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诗歌鉴赏五步法

2017-09-14 20:16郑艳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9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

郑艳红

摘要:学习研究英美文学离不开对英美诗歌的研读和欣赏。诗歌是一种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研读它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过近期对于一些诗歌的学习和分析,我个人总结,英美诗歌鉴赏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词汇突破、背景分析、形式韵律探究、意象之美欣赏和个人感悟。

关键词:英美诗歌;二语习得;五步鉴赏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9-0254-02

诗歌不同于其他语言形式,它除了传达信息,还会激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出读者的无限想象力。诗歌之所以文笔优美,耐人寻味,魅力无限也正源于此。诗就是运用独特的写作方式处理文字,而化文字为文学。因此,学习和欣赏诗歌不是一件簡单的事情;要有章有法,按部就班。个人感觉,读诗就像喝功夫茶,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体味。下面就让我们按照步骤来一起走进诗的海洋……

一、词汇突破

从大学阶段学习英美文学时,就感到诗歌特别难,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懂。因为诗歌中的很多词汇以前见都没见过。比如拿到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这首诗,一看题目就很头疼,其中的thee就看不懂,后来读的诗多了,通过查阅好的工具书、辞典,积累了知识,就慢慢掌握了这些经常在诗歌中出现的拦路虎。

Thou=You的主格、Thee=You的宾格、Thy=Your、Thine=Your用在元音前、Methink=It seems to me、Artless=Innocent、Hapless=Unlucky、Haply=Perhaps、Anon=

At once、Erst=Formerly、Quit=leave、Tarry=Remain、

Wrought=Worked、Fare=walk、Clad=Clothed、Wilt=Will、Shalt=Shall、Canst=Can、Dost=Do、Didst=Did、Ere=Before、Albeit=Although。其实这些词汇,就跟我们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差不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掌握了它们在阅读古代的一些诗歌时就容易多了。还是以这首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为例,题目一下就懂了,译为“可否把你比作夏天”。所以,读诗看懂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这也可以用喝茶来做比较,先把茶泡上,喝到口再说,不管是毛尖还是铁观音,先解了渴再说。

二、背景分析

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诗歌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以,研读诗歌离不开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的分析。要举例子,肯定离不开那首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整首诗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就这么两行,翻译出来也异常简单:人群中那些亡魂的脸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头。拿到这首诗会很迷茫,每个单词倒是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搞不清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作者庞德1916年在《回忆录》中曾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做过这样的解释:“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努力在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天晚上,在努力继续寻找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这种意象的诗,是一个迭加形式(aformofsuper—positition)。即一个概念迭在另一个概念这上。在几经修改之后,庞德写出了这首被誉为“当代诗歌中最短的杰作”的诗歌。《在地铁车站》一诗正如庞德在《意象主义几个“不”》一文中所说的:“意象主义不要用多余的词,不要用不能揭示什么东西的形容词,不要沾抽象的边,不要用装饰或好的装饰。”而诗中的“脸庞”和“花瓣”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意象。高度精简的诗句,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直接印象。因此说,《地铁车站》充分体现了意象主义的创作原则,象征着意象主义诗歌的高峰。当了解了作者背景和他的创作风格之后,再把这首诗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之中,这首诗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都生活在战争的威胁和恐慌之中,地铁车站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出现在车站的人们也像幽灵般时隐时现,反映出人们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悲伤、无助和面无生气。但是,虽然枝头潮湿黑暗,但却仍有花瓣挂在上面。暗示我们——虽然社会现状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希望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样看来,就像一滴水,虽不起眼,但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样,一首如此短的小诗,意境却深厚宽广。这也好比喝茶的第二步,开始了解这种茶的制作工艺及口感特点。

三、形式韵律探究

诗歌之所以是诗歌,与它自身的很多特征有关。诗歌之所以可以加上“歌”这个字,恰恰说明了它在语言特征上,会具备歌曲的某些特征。这就对写诗的人——诗的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诗人要在诗歌创作中既考虑到自己思想的准确表达,同时又要使诗的语言读起来流畅上口,使人一读难忘。诗歌的这种音乐之美,要靠韵脚韵律的选择与安排;要靠语言的精准选择。诗的节奏主要依靠虚词和实词,是轻音节和重音节的排列组合得以实现。格律的基础是音步,音步是轻重音有规律地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一般有:轻重格和重轻格两种两音节格律,轻轻重格和重轻轻格两种三音节格律,重重格格律。格律度量的第二个单位是诗行,诗行里音步的数量不同,由独音步到八音步不等。第三是诗节,包括几个诗行,全诗行内格律形式应该一致。选一首诗歌When you are old为例,一起来分析这首诗。从整体分析,这首诗分为三个诗节,每节四行,每行基本遵循抑扬格五音步格律。另外本诗在节奏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跨行连续。从押韵上看,全诗的尾韵是最常见的单韵,按照abba,cddc,effe押韵。这已进入品茶的第三步,品味茶的口感,感受茶的滋味。

四、意象之美欣赏

我们在研读一首诗时,会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诗的韵律带给读诗人的直接感受,但与此同时,诗中传达的内容还会通过脑神经,激发出我们的想象和联想。这也是诗的又一显著特征——意象。提到意象,读者往往会单纯认为是视觉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这样,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多种维度。如果说前三步是阅读诗歌的客观步骤,那么从本部分开始,将进入诗歌赏析的主观部分。前三步无论读者在学历,专业,社会经历等方面有何不同,都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和专业书籍找到一首诗歌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以及韵律押韵等方面的知识。但从这一步开始,我们进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了。

在The Red Wheelbarrow这首诗中,出现了红色手推车、雨水和白色的小鸡。通过这些,有的人看到了雨后清新恬静的农家小院;有的人感受到了农耕劳动的辛苦;还有的人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这已进入品茶的冥思阶段,这种茶将我们带入了哪种意境当中。

五、个人感悟

欣赏诗歌如同欣赏一幅名画一样,要弄清几个问题:①这首诗要说明什么?②它是如何来说明的?③这首诗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回答1是理解,回答2、3是评价。回答2是以艺术完美的标准来衡量的,回答3是以重大意义的标准来衡量的。一首诗的伟大取决于艺术完美与重大意义之积。这已进入品茶的最后一步,茶喝完了,口中心中留下怎样的回味与感觉。

总之,读诗如品茶。要想欣赏一首好诗,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而且由于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主观个体都会有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仅是个人在英语学习中的体会和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自学辅导[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

[3]张鑫友.英美文学史即选读学习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假说的中职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低年级小学英语中的语言偏误与纠正
母语中的借词对外语语音影响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