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丽影
摘 要:小学音乐是培养儿童音乐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小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难以管理,课堂注意力不能集中,将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基于此,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让儿童课上专心致志,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元化策略;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共同探索的问题,家长望子成龙,教师盼生成才。小學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培养儿童音乐审美能力、构建生活情趣的重要环节,并且,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尤为必要。为此,我们引入了多元化教学理念,本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原则,加之科学的教学分析,望能在实践中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
一、以故事情节,导入音乐教学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教学主题的导入奠定良好基础。从作战的角度来看,这就像是在排兵布阵,唯有提前做好部署,方能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在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儿童喜爱听故事的心理,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主题创编成一个教学故事,或者与小学生以前听过的某个故事联系在一起,通过架设信息的桥梁,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音乐《小瓜棚》一课时,要想激发小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联系本课的音乐歌词“闻到那花儿香,听见鸟儿鸣”“我种的瓜有多么香,十里以外香味浓”等,创编一个“夏日瓜棚纳凉”的小故事,在课堂教学前讲给小学生听。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有效集中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利条件。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刺激多种感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是随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式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可以说在教育改革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它改变了传统教师枯燥讲说式教学,将更多趣味性、生动性的图片,配合以文字、声音信息动态呈现给受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刺激了学生,让知识的传递不再单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灵动的歌曲一旦响起,能够给予人丰富的联想,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动画方式展现音乐意境尤为必要。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小学音乐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相关内容时,其中就涉及到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塔吉克的节日》《那达慕之歌》等等,少数民族的歌曲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载歌载舞,气氛欢快活跃,而这就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歌曲时,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活动以视频的方式有效展现出来,弥补教师三言两语说不尽的民族活动面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听音乐,散思维,绘图像
通过聆听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我们可以很好地将儿童想象力调动起来。因为,音乐歌曲中的歌词有部分都是关于自然风景,或者是人物活动的因素,这些都是激发人们联想的导火索,比如,当歌词中涉及到“海岸”的时候,首先,我们将会想象到大海的辽阔,其次还有展翅飞翔的海鸥、欢快游动的鱼群等等,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歌曲的聆听对于激发儿童想象和联想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发散学生思维,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动手绘图活动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教学完小学五年级音乐《拉萨谣》一课后,学生必定能够通过歌词中的“美酒”“鼓声”等对西部风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在大脑中构建西部人民欢声笑语、日常活动的画面,在基于这种画面美的情境下,我们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将脑中画面现实化,借助绘画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一则,让小学生思维积蓄的画面得到了宣泄,二则,培养了小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动手绘图能力,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概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教学模式固定化、模式化。为此,首先,应当积极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向导,其次,积极尝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入手,切实引导儿童学习音乐,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其对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进一步认识和提升,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程义书.探究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J].中国新通信,2016(8).
[2]贺妹文.浅谈运用多媒体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