,如何在新闻翻译中恰如其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使其能动性和受动性达到辩证统一的结合,是很值得新闻编译者和翻译研究者进一步探讨和学习的。

英国理论学家Mona Baker 将社会学与认知学相结合,提出了叙事理论,使得翻译研究走出了目的论的研究视角,以崭新的多元化的角度研究翻译。2008年Baker在其《叙事与冲突》一文中,明确阐释了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和驾驭,还可以通过译者的有效操控,构建出与原文结构内容完全不一致的叙事。这种崭新的叙事理论为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崭新的理论依据。在著作中,Baker 提出了四种译者常用的重建叙事构建方法:时空构建、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再定位。[1]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将隐匿在原文中某些内容进修“修改”,达到重建叙事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新闻编译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操控叙事的特征达到重构叙事的效果。而作为叙事特征之一的因果情节设置对新闻翻译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Baker曾经指出:“叙事就是在时间之流中以某种因果方式组成的故事,使我们在现实世界做出符合道德的决定和行为。”[2]148在新闻翻译过程中,译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对原文中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解构,结合自身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最终建构出异于原文的叙事。

二、Baker叙事理论

在文学和史学界,叙事(Narrative)被看作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A Mode of Representation),最简单的意思,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3]影视创作中,所谓叙事,简单说就是讲述故事。具体而言,叙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叙述和故事,或者说“讲什么”和“如何讲”。而Baker 的叙事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学和交际学的基础之上,与文学中的叙述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对叙事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解读:“叙事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而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3]这种概念转变很大程度地影响了Somers 的叙事理论。因此她提出了叙事身份这一概念并且批评传统结构主义抹杀了社会身份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味地按照民族、地域等标签划分社会群体。叙事身份的提出为Baker的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Baker认为叙事理论并不看重本质论和抽象的范畴,诸如性别、民族等;相反,叙事理论认为我们在现实社会与政治冲突中的立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果推理模式不同,则叙事也不同。[2]150Baker指出:“叙事是指它在社会学与交际理论中的概念,而不是它在叙事学或语言学中的概念,目的是探索翻译参与这些叙事过程的方式。”[4]77翻译中的叙事也同其他叙事一样,不仅描述现实,还建构现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时刻都处在各种叙事的包围之中,同时也通过个人叙事和再叙事来发展甚至改变公共叙事。译者也不例外,与普通的叙事者一样,将翻译的过程看作是个人叙事对原文的一种转化和表达,通过翻译的形式对原文进行再叙事。

三、操控叙事特征与新闻翻译

叙述概念的提出是在社会学和交际学的基础之上,并对处理翻译中的各种冲突现象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在社会学研究者看来,叙事是人经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的主要方式。[5]正是通过叙事,人们才能更好地洞察事物的本质,了解一个事件背后的真相。叙事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在众多形式之中,新闻叙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叙事对人们理解和认知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不同的组织机构都通过不同的叙事形式将自己的心声和态度潜藏在新闻报道之中。

新闻叙事的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冲突问题。由于自身时效性、客观性的特点,使得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Baker提出的常用叙事操控方法为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保障。在Baker阐释叙事的主要特征时,Somers & Gibson所提出的四个特点,即时间性、关联性、因果情节设置以及选择性采用被Baker很好地加以引用,如图1所示。

图1 叙事特征示意图

首先,时间性是叙事行为的首要重要组成部分。其意味着先后次序是经验阐释过程的一个组织原则。故事叙述时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是读者必须要了解的。[4]其次,叙事呈现的顺序性能够影响读者对其内容的理解,因此对于叙事来讲,顺序性也是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对于关联性,Baker则认为人类思维必须能够理解相互关联的事实和叙事。

正是由于叙事固有的特点,在所有的翻译行为中,译者和人种学家都需要通过做出部分或者全面的建构,并将这些建构置于另一个新的时空背景之中,以重构新的叙事。[4]87Baker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因果情节设置模式可以由此巧妙地改变,即通过轻微的变动累计效应而改变对原文叙事元素的权衡。”[4]90关于选择性采用这一特点,Baker采用了Somers & Gibson的观点:“叙事也是在一定的评价标准基础上合理建构的。”[6]在一些时代气息格外强烈的文本中,译者经常对素材的某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省略,对原文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采用。

四、因果情节设计下译者主体性的建构

针对因果情节设置这一叙事特征,Baker也展开过深入探讨,她认为:“因果情节设置是整个叙事构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特点。只有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才能对事件的结果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析,最终的结论也具有说服力。”[4]96在新闻编译过程中,如果因果情节设置积极参与了翻译构建过程,可能很大程度上会重新改写原文的叙事,使译文中看不到原文的痕迹。

(一)标题建构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够简明扼要地指出新闻的主旨和各方的观点倾向,很多时候,标题就是一篇报道核心内容的浓缩和精华。对于同一篇新闻源稿,在编译的时候,译者可以通过因果情节设计,重建标题叙事,达到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

例如2017年3月12日韩国英文电视频道阿里郎电视台官方网站播出了一则名为“Korean Businesses Affected by China’s THAAD Retaliation”的报道,报道中指出到韩国济州岛参观的3 400名中国游客集体拒下邮轮的事件。然而这篇由韩国英文电视台报道的新闻在编译者整合原文信息之后,改变原文因果情节设置,将中文报道的题目改译为“韩媒震惊!3 400名中国游客拒下济州岛国际邮轮”。在题目上,与原文的内容差之千里。

在韩国媒体的英文报道题目中,直接指出了此次事件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国内的一些所谓的“报复”情绪,才会出现游客们拒下邮轮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使得韩国经济遭受影响。而在中文的新闻报道中,编译者巧妙地重新整合了因果关系,将结果作为标题直接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弱化了英文报道的语气。

又如在2013年10月17日,日本JDP网站刊登了一则标题为“PM Abe sends offering to controversial Yasukuni shrine,refrains from visiting”的新闻,意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取消了今年靖国神社的参拜行程,派特使参拜。这则源语新闻被人民网转载后,中文题目变更为:“安倍取消参拜靖国神社示好中韩?实为延长任期以便修宪”。 同样的报道内容,新闻标题却大相径庭。中文的报道中,题目直截了当地指出安倍此次取消参拜靖国神社的最终目的并非安慰中韩,而是为自己的连任做准备。站在不同的立场,对于同源报道,人民网的编译者改变了源语新闻的标题构成,以因果构成的方式重组叙述结构,使得中文读者直接了解安倍行程安排背后的真实目的。

(二)内容建构

在Baker 提出的四种翻译建构策略中,选择性采用和因果设置在新闻翻译中被广泛采用。因为明确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让我们彻底弄清叙事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理解,继而采取恰当的态度去对待。因此,在叙事维度下,除了新闻标题,新闻内容在翻译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因果情节设置来进行适当的干预。因果关系假若发生任何改变,必然引起当前叙事格局的变化,甚至改变原来叙事的侧重点,如例1所示。

原文:

中国积极倡导树立亚洲的安全观

中新社新加坡6月1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1日在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作题为“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亚太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中国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也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中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设力量、积极力量、正能量。”王冠中说。

王冠中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得到了广大亚洲国家的广泛认同。(来源:中新社)

译文:

China advocates,implements security concept for Asia

SINGAPORE—China advocates and carries out a security concept for Asia in real earnest,and stands read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seek Asian security that is established,shared by and win-win to all,said Wang,deputy 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of China.

“The security of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to that of Asia since China is a constructive and positive force for Asia’s peace and security,” Wang said.

The event is a multilateral forum organized by the London-based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Chinese President XiJinping has recently put forth the security concept for Asia featuring common,comprehensive,cooperative and sustainable security at…

“This concept has been widely acclaimed by the Asian countries,”the senior military officer said.

Wang said China is a constructive,active and positive force for Asia’s peace and security because China goes for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He also emphasizes that China will never contend for or seek hegemony and foreign expansion.(China Daily)

在中文报道的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了亚洲的安全与稳定对于世界格局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将和其他亚洲国家一起,为亚洲的共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英文的报道中,最后部分内容则再次重申了中国在维持亚洲安全稳定方面的立场和决心,即“由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因此,中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设力量、积极力量、正能量”。“中国永远不会称霸,不会扩张。”相比之下,英文报道将中国力求和平发展的决心表露得更加坚定。译者合理运用了因果情节设置,将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从宏观到具体一步一步地阐释了出来,展示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亚洲的和平及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上,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出的坚定表率。

在涉及重大会议新闻的报道时,中西媒体报道的立场、角度和维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新闻来源,西方报道在编译时甚至会打破原文的叙事结构,以新的新闻本位视角重建原文的叙事。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开幕时,中西方就同一新闻原文做了截然不同的编译对比,如例2所示。

新华网原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创美好未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总结十年工作时,胡锦涛强调,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新华网 2012-11-08)

西方媒体编译如下:

China’s Communist Party Opens Pivotal Congress BEIJING (AFP)

China’s all-powerful and secretive Communist Party on Thursday officially opened its 18th congress to unveil a new slate of leaders who will oversee the world’s number two economies for the next decade.

Party number two WuBangguo declared the congress open inside Beijing’s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where more than 2,200 delegates will meet for a week and install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as the party’s new general-secretary.

Following the opening,President and current party chief Hu Jintao began a nationally televised address on the party’s performance since the last congress in 2007.

“We have overcome numerous difficulties and risks and achieved new successes in building a modern,prosperous society,” Hu said,after being clapped onto the stage and bowing to the massed ranks of delegates.

But Xi,the son of a revolutionary hero who has been Hu’s heir apparent since 2007,will take over at a challenging time with China facing a rare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arty fractured by top-level scandal. (法新社2012-11-09)

中西方对同一新闻来源,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叙事结构。中方报道篇幅较长(例子中原文有所省略),全面地罗列了事实和会议的要点。报道客观中立,并且是按照会议的时间顺序对会议中的事件进行了陈述,并无评论。然而在法新社的报道中(原文有所省略),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报道风格和叙事内容。在编译结构上,作者按照“新闻本位、受众视角、可读性”三个方面展开内容,以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作为会议新闻报道的衡量标准。开篇就直接点出了新闻的看点——领导人换届。其后的篇幅中,用词和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篇西方报道的中心内容则采取了因果情节设置的方式展开论述。文中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国内外的形势,而这些内容并没有出现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中。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新闻编译报道从理念、角度、篇幅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报道采用因果情节设置的方法来展开论述,将原因作为有价值的看点来展开叙述。报道从结构到内容都完全打破了原有中文报道的叙述理念,以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来展开叙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五、结语

新闻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编译过程中,译文的建构过程对新闻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东西方媒体立足于本国实际,在新闻编译传播过程中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性。在新闻编译过程中,因果情节设置法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叙事重建的过程中,译者充分利用因果情节设置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得新闻编译活动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之间不断创新着价值。

[1] 陈颖.从Baker 叙事角度探究新闻翻译中的建构[J].海外英语,2016,(3):95-97.

[2] 高金岭,郭红.蒙娜·贝克翻译思想撷英[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

[3] Somers Margaret R.Narrativity,narrative identity,and social action:Rethinking English working-class formation[J].Social Science History,1992,16(4):591-630.

[4] [英]Mona Baker.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M].赵文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Polezzi L.Rewriting Tibet:Italian Travellers in English Translation[J].the translator,1998,4(2):321-342.

[6] MacIntyre A C.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J].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8,51(1):373-375.

【责任编辑马俊】

AStudyoftheConstructivenessofTranslator’sSubjectivityinJournalismTransl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CausalRelationshipinNarrativeFeatureTheoryProposedbyMonaBaker

CHENG Mo-f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narrative theory proposed by Mona Baker contributes a new way to the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 In journalism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s restricted, to some extent, by the principles of truthfulness and timeliness featured by news report. The paper combines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and news translation tog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usal relationship—one of the features of narrative theory proposed by Baker. Based on the native language culture, the translator first fully plays his subjectivity by analyz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contained in the source text and then makes a new translated-text suitable for the target reader, which successfully reaches a reconstruction of journalism narrative translation and contributes a new horizon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journalism translation.

narrative; journalism translation; causal relationship;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017-04-12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与意义建构研究(15JK1238);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陕西省航空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径研究(17JMR10);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英汉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研究(14SKZD011);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高校外语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研究(17GJHZ09)

程墨芳(1982—),女,山东胶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泰国博仁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H315.9

:A

:1009-5128(2017)18-0081-05

猜你喜欢
译者原文建构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英文摘要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