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和默读都是阅读的主要形式。而今语文课堂,有了重读轻阅的表现。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工具性方面,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最多的,是默读。所以,我们要重视提高默读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默读 朗读 速度 理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110-02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是新课标中对阅读的要求。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是读出来的。的确如此,古人云:读一书,增一智。可是,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
纵观目前的一些观摩课、示范课上,老师神采飞扬,学生书声朗朗,有许多的确是读出了形象,读出了感受。但听后想起来,总觉得“动”有余而“静”不足。仔细品味,课中读的声音、形式、技巧都指点得很到位,还缺少什么呢?其实,“阅读”二字,不仅要“读”更要“阅”。“读”并不是单单表现于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读。朗读,体现为学生的声音;默读,重视的是学生的理解感受。联想到我们自己平时的学习考试,备课改作,主要靠的,是反复默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时很少让他们默读?在朗读中能边读边想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
实际上,默读是我们获取文字信息,书面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阅读方式。
首先,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像朗读那样要经过听觉,可以直接由视觉接收,有实验证明,朗读每分钟最快约200字,而默读最快可达到800字左右,速度相差4倍。
其次,默读能提高理解能力。默读容易使读者集中注意力,也不影响他人思维,速度由读者自己控制,有利于边读边想,如果遇到重点、难点,可以回过去反复体会,或停下思考、解惑,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对于次要之处,则可扫视而过,作大致了解。这样有利于抓住重点,把握整体,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默读的适应范围广。从阅读范围讲,默读作为人的内部精神活动,它既适宜于精读,也适宜于浏览,而且可以随时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不计其数的信息资料,我们必须善于默读,广泛吸收,捕捉各种信息为己所用。
由此可见,加强默读训练,是何等重要,我们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又岂能把“默读静思”打入冷宫?
然而,默读感悟,往往是我们教师不太喜欢的形式,因为默读是静态的,学生默读的实际效果教师也比较难以获得理想的反馈,而且学生的默读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呢?我以为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默朗读法
所谓默朗读法,意即不发出声音,但可以掀动嘴唇的读。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初学默读的学生。笔者前几日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课堂实录】
师:老师觉得你们的小嘴巴特别可爱,很喜欢看你们读书的样子,让老师看到你们掀动着小嘴唇读,但别让老师听到读书的声音,好吗?(学生急着想试读了,读得格外认真……)
师:你们那掀动着的小嘴唇,真像春蚕一样,咀嚼着可口的桑叶。你尝到了什么味道,吸收到了什么新鲜的营养吗?
【教学解读】
低年级学生如果突然要求默读,可能大部分学生做不到。为此这位老师十分重视过渡训练,尝试了“无声朗读”的方法,教师煽动学生的情感,营造默读的氛围。学生对这种“能掀动你迷人的小嘴唇吗?”的要求也乐于接受。这不光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反馈,学生在“掀动嘴唇”的同时,对读的期待度增强了,专注度也深入了,学生在这种独特的境界中,默读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在“掀动小嘴唇”的同时,走进了知识的大门。
2.问题默读法
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默读方法。即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问题,在学生默读之前,交代给学生要求,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这样的阅读,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例如,学习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时,可以把一节课中要解决的重点内容以置疑的方式罗列,以问题生成的方法,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如: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班长先后两次笑,笑得有什么不一样?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再讨论。然后以跳读的方式,抓住主要的关键句段来默读。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又教给了他们读书方法,不但有益于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助于举一反三,提升阅读能力。
3.计时默读法
计时或限时的默读,有助于增強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有理解的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者整个较强的句子,然后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考。这样的方法,适合于已经有一定默读基础的班级。在阅读文章时,教师精心设计好训练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所限制的时间内阅读,注意速度,并要力求记忆和理解最多的内容。读完后,不再看原文笔答已经预先设计好的速读测试题,最后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来顶答题成绩。一般来说, 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评价比较合理,学生通过计时法默读训练,速度和能力是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总之,语文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默默品味的“场”。读书,读的是自己的感受,读到动情处流泪,读到欣喜处微笑,读到伤感处叹气,都要我们时常来——静读,默思也。
作者简介:朱淑园(1979.3-)女,民族:汉,籍贯:浙江省浦江县,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