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薇
摘要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写作是阅读的升华。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到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智慧地把握读写结合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读写结合点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智慧地把握读写结合的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随堂练笔,是语文能力训练和提高的必由之路。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缺少写作素材,一到作文练习时就词穷,失语现象严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老师这方面来说,作文的功利性太强了,我们太希望学生通过作文指导能够立竿见影出效果,而忽略了作文的提高需要长久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积累。过分强调技术性,带来的只会是学生集体性的失语。再加上平时的作文教学方式太单一,简单的三步走“老师命题—学生作文—作文讲评”,所谓的讲评也无非是老师挑出几篇优秀作文念一下,甚至还会有些老师认为作文没什么好教的,教与不教都一样。学生则缺少阅读积累的习惯,阅读量小,对生活缺乏深入的体验和思考。文章中缺乏情感的浸润和个性的思考,文章自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再加上平时的教学缺少对语言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自然匮乏。于是在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就显得格外重要。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情”来观照文本,寻找出为深化文本“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进行随堂练笔。课文中,有不少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与课文的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有许多话要说,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首先,读写结合,练在情感交融处。必修课本中有许多情感至深的文章,学生初读便有体悟,再加上老师的点拨,这类文章往往会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思要表达。例如巴金的《小狗包弟》,这是一篇寓意很深的文章,狗对人充满温情,而人对狗却异常残暴,从而揭露文革的特定时期人性被践踏,人的兽性张显的丑恶现象。作者深刻解剖自己,并以此来呼唤人性和良知的复归。对于这样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若都是老师在讲,讲得再深刻,学生也只是听得开心而已。若能把握住时机,在学生情感受到冲击时,让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性方面来写一段推荐性文字,学生会很快进入到思考中,甚至能写出思想性较高的文字。现摘录一段学生的推荐文字:
作者通过描写一只小狗的可爱之处及其悲惨经历,揭露了文革的黑暗,写出了自己对小狗深深的愧疚。文革十年,断送了作者可爱小狗的性命,使作者失去了爱人,家园遍布创伤。这恰恰是这场浩劫的可怖之处——心灵上的磨难。在这场磨难中,作者也是受害者,他无需对包弟的死背负责任,然而他却主动负上了这精神上的十字架,用余生真诚致歉。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陈腐的浓雾笼罩着大地,但在这迷雾下,却处处彰显着人性的美好——作者对家人的关爱,艺术家与小狗的相依,日本作家对小狗的关心……真正的爱无关种族,无关信仰,在黑暗中越显高尚。
其次,读写结合,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鸿门宴》这篇文章,凸显了项羽性格上的弱点,项羽尽管有着天才的军事能力,但其优柔寡断、缺少远谋的性格弱点导致了他的失败。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历史人物,学生往往有话可说。老师便可因势利导,补充关于项羽的史实,还原一个真实的项羽,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项羽这个人物进行评价。作文训练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项羽的材料,自选话题,或从性格决定命运、成功与失败、英雄等话题中任选一个,对项羽进行评价。再如《荆轲刺秦王》,荆轲为什么刺秦失败?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老师可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荆轲失败的原因,并对荆轲刺秦进行价值评判。在讨论之后迅速组织学生练笔。事实证明,这样的随堂练笔收到的成效远比课外隨笔好很多。
再次,课堂随笔练在技能迁移时。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短小精悍,通过一次演讲再现了任公先生的精神风貌。在记人上采用彩线串珠、以微显著的技巧,为梁任公先生画像。在教学中,应重在写作技巧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来刻画一个同学或老师,不求细致入微,只求传神。这个练笔课堂上即可完成,学生写完,立即班级讲评,讲评完,学生再修改完善交上来。技能迁移的训练效果立竿见影。
文本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越优秀的作品,越允许读者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读写结合,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有自己的声音,敢于并善于和作者对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主体作用,创造阅读和写作启发的环境,刺激学生发声、写作,阅读才会更实在、厚重。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十四中学)