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09-16 16:45梁振营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养探究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写作和表达能力,而小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也需要教师引起相关重视。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其阅读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探究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完善,不论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阅读数量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强、处于被动阅读状态等,教师需要针对此种现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可知,受到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虽然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都大胆尝试过,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上:第一,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目前大多數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往往都是固定的被动学习模式,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第二,教学受到局限。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单依靠学生对课本教材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其从生活实践的各方面获得知识,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尚且达不到这一点,总体局势不容乐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掌握通常都是在明确认知其文字的前提下才能展开,而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也要善于充分利用自身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将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性分析,进而为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提供极大的便利,实现巩固知识的最终目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若想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阅读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抓住每一个讲解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让其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语言将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阐述表达,或是将对文章中的某段落大意的学习以课堂交流讨论的形式展开,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积极地表达自身内心想法。这样一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1.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一切活动展开的根本动力,而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就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首要前提。具体手段如下:第一,进行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展开课外的实践探索教学,让其仔细观察下雨之前的一些自然情境,如“燕子低飞”“鱼跳出水面”等,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解。第二,合理使用导语激发兴趣。导语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课堂感情基调有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述《松鼠与松果》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松鼠、松果图片的展示,然后再向其提问:“同学们知道图片上都是什么吗?”“看到这些东西大家都会联想到什么?”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最后教师再将学生的关注重点引入到实际教材中去,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中。第三,以形激情。通常来说,以形激情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角色扮演,不但能充分带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能使其对文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2.加强对语文阅读词句的训练力度

通常来说,一篇文章的形成离不开字词句的组合,而阅读工作就是要对其中所包含的字词句充分掌握理解,进而准确抓住文章深层的大致结构和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文章字词含义,并引导其将所学字词组合成实际需要的句子,进而学生才能根据句子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与文章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往往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不能仅仅只是阅读一两遍就敷衍了事,而是要通过相关字词句找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时,文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刚到北大荒时看到草塘的美丽景色,深深受其吸引,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就可以以读的方式展开,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思考,如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让其找出关于描写北大荒草塘景色的句段,然后再以上述段句为基本依据,让学生对文章表现出了草塘景色的怎样特点和作者的怎样情感展开研究分析。这样一来不但能对学生展开最佳的阅读词句训练,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还能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语文阅读课程的全面发展。

3.积极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知,向学生进行正确阅读方法的传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独立阅读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还是要适当对学生展开专业训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领悟水平能够得到综合提高。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就要将正确阅读方法的传授和引导培训有效结合,只有做到这一要求,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质的改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课前预习,传授正确阅读方法;第二,针对文章进行精细化讲解。从语文阅读教材的角度来看,通常识字之后的阅读教材内容都是严格按照单元模式进行编写划分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抓住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以精读带动略读,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文章阅读讲解。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论是对日常生活还是日后步入社会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还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加强对教材课本阅读的重视;第二,在语文阅读期间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将文中一些优美词句抄录下来,便于日后合理利用;第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尽量克服自身存在的负面情绪,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完成。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积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充分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进而最大限度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应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03-204.

[2]杨彩萍,杨彩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7(2):426.

[3]丁春华.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76-77.

[4]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382.

[5]吴小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84-185.

作者简介:梁振营(1975— ),男,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专业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探究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