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思考

2017-09-18 11:44黄桃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

黄桃红

[提要]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要在政策保障基础上,以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编号:2015CB26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6日

一、深化校企合作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必然性

(一)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上述文件精神,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上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升级,社会需要更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势必要符合新型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动向,就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向灯。在这种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是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政行企校实现共赢的必然选择。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人才培养。同样,行业协会、企业等的发展和壮大也需要人才作支撑,离不开高职院校为其输送高技能人才。深化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政行校企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局面,才能实现政校行企的共赢。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政府为主体的办学体制缺乏活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绝大多数是政府主办的,各级政府既是举办者又是管理者。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逐步地简化各种行政审批手续,但在战略规划、依法行政、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等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缺失。高职院校一方面缺乏办学自主权和相应能力,另一方面拥有事业单位身份无法直接感受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办学缺乏活力。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将校企合作不好的责任推给企业。

(二)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和良好的合作效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变革出现自上而下的态势,具有以政府行政行为为主的纵向约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的主管部门与所属高职院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还表现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严格的科层管理特征。学校建立、经费投入、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到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后勤服务等,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办事的运行机制,削弱了其与市场、与社会的联系,这就缩减了制度创新的空间。在高职院校内部,由于缺乏办学自主权,其发展往往是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严格制度框架内进行的。由于教育资源按权力分配,高职院校要花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非教学科研性的事务,大量资源被用于学校的非生产性行为。由于学校缺乏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教师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广大基层教师、员工以及学生的民主监督权力、制衡作用发挥不足,压抑了制度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政府和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相对而言,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所要承担的责任偏小。此外,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获得利润,因此企业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会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开展。基于这样的事实,校企合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益分配机制。如果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有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尤其是企业,能够获得满意的利益分配,那么企业自然就会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而不是目前出现的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很主动而企业并不积极“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境况。

三、推进校企合作與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措施

从高职教育的办学起点,经教育教学的育人过程,到育人过程结束的就业,校企合作应贯穿始终。校企合作在运行中修正和不断完善,反馈到下一个教育教学循环,形成长期合作的良性循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趋势,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力。宏观上上简政放权,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微观上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和学校治理结构,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一)以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开放高职教育供给市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应对新常态的战略措施得到了各方共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制度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响应国家号召,提出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要求。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是指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不同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从而形成的职业院校。相对于教育学意义而言,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经济意义更大。评它意味着允许更多民间资本将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承担职业教育服务生产的任务。相对教学改革而言,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建设的治理意义更大。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改革并不直接作用于教学改革,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的资本结构改造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社会资本进入必将淡化公办高职院校事业单位身份意识,更多追求效率和收益。在此目标下,混合所有制的高职院校必然要自觉融入产业中,自觉适应企业的需要。这种自觉性正是校企合作的基础。endprint

(二)以经费政策调整为抓手,促进高职院校的优胜劣汰。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政府和学生个人是其成本的主要分担者。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生产者,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其教育教学质量,也会花费更多教育成本。高职院校的经费保障程度直接影响其校企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以扶优扶强为目标进行经费政策的調整,必然会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扶优扶强为目标的经费政策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高职教育政府采购机制,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地方政府应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将财政资金安排给有效的高职院校,而不论这些高职院校是公办还是私立的。地方政府给高职院校拨款,可以这两个效益为依据设计拨款标准,即根据招收本地学生人数拨款和本地就业学生人数拨款;二是放开高职教育收费限制,允许高职院校自行决定收费标准。在此制度下,高职院校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教育的成本质量自行定价,学生可根据价格信息选择学校和专业,政府只对学生进行资助而不对学校拨款。

(三)以高职院校决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校企合作体制创新。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创新,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知名企业合作,组建学校层面上的理事会。理事会的主要功能是审议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各方关系,聚集各方资源,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在理事会的指导下,负责相关具体制度的建设和具体措施的落实。通过建设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理事会管理体制,学校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四)以健全的运营管理模式为重点,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各方合作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管理运营模式。在学校理事会的指导下,理事会秘书处负责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并对各校企合作创新项目进行沟通与协调。各校企合作创新项目也要建立董事会等管理体制,并在董事会等的指导下,成立各创新项目的管理办公室,对校企合作创新项目的实施和运营进行监控和绩效测评,以确保校企合作创新项目的有效开展。通过学校、二级单位和各创新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运营模式。

(五)以完善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第一,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以及二级单位校企合作分组织。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校企合作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各校企合作分组织,形成相互支撑的组织体系;第二,推进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在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学校要根据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项目的具体实施等要求,建设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的监控与考评制度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财物管理制度等;第三,做好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在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中,学校可通过设立专门配套资金、开展技术咨询等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常青.地方政府视角的高职教育投资收益[J].高等农业教育,2015.7.

[2]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苟兴功,余洪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创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